APP下载

男子赛艇公开级4人单桨运动员技术分析

2014-09-19,,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赛艇全程曲线

,,

(1.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 寿光 262700;2.山东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山东 日照 276826;3.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102)

男子赛艇公开级4人单桨运动员技术分析

张明波1,马卫国2,蔡成法3

(1.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 寿光 262700;2.山东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山东 日照 276826;3.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102)

以山东省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备战的男子赛艇公开级4人单桨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各项参数与比赛桨完全一致的澳大利亚CROKER测力桨,对赛艇运动员水上专项训练进行了技术测试。经过定量分析发现,赛艇4人单桨运动员在入水、拉桨、出水和全程力量分配等方面均存在技术瑕疵,据此实施技术改正和功能性体能训练干预,为山东赛艇全运会上的突破提供科技支持。

男子赛艇;公开级;4人单桨;技术分析

有氧能力、技术特征和力量耐力素质是主导赛艇项目发展的三大决定因素[1],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其中有氧能力和力量耐力素质又是形成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核心板块。大量的运动实践证明,体能水平优异的赛艇运动员未必能在重大赛事中取得理想成绩,究其原因,划船技术中存在的瑕疵限制了力量的传递整合与有氧能力的发挥,这必然导致整个比赛全程的力量分配和划船节奏出现紊乱,当体能高度不能弥补技术瑕疵带来的不利影响时[2],比赛就失去了获胜的保障。技术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运动训练全程,包括水上专项和陆上训练,这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部分优秀赛艇教练员的认可[3,4],但在实施技术改进过程中,教练员凭经验判断者多,据测试数据定量分析者少。鉴于以上考量,本研究采用了各项参数与比赛用桨完全一致的CROKER测力桨,对山东男子赛艇公开级4人单桨运动员进行了技术测试,定量分析划船技术瑕疵,为教练员实施针对性技术动作改正提供科技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表1 运动员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山东省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备战的男子赛艇公开级4人单桨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6人。国际健将2人,国家健将4人。运动员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实船测试分析法

采用澳大利亚CROKER桨,进行桨力曲线测试。CROKER桨与比赛用桨各项技术参数完全一致,CROKER单桨形状为SLICK斧型,主体材料为碳纤维。传感器内置于桨叶,重量约100克。数据采集口为USB接口,位于桨柄约20 CM处,可连接电脑传输测试数据。桨长度为371~378 CM,可根据运动员握桨习惯调节桨柄长度。

1.2.2 测试方案

赛艇全程比赛为2 km,一般起航为5~10桨,划行距离约为15~30m,起航时需用最大力量划船,会造成艇不稳定,由不稳定过渡转换到稳定状态需约50 m距离。船艇稳定后即转入途中划阶段,距离约1 700 m,途中划过程中一般采用固定桨频,男子赛艇公开级单桨比赛和训练时多采用30桨/分的桨频进行途中划,此阶段最能反映运动员的技术情况,所以,采用的测试距离为途中划1 700 m、固定桨频30桨/分。

1.2.3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使用Talon result lab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将测试数据导入电脑后,可用该软件系统对数据进一步处理,可以生成全程桨力曲线图、一桨冲量图、回桨稳定性与转桨角度图等,此外,还可在桨力曲线图上分析出每桨平均最大负载和每桨时长等指标。

2 技术测试结果与分析

2.1 技术改进前后桨力曲线对比

提桨入水、一桨最大力量、拉桨连续性、按桨出水和回桨稳定性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了赛艇运动员的划桨技术风格,划桨技术合理与否会在桨力曲线上得到客观体现。由图1可发现,男子赛艇公开级四人单桨运动员一桨桨力曲线的开始处(50 N)出现一个小峰,说明运动员提桨入水后出现二次发力,抓水后力量不连续,存在入水抓水不牢、越空的问题。拉桨过程一桨最大力量为563 N,存在最大力量偏小的问题。曲线峰值出现类似双峰,说明发力后未能一气呵成,通过第二次发力达到最大力量,双峰说明下肢及腰部在力量的传递和整合中可能出现中断,拉桨前程可能有力量松懈现象。

图1 男子赛艇公开级四人单桨技术改进前一桨桨力曲线

为了配合技术改进,我们制定并实施了针对性功能体能训练方案(见表2),以改善拉桨支撑与动作链条的力量传递。如图2所示,经过一段时间技术改进与针对性功能性体能训练后,曲线前段第一峰值趋于消失,说明抓水不牢的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抓水时间延长,发力变慢。运动员一桨桨力曲线有很大改进,最大桨力提高至600 N。双顶峰消失,变成单峰曲线,说明拉桨阶段发力的力量松懈问题有所改善。但曲线后部小于0 N曲线凹度加深,说明出水滞水问题未能有效改善。

图2 男子赛艇公开级四人单桨技术改进后一桨桨力曲线

表2 以腰腹部、臀部肌肉和髋关节为主的功能核心力量训练方案

2.2 技术改进前后一桨冲量对比

实施针对性技术改进和功能体能训练干预后,运动员一桨冲量有一定的增加,从49.9 kgs提高到56.2 kgs,说明每次发力做功得到改善,这与一桨最大力量增大或最大力量处持续时间增加有一定关系。一桨冲量的增加也说明,技术改进和功能性体能训练干预后,划船一桨效果得到了改善。

