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队年度训练特征研究

2014-09-19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手段负荷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体育教学部, 河南 郑州 450011)

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队年度训练特征研究

梁全胜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体育教学部, 河南 郑州 450011)

以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队备战2012年奥运会的年度训练计划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其训练计划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年度训练基本呈现双周期模式,并以线性周期特征为主,非线性周期不突出;训练内容中体能训练占有绝对比例(70%左右),技战术训练相对较少,负荷强度和量呈交替变换。同时还发现,其体能训练方法存在失衡现象,力量训练中以全身和一般力量练习为主体,专项和下肢力量练习比例明显偏少,速度和灵敏协调等训练内容更是不足。

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队;年度训练计划;特征

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提升训练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练员对训练过程加强控制的主要手段。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队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就训练计划的制定与组织问题曾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和尝试,从2010年亚运会的整体表现来看,应该说还是取得了显著地进步,共获得两枚铜牌,一个第七名和一个第八名,这已经是我国该项目在国际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然而,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与世界强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当然,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内容的选择应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仅有助于训练质量的提升,而且为更好地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有益科技支撑。因此,本研究将以备战2012年运会的训练计划为分析内容,从训练内容,手段选择,比例分配、负荷安排等几个方面较为系统的进行梳理和探讨,并提出当前训练模式下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步训练计划的调整和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国家男子自由式摔跤队年度训练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

主要就国家男子自由式摔跤队的训练计划、周期安排、训练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咨询和访谈,从而为研究提供论据。

1.2.2 实地调查

通过与主教练取得联系,进入国家男子自由式摔跤队进行了实地调研,重点完成了对训练方法、训练状况、训练技术等方面的调研工作。

1.2.3 数理统计

对所获资料数据通过EXCEL、SPSS等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备战2012年奥运会的年度训练学特征

通过对获取的男子自由式摔跤队年度训练计划的统计分析(见表1),基本上是从两个周期阶段进行组织和实施的,即通常称之为的“双周期模式”。第一周期包括夏训期、第一比赛期;第二周期包括冬训期、比赛准备期和第二比赛期,其中包括奥运会。

表1 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队备战2012年奥运会年度训练计划安排

2.2 备战2012年奥运会的年度训练内容特征

训练内容能够反映出训练的具体方向,并有利于体现出训练效果。根据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笔者完成了训练内容的时间量及次数的统计(见表2)。从结果来看,无论在哪一阶段的训练时期,体能所占的时间量和次数均是最多的(奥运会前除外);其次是技能,后面依次为比赛性实战、知识学习、战术等,充分体现了体能在训练过程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本次参加备战的国家队运动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安排,如运动营养、体能分析、赛况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这为提升运动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提供了支撑。

表2 训练内容的时间量百分比统计(单位:%)

男子自由式摔跤项目是一项对技战术和体能要求都很高的运动[1,2,3,4],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竞技能力的训练比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表2可以看出,冬训期间体能占到了78.2%,技能和战术分别为16.4%和2.3%,同时,从各个阶段来看,体能训练比例基本达到了70%左右(奥运会竞赛期除外),这与该年度的训练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2012年度我国国家男子自由式摔跤队的训练指导思想是加强体能储备,提高专项成绩的支撑能力,同时加强训练负荷的安排研究,不断完善训练计划,尤其把系统的体能训练作为全年训练的突破口,而且在比赛期也安排了相应的体能训练比例,如在第二比赛期体能训练比例仍然占到了25.0%。由此可见,该项目运动员在临近比赛阶段,不仅强化技术性训练,还突出了体能训练的比例,体能一直占有较高的比例。

2.3 备战2012年奥运会年度训练负荷安排特征

训练负荷指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所承受的工作量[5],在竞技运动训练中,训练负荷是训练的核心要素。因为良好的训练负荷能引起机体积极的生物适应现象,使竞技能力得到提高,带来优良的训练质量,而非适宜的训练负荷的施加能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显现的训练效应较小甚至使机体劣变,是运动员从选材到结束运动生涯整个训练过程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分析和评定,对于了解项目特征和提高训练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3.1 负荷量安排特点

