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大赛的若干思考

2014-09-19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大赛技能

(河南中医学院 体育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08)

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大赛的若干思考

左茜颖

(河南中医学院 体育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08)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领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大赛的价值取向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虽然绝大多数群体的价值认同度是一致的,但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多元的,如何落实教学技能大赛的初衷,如何更好的搭建起这一载体平台,确立教学技能大赛的逻辑主线,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人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才能最终发挥这一载体的应有价值和使命。

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思考

体育新课改明确提出,中小学体育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强调教学内容多样性、特色化,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化、多样化,这无疑对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教学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技能作为每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新时期,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加大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力度,使其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1],也是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目标的需要。

2011年12月,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浙江师范大学进行,本次教学技能大赛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教学技能大赛作为展现教师教学风采、开阔教师眼界、丰富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重塑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新时期,新课改背景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的一项制度创新。这对加速推进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实践证明,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也存在如选拔方式欠妥、参赛覆盖面低、比赛内容和形式与日常教学结合度不高、比赛分组欠合理、赛程过短等诸多问题。本研究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从新课改视角探寻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大赛的对策,旨在为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及其它级别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0余篇;对10名中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了直接访谈或电话访谈;对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180名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回收175份,回收率97.2%,有效率问卷为173份,有效率为98.8%。并对30位领队发放问卷,回收28份,回收率93.3%,有效率问卷为27份,有效率为96.4%。

2 结果与分析

2.1 价值取向:一致性

通过调查“您对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价值取向”得知:领队的回答与参赛教师的回答基本一致(表1)。 即参赛以后有85%领队和77%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了解到了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体育教学、师资特点及体育教学发展现状、趋势,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有72%的教师认为通过这一平台,很好的把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技能展示给观众。有89%领队和83%的教师认为,通过比赛,他们学习到了其它地区很多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这对丰富自身教学手段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表1)。

表1 对参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价值取向情况一览

综上可知,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举办整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它既对全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和师资教学能力进行了“大检阅”,同时,它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展示自我、开阔眼界、学习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教学观念的主要平台。是新时期,教师培养的一项新举措,对教师适应新课改教学,加速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扎实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2.2 存在问题:多元化

通过调查得知,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存在以下8方面的问题(表2)。

表2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1)选拔方式欠合理:大赛规定,参赛教师必须是从事体育教学5年以上(含5年)的专任教师,不可否认,本次参赛者大多都是经历数次大赛的优秀教师(表3)。但是也有很多年轻的优秀教师,就因为达不到5年教龄,被拒之赛场外,这就从本上限制了年轻教师的参赛资格,间接溺杀了新的元素。此外,大赛并没有从地域性差异考虑适当给予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一定的参赛名额,这对所处经济落后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来说显得不公平。

表3 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师的参赛经历

2)举办时间不恰当:每年的12月是我国中小学正常的上课时间,这个时候进行全国的教学技能比赛,首先会影响学校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其次,赛程过短,很多老师感觉到在比赛很多环节时间紧,压力大,不利于教师比赛正常发挥,也不利于在比赛过程中的总结和反思。最后,如果比赛地选在北方,12月正是寒冷的季节,如果是在露天的话,估计不会有利于比赛的正常进行。

3)项目设置欠合理:本次比赛包括两大部分,理论部分——教学设计、评课;实践部分——广播操、队列队形、运动技能(十项选一项)、模拟上课(九项选一项,即不能与运动技能展示项重复)(表4和表5),通过讲解示范、组织教学进行模拟上课。很多参赛教师认为,整个比赛项目设计,要求面面俱到,难度较大。此外,整个项目设计以田径、蓝球、足球、排球、体操等现代运动项目为主,民传类运动项目较少,这对来至农村的以民传类教学内容为主的体育教师教师不公平,此外,这个设计也不符合新时期新课改对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要求。