2.3 技术改进前后全程力量分配对比

为了比较全程力量分配的合理性,采取途中划桨频为30桨/分的固定桨频模式,测试了全程的桨力曲线,比较分析图3和图4发现,未实施针对性技术改进和功能性体能干预前,男赛队员的全程力量分配不均,力量稳定性较差,全程曲线呈波浪形状,这种分布模式容易造成船艇总是处在“启动—减速—再启动”的前进方式中,艇的顿挫感明显,耗费体能较大。从图4所示发现,经过技术改进和针对性功能性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全程力量分配已经变得非常均匀,每桨之间的最大力量相差不大,艇的稳定性也会相应提高,观察训练看到,艇前进过程中稳定流畅,队员也划得轻松自如。

图3 技术改进前全程力量分配情况

图4 技术改进后全程力量分配情况

3 讨论

优秀赛艇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高低由体能和技术两种因素主导,体能的发展是有限度的,而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每一次划船技术创新都会带来运动成绩的提高,所以技术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训练的全过程。赛艇运动项目特点决定,一个赛艇运动员只有经过了8至10年专项训练之后,其有氧能力、心肺功能、肌肉结构等才能完全适应赛艇比赛,而此时年龄往往会成为限制体能提高的重要因素[5]。Hartmann经过长期研究发现[6],优秀赛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但在25岁左右达到自己运动能力的最高峰,之后会围绕着这个高峰上下小幅波动。为什么体能水平受到限制,年龄较大的优秀赛艇运动员仍会在重大赛事中频频折桂,答案就在于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合理运用划船技术会大大节省体能消耗,运动员不仅能够划的经济节省,船速也平稳流畅。本研究的结果也印证了上述观点,山东男子赛艇公开级4人单桨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达到了25.63岁,体能水平已经达到了个人运动生涯的顶峰,要想提高运动表现,唯一途径就是维持体能合理波动和改进划船技术中的瑕疵。通过对途中划阶段的实船技术测试,发现男子赛艇公开级四人单桨运动员在入水、拉桨、出水等各技术环节中都存在问题,船艇在前进过程中顿挫感严重,运动员体能消耗巨大,造成比赛冲刺时已经没有体能空间。针对技术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实施了针对性技术改正和功能性体能训练干预,运动员的大部分不合理技术动作得到了改正,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技术风格,一桨效果显著增加,冲刺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本研究的结果已在山东赛艇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过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实船技术测试发现,山东男子赛艇公开级4人单桨运动员普遍存在入水抓水不牢、越空,拉桨发力间断,最大力量处有松懈,一桨冲量偏小,出水滞水等技术问题。

4.2 经过针对性技术纠正和功能性体能训练干预后,山东男子赛艇公开级4人单桨运动员拉桨最大力量显著增强,划船一桨效果明显提高,船艇前进过程中顿挫感消失,艇速流畅。

4.3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在赛艇项目今后备战各重大赛事过程中推广应用。

[1]李辉.对赛艇两种划桨技术风格的比较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36-37.

[2]陈小平,资薇.中国赛艇训练关键问题研究[J].体育科学,2011,31(1):56-60.

[3]黄胜初,等.论赛艇动力学及提高赛艇技术的途径[J].体育科学,2000, 20(1):67~70.

[4]Clara Soper,Patria Anne Hume. Toward an ideal rowing technique for performance[J]. Sports Med,2004,34(12):825-848.

[5]陈小平.论技术与技术训练[J].体育科研,2006,27(5):35-45.

[6]Hartmann U,Mader A. Rowing physiology. In Nolte V. (Ed): Rowing Faster-training, rigging, technique, racing[M].Human Kinetics,2004:9-23.

Technicalanalysisofmen’openrowing(4-)withoutcoxswain

ZHANG Ming-bo1,MA Wei-guo2,CAI Cheng-fa3

(1.Weifa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ouguang262700,Shandong,China;2.ShandongWaterSportsManagementCenter,Rizhao276826,Shandong,China; 3.ShandongResearchCenterofSportsScience,Jinan250102,Shandong,China)

This paper takes the M4- athletes of Shandong provi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12th National Game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ctualizing technical test of specialized training in waters years with the Australian CROKER force oar of which all parameters are fully consistent with the game oar. The study found that M4- exposed some technical defects in catching, driving, finishing and force distribution,etc. We accordingly carried out the technical corrections and functional fitness training intervention, aiming to provide the technology support for the breakthrough of Shandong rowing in National Games.

men’s rowing; open level; coxless four oars; technical analysis

2013-12-10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编号:BS2012SW021)。

张明波(1975- ),男,山东寿光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A

1009-9840(2014)04-0063-03

猜你喜欢

赛艇全程曲线
未来访谈:出版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幸福曲线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上海市大、中学校赛艇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梦寐以求的S曲线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