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子举重项目专项竞技实力评定的研究

2014-09-19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力竞技专项

, ,

(1.山东体育学院 运动系,山东 日照 276826;2.洛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2)

女子举重项目专项竞技实力评定的研究

李文涛1,候俊2,刘广胜1

(1.山东体育学院 运动系,山东 日照 276826;2.洛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国家女子举重队28名运动员竞技实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筛选出对竞技实力有显著影响的基础指标和专项指标,构建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评定指标体系及标准,从而为运动员竞技实力评价提供参考,对推动女子举重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帮助。

女子举重; 竞技实力; 评价

女子举重运动属于我国的优势竞技项目,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多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举的全面胜利、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可喜成绩更是再一次为全国举重界增添了士气。但是,随着世界女子举重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将这个项目视为他们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各国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优势已经逐渐缩小,今后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要保持项目的优势地位,客观分析、评价我们队员自身真实的竞技实力尤为重要。鉴于此,我们对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筛选出对竞技实力有显著影响的基础指标和专项指标,构建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评定指标体系及标准,从而为运动员竞技实力评价提供参考,对推动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国家女子举重队7个级别的28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健将级以上运动员,其中48公斤级5名,53公斤级4名,58公斤级4名,63公斤级5名,69公斤级4名,75公斤级3名,75公斤以上级3名。队员在训练期间身体健康,无较大伤病情况,具体人员情况见下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和 Internet 互联网检索和收集以“女子举重”和“竞技实力”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材料。

1.2.2 专家访谈

采取开放式访谈的方法与国家队和山东省队的部分教练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归纳和总结他们关于运动员竞技实力训练和评价方面的意见,为进行实证性研究奠定基础。访谈对象情况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2.3 问卷调查

通过查阅与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有关的文献与专著,收集目前已有的举重竞技实力水平评价方面的33项指标作为初选指标,制定“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评价指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根据反馈结果对运动员竞技实力评价指标优化,得到“较重要”程度以上的关键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问卷把反映举重项目竞技实力特征的指标主要分为基础实力指标和专项实力指标。基础实力指标包括:抓举类指标(4项)、挺举类指标(5项)、拉类指标(5项)、蹲类指标(6项)、推类指标(4项)、支撑类指标(3项);专项实力指标包括:有效组6组(3项)、抓挺成绩(3项)。

通过在问卷中以设计提问的形式就问卷的内容有效性问题对相关专家进行调查,结果90%的被调查专家认可本问卷内容的设计,说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本研究用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1,说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是可信的。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行整理和计算,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Excel统计软件和SPSSl3.0数据包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所有测试数据表示为平均数士标准差;各阶段指标的对比和前后比较均进行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取Plt;0.05为显著性水平,Plt;0.01为非常显著性水平。

2 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专项竞技实力的评定

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运动员竞技实力的构成因素很复杂,包括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身体素质、形态、机能水平、心理、智力水平等客观因素和运动员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等主观因素。但是,通过文献和专家访谈发现,举重项目中运动员的形态、心理、智力、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等因素对举重运动的敏感性和关联度不是很大。我们在建立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评价体系时,着重选择了对竞技实力提升“敏感性高、关联度大、可控性强”的几项重要指标。主要是“基础实力平台指标”和“专项实力平台指标”。

2.1.1 指标初选

通过查阅与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有关的文献与专著,收集目前已有的举重竞技实力评价方面的指标,并与国家队以及山东省内举重方面的相关专家级教练商榷后,筛选出了33项相关因素指标作为初选指标(见表3)。

2.1.2 指标复选

在初选指标中,各指标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交叉、重复、包含、矛盾、因果等关系,为了达到“少而精”的要求,我们对初选指标进行了复选。

表3 初选指标一览表

指标复选,目前大多采用经验法、专家咨询法或数理统计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专家咨询法,以问卷的形式请专家依据个人知识经验选出认为比较重要的关键性指标。在研究中,我们把初选的33项指标设计成初始专家问卷,每一个指标按影响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程度的不同,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很不重要5个等级进行评价,调查结果见图1。

图1 专家对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参数指标认同率

对于复选的指标,我们选用了认同率在85%以上的指标作为入选标准,最终确定了高抓、高翻、架上挺、宽拉、窄拉、前蹲、后蹲、借力推及成功率83%、抓最大、挺最大等11项指标作为优秀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评定体系的参数指标。

众所周知,举重运动分为抓举和挺举,主要是腿力、腰力和支撑力。而在入选的11项指标中,前蹲、后蹲主要反映腿部力量,高抓、高翻、宽拉和窄拉的能力水平是运动员腰部力量的体现,而借力推和架上挺的能力水平主要以运动员的支撑力为保证。

除了与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有密切的关系的基础实力指标外。比赛成功率及抓、挺最大成绩也是获得较好名次的前提,已成为参加举重比赛必须采取的基本战术之一,是运动员专项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平时训练中抓挺有效组训练和最大成绩训练的好坏,也影响着运动员竞技实力的发展。

通过观察,目前运动队训练中基本都是围绕着这几项实力指标来进行,因此,入选的11项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运动员竞技实力水平。