负荷量反应着负荷对机体刺激量的大小,它可以通过每周课次、每周训练时间和每周训练手段次数来反应。图1展示出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队不同阶段的负荷量安排特点,从中可以发现,冬训的负荷量相对较高,同时,在咨询访谈中也表现出,冬训期的集训是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的关键时期,但遗憾的是,冬训期间在训练手段上却相对不足(见图2)。另外,冬训期和夏训期周课次最多,从每周训练的总时间来看,冬训期高于夏训期,第二比赛期也相对较高,比赛期训练总量的加大势必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因此,应在比赛期加强对训练总量的控制和调整。

图1 2011-2012年度训练不同时期周课次变化趋势图

图2 2011-2012年度训练不同时期周训练手段次数变化趋势图

2.3.2 负荷强度安排特点

负荷强度反映着训练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6]。图3是对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训练中心率的统计,依此反映出训练的强度状况,结合前面的训练量安排特点,从中可以进一步发现,不同阶段的负荷量和强度基本上是呈交替变化特点进行,这一比较符合训练学的一般规律。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运动员不同阶段的心率基本都维持在35次/分(高水平)和32次/分(低水平)这样的两个层面,表现出运动员在不同阶段均呈现出较大的负荷强度特点,因此,这种一味追求强度训练的模式是否符合该项目特点,值得进一步思考。

图3 男子自由跤队年度训练不同阶段强度变化曲线

2.4 备战2012年奥运会年度训练手段特征

2.4.1 体能训练手段特征

随着体能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发展,现代体能训练的内容已经发生了相对较大的变化,合理的体能训练手段将发挥着不同的训练作用。通过对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手段的统计显示(见表3),可以分为全身性一般和专项力量的训练、上肢一般力量的训练、下肢一般和专项力量的训练、核心力量、有氧、速度和协调灵敏等,其中,力量训练是主要训练内容,相对比例较高,表现出对力量训练的关注;其次是耐力和灵敏。但这些训练内容的共同特点是手段单一,如力量训练而言,着重发展运动员的大力量和专项耐力,启动力量和速度性力量的练习相对较低。同时,从训练计划中发现,训练中没有体现出不同手段的训练关系,如有氧训练与力量训练的关系,表现出相互的隔离性,而这种关系的处理可能是更为重要的训练要素,因为运动员在进行力量的训练过程中,同时要兼顾速度性和有氧性,尤其是有氧训练有利于肌肉更加合理的募集[7]。因此,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进行适当的安排。

从整个体能训练的手段统计来看,主要存在以下特征和问题:1)力量训练虽然比重较高,但训练部位并不均衡,全身和下肢的一般力量占有比例较高, 而专项力量相对较少,而调查中发现,建立和实施支撑竞技水平的专项能力训练是整个奥运备战的指导思想,而训练部位的不均衡造成的最大后果是整体力量发挥的不均衡,并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2)核心力量训练开始在训练队中使用,以往使用比例教师,但坚持性不足;3)速度训练比重非常少,且速度性训练往往演变为速度耐力性练习;4)灵敏协调性训练比例失衡,不同阶段的训练比例波动较大;5)有氧训练虽然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手段相对单一,且没有体现出与其他素质的训练关系。

表3 备战2012年奥运会年度体能训练内容时间(分)和次数统计

2.4.2 技术训练的手段特征

通过对不同专家的咨询发现,技术训练是影响男子自由式摔跤项目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其重要体现出两点,一是技术的规范性,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技术规范性相对较差,可能的原因是基础训练阶段的技术规范不够,这一点还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来改变;二是技术的组合能力不够,尤其是绝招技术的多样性不足。笔者曾对比赛中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技术手段进行统计(见图4),其中抱单腿技术、实战技术、环节对抗技术、跪撑技术和反攻技术等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头对头、站接跪、出界及转移技术等的练习比例相对较少,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是这些动作虽然能够完成,但规范性相对不足,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动作的改变能力非常不足。另外,通过实地调研和技术储备能力测试,要求运动员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尽可能完成不同的技术动作,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1分钟的时间内平均能完成17种不用的技术动作,而国外运动员可以达到40种之多,这足以显示出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技术上还相对单一,其全面性和精确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图4 男子自由式摔跤队年度训练的技术特征