表4 小学比赛规定项目

表5 中学比赛规定项目

4)比赛评判欠公平:基于很多领队和教师认为比赛评判欠公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每个代表队的组成人员不一样,有的小组老教师偏多,有的小组女教师偏多、有的小组农村体育教师偏多等等问题,如果按统一标准来衡量,会显得不公平。其次,比赛的很多环节是分组同时的,这就导致评委的不一致。当然,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比赛分组上进行突破,其次,减少在评判评判过程中主观因素较多的比赛项目。

5)参赛覆盖面偏小: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支代表队参加,参赛人数共计180人[2],约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0.02%[3]。可见,本次大赛的整体覆盖面偏低,请问如此低的参赛覆盖面何衡量和评价我国体育师资教学水平。

6)比赛分组欠合理:有93%领队和92%参赛教师认为整个大赛的分组极为不合理。大赛规定,每个代表队限报参赛教师6人,包括小学教师3人(女教师不少于1人),中学教师3人(初中教师2人、高中教师1人,女教师不少于1人)[2]。由此可知,每个代表队的成员组成成分(包括年龄、性别等)可能会存在明显区别,而在大赛中他们却以团体的形式进行着比赛,这就会出现很多偶然因素,导致比赛的不公平。因此,他们认为有必要按不同年龄和性别单独设立组别。甚至有必要把农村和城市设为不同组别,这样既凸显比赛的人性化,又显得公平。

7)与教学契合欠佳:有78%领队和72%参赛教师认为整个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的设计与平时教学关系契合度欠佳(表6)。由于大赛比赛项目设置的局限、比赛时间设置的局限、比赛环境的局限等,大多数体育教师为了适应这样的比赛、为了在比赛中争取好成绩,被迫对自己常规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组织方法等做了大量调整,最后导致这样的调整与平时的常规教学关系有些“格格不入”,误入“应赛参赛”的歧途,从而违背技能大赛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初衷[4]。同时,这样的比赛结果也不能客观真实反映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现状。

表6 教学技能大赛与平时教学关系契合度调查一览表

8)奖项设置偏少:大赛设奖是为了激发选手的参赛动力和激情,是对优胜者的肯定和鼓励。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只设有团体奖、个人奖和优秀组织奖。整个奖项设置偏少,而且设置类型显得死板,没有体现出体育这个专业的活力和创意。这就不能够充分发挥“奖项”这一有力的激励手段。

3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出路:一种思考

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就行了大检验,同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眼界的开阔、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技能水平的丰富和提高等具有很大促进作用。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赛事选拔问题、项目设置问题、比赛分组问题等等,若不加以警示,容易偏离初衷,走入误区。必须正视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应对,这样才能增加技能大赛的吸引力[5],同时发挥比赛本身具有的效益。本研究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从新课改的视角探讨新时期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出路,以期充分发挥其光和热。

3.1 合理设置参赛资格

把参赛资格调整为:凡是在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3年以上(含3年)的专任教师,对特别优秀、在教学方面特别有造诣的年轻体育教师可以适当放宽1年。此外,对农村体育教师要多给予照顾。每个代表队派出16位参赛选手,其中农村教师8位(40岁以上男女各两位,40岁以下男女各两位),城市教师8位(40岁以上男女各两位,40岁以下男女各两位)。这样的选拔机制,一方面增大了参赛的覆盖面;一方面又给予了农村和城市教师、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男教师和女教师同等的参赛机会,这样的展示和检验也最能客观反映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团队整体教学能力。

3.2 合理安排大赛赛程

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安排在每年春季开学的前1周举行,一方面,这个时候学校还没有上课,不会耽误学学体育教学,这个时候很多非参赛体育教师也可以前往观赛;一方面,春季气候较好,有利于技能大赛的高效举行。此外,最好在全国比赛前设立区域性分站赛,以减小全国性比赛规模大的压力[2]。同时,把全国性比赛赛程从原来的3天调整为5~6天,以此缓解参赛教师时间紧,压力大的问题。教学技能大赛举办的频率,62%的教师认为3年一次最为合适。