2.2 评价标准的建立

2.2.1 各级别竞技实力评定指标标准

为了在训练中能够随时观察和了解运动员的竞技实力变化情况,运动员竞技实力发展状况的评价标准尤为重要。本研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制定“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评定指标评价标准调查表”借鉴专家及教练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参考近几年国内该级别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表现出来的竞技实力发展水平,同时,对28名运动员研究对象进行了队内测试,把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整理,初步制订了女子举重各个级别优秀运动员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具体内容见表4。

表4 优秀女子举重队各级别竞技实力评定指标评价标准(单位kg)

以上体能训练指标的评价标准均是女子举重各级别优秀运动员所应达到的一个参考区间,低于该参考区间,专项竞技实力水平相对一般,需要再提高能力;在区间内时,表明运动员专项竞技实力水平良好,如果高于该参考区间,说明运动员的专项竞技实力水平较高,评价为优秀。

2.2.2 累进评分法

表5 女子48公斤级高抓成绩累进评分表

为了对每一位运动员进行精确评价,我们取得基本数据后,经正态分布检验,制成各单项成绩累进计分的评价量表。将不同量纲的单项测试成绩,换算成统一量纲的分值,从不同侧面了解运动员竞技实力的发展情况。以运动员“高抓”为例,制成累进计分量表,见表5。

2.2.3 运动员竞技实力的综合评价

由于各指标对竞技实力的贡献率不同,在进行最后的综合评价时,不能简单地将各单项成绩相加,而是应先通过一定办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加权综合评判法。

权重的确定,我们采用专家调查法。通过制定“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专家调查表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各指标赋值情况见表6。

表6 一级、二级指标权重分配

表7 三级指标权重分配

表8结果表明,若以运动员竞技实力(Y)为因变量,以11项指标为自变量,则评价模型可表示为:

Y=0.1×借力推+ 0.12×架上挺+ 0.06×高抓+ 0.07×高翻+ 0.04×宽拉+ 0.03×窄拉+0.11×前蹲+ 0.07×后蹲+ 0.16×成功率83%+ 0.12×抓最大+ 0.12×挺最大。

表8 女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评价指标权重分配表

建立了方程,然后代入各单项指标的累进评分得分值,就可求得每个运动员竞技实力的综合成绩。

2.3 评价体系应用

在2011年冬训考核中,我们采用随堂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办法,对国家优秀女子举重各级别运动员的专项竞技实力水平进行了测试,测试对象包括在国家女子举重队集训的7个级别中的26名优秀运动员(两名队员因伤在身未参加测试)。具体结果见表9。

表9 国家女子举重队2011年冬训中期考核情况一览表(单位Kg)

对竞技实力的评价,我们以“个性化”评估为主。对重点尖子运动员的体能发展状况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评估,找出体能发展的薄弱环节和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训练建议,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下面以国家女子举重重点运动员为例进行分析,参见表10、表11。

1)杨X,级别:48公斤级

表10 重点运动员杨X竞技实力评价结果(单位Kg)

2)陈XX,级别:53公斤级

表11 重点运动员陈XX竞技实力评价结果(单位Kg)

3 结论

3.1 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竞技实力,可以通过基础实力平台指标和专项实力平台指标所反映,具体包括高抓、高翻、宽拉、窄拉、前蹲、后蹲、架上挺、借力推、83%成功率、抓最大及挺最大等11项指标。

3.2 建立了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水平的评价模型:

Y=0.1×借力推+ 0.12×架上挺+ 0.06×高抓+ 0.07×高翻+ 0.04×宽拉+ 0.03×窄拉+0.11×前蹲+ 0.07×后蹲+ 0.16×成功率83%+ 0.12×抓最大+ 0.12×挺最大。

3.3 制定了各单项指标评价标准,有助于科学诊断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实力水平,从而明确训练重点,并进一步增加对优秀运动员训练安排实施和控制的力度,保证尖子运动员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实力评估发现,目前国家队各级别重点运动员竞技实力整体较为优秀,个别基础实力水平有所欠缺。

[1]卢文超.少年女子举重力量素质评定指标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3,9(9):30.

[2]罗陵.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与运动创伤相关因素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9(4):26-28.

[3]武明雄.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基础力量训练初探[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4).

[4]马建平.关于女子举重科学化训练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1,3:39-43.

[5]姚景远.举重训练新探索[J].辽宁体育科技,2003,1(4):36.

[6]罗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体能模型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1(2):24-27.

[7]王强.举重运动员备战全运会竞技实力平台的构建[J].山东体育科技,2008,26(4):27.

[8]国家女子举重队2011年冬训中期考核成绩材料[R].举重部,2011,2.

[9] 2008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总结材料[R].国家举摔揉运动管理中心,2008.

Assessingindexsystemforspecializedcompetitiveabilityofelitefemaleweightlifters

LI Wen-tao1,HOU Jun2,LIU Guang-sheng1

(1.ShandongSportUniversity,Rizhao276826,Shandong,China; 2.SchoolofP.E.,LuoyangNormalUniversity,Luoyang471022,Henan,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survey and test, the specialized competitive ability of 28 athletes in the National Women’s Weightlifting Team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basic indicators and special indicator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ing to specialized competitive ability were filtered to establish an assessing index system,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assessing specialized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benef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training for National Women’s Weightlifting Team.

women’s weightlifting; competitive ability; assessment

2013-11-18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A043)。

李文涛(1983- ),男,山东德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理论。

A

1009-9840(2014)04-0038-05

猜你喜欢

实力竞技专项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