从世界优秀摔跤运动员的技术发展特点来看,技术应体现出全面性和精确性的特征,技术的全面性决定了战术的多样性,而技术的精确性或者说是规范性则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在未来的训练中,强化规范技术和技术组合能力应成为关键点,技术全面性应从技术完成的储备能力上来提高,而技术的规范性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改变。

3 思考与建议

3.1 思考

3.1.1 从不同阶段的训练内容来看,体能训练一直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每个阶段的训练中体能训练基本维持在70%左右(第二比赛期除外)。然而,绝对的突出体能训练是否合理,尤其是备战的关键年份值得思考,因为,毕竟技术的规范性也是影响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训练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

3.1.2 从该年度的负荷安排来看,基本呈现出负荷量和强度交替变化的特点,这也符合传统的训练学规律,但随着周期训练理论的发展(如非线性周期安排),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周期做出适当的改变是否应该加以考虑。

3.1.3 一般性力量训练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专项性力量训练比重偏低,更为严重的是对身体不同部位的忽视,因为现代体能训练更加注重人体链的整体作用,单一的发展某一或某些部位并不能发展人体链的整体效果,反而还会造成损失,因此体能训练手段应突出身体部位训练特点。

3.1.4 速度和灵敏性训练手段还相对缺乏,且速度性训练往往演变为速度耐力性训练,致使训练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技术训练缺乏规范和技术组合的转变能力,尤其是技术储备不足,未来训练值得思考。

3.2 建议

3.2.1 体能训练理论和手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就训练周期类型而言,出现了非线性、板块训练等周期安排类型,虽然还无法验证这些训练理论的实效性,但在传统线性周期计划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的训练计划,这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来看,男子自由式摔跤基本实施的传统的线性周期安排,这对运动员的身体刺激是否一直有效值得思考,因为毕竟非线性周期安排已在很多优秀运动员训练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3.2.2 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训练强度相对较高,且在不同阶段均表现出较高的特点,这种安排是否合理一直备受争议,因为绝对的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是难以实施的,如现代训练理论中的“两极化”模式就是最好的回应,而且这种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模式至少容易引发过度疲劳和伤病现象的发生。因此,建议训练强度应体现出“两极化”的训练特点。

3.2.3 训练手段上体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如就体能训练而言,一般性力量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专项力量比例相对较少,且忽视了身体部位的链体效果,这种身体部位的不均衡性必然导致训练效果的大打折扣,且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建议强化身体部位的均衡性训练,并突出不同训练手段的关系性应用。

[1]田麦久,武福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Steven J Fleck,Steven JK. Optimizing strength training[M]. America: Human Kinetics,2007.

[3]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高水平竞技运动体能训练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4]何强.我国高水平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熊焰.运动负荷本质论——运动负荷概念、定义与分类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75.

[7]董德龙.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点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Characteristicsofannualtrainingplanformen’sfreestylewrestlersinChinesenationalteam

LIANG Quan-sheng

(Dept.ofPhysicalEducation,HenanUniversityofAnimalHusbandryandEconomy,Zhengzhou450011,Henan,China)

Based on the training plan of men’s free style wrestling team preparing for the 2012 Olympic Games, an analysis was made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statistic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nual training plan appears the “double period” model and the linear period is significant, the non-linear period is not prominent; Compared with other training, the strength training accounts for a high proportion (70%); The volume and intensity of training load change alternately. In addition, strength training is imbalanced, the whole and general training being dominant while special and lower limb training being insufficient, the velocity and flexibility training much less.

China; men’s free style wrestling team; annual training plan; characteristics

2014-02-12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12102310276)。

梁全胜(1968- ),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A

1009-9840(2014)04-0043-04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手段负荷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SGT5-4000F(4)燃气轮机夏季最大负荷研究及应用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