3.3 合理设置比赛项目

比赛项目的选择和设置要体现我国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最新动态,要紧贴日常的体育教学实际特点。此外,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不同特性。针对农村教师群体,要多设置如跳绳、舞龙、踢毽子等民传类体育项目。针对城市教师群体,要多设置如轮滑、球类、体操、舞蹈等运动项目。以此,达到增大教学技能比赛与平时教学契合度,真实反应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尽量减少那些主观性评价较大的运动项目,减少在评判上的差异,增加比赛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总之,比赛项目的选择与设置要适应不同地域体育教学的需要,要真实反映和体现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教学特点和发展现状,同时,要求能够引领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同时也能够展示选手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6]。

3.4 合理设置比赛组别

关于大赛组别的设置,有必要按不同地域(城市、农村)、不同年龄和性别单独设立组别。即可以考虑把大赛组别由原来的一个组变为两个大组,即城市教师为一个大组别;农村教师为一个大组别,各组别又按年龄和性别划分组别——年轻男教师组、年轻女教师组、老年男教师组、老年女教师组,城市和农村共8小组(表7)。这样的分组既凸显比赛的公平和人性化。

表7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组别设置

3.5 增设奖项

为了充分激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参赛动力和激情,在原有团体奖、个人奖和优秀组织奖的基础上增设奖项,例如可以增设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特色教学奖、全能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口令奖、最具亲和奖等等与平时教学紧密相关的一些要素,充分提高教师参赛积极性,激发其个性,各显其能。

3.6 端正思想

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参赛的主体,要端正比赛思想,杜绝赛前将学生或老师集中起来,以参加大赛为唯一目的的、短时间的、高密度的备赛[6]。体育教师要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看成是检验自身己教学水平、开阔眼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不要把它当成一种任务或压力,应赛而参赛,而要从日常的每一节课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一点一滴积累。同时,把比赛交流学到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新思想、新观念融入到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从不断提高的体育教学技能中受益。

4 结语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展示自我、开阔眼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教学观念的重要平台。是新时期,教师培养的一项新举措,对教师适应新课改教学,加速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扎实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们也需要正视并想办法解决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举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参赛选拔机制、项目设置、组别设置等入手,尽可能使比赛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公平化。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这次活动的主体,首先要端正心态,把体育教学技能看作是一种展示、交流和学习平台,千万不要应赛而参赛,以免偏离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初衷。同时,把比赛交流学到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新思想、新观念及时融入到以后的日常教学中,从日常的每一节课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让学生从不断提高的体育教学技能中受益。作为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发起与实施部门,要始终从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高度出发,从城乡体育教学差异出发,对大赛做全局的设计和调控。从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发挥这项赛事的独特价值,让教学技能大赛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7]。

[1]傅建霞.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6:61-62.

[2]查春华,薛岚,邵伟德,张夏榕.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评析[J].浙 江 体 育 科 学,2013,35(2):74-75.

[3]2011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382/201305/152566.html.

[4]鞠锡田,张翠香.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9):79-82.

[5]茅建民.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发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7):134-136.

[6]孟志咸.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若干问题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4):3-9.

[7]刘仁增.让教学技能大赛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3):5-7.

Somethinkingon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skillcompetition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

ZUO Xi-ying

(Dept.ofP.E.,HenanUniversityofTCM,Zhengzhou450008,Henan,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expert interview, the author conducted a survey on the 1st National Teaching Skill Competi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analyzed its value orient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ough value identification of the vast majority is consistent, the exposed problems are diverse. How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competition, make it the platform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kills and establish the logic mainline of the competition will become a question worthy of our thinking in the futu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kill; thinking

2013-12-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BTY030)。

左茜颖(1976- ),女,河南周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A

1009-9840(2014)04-0104-05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大赛技能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