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策略研究

2014-09-19,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自行车赛铁人三项赛段

,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策略研究

蒋徐万,吴小彬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训练实践经验,对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安排以5~8次为宜,月参赛次数以1~2次为主,应避免连续参赛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2)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在赛事级别选择上以洲际杯、洲际锦标赛为获取积分的主要比赛,赛事地域选择上优选国内举办的洲际锦标赛、洲际杯,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合理利用集团作战获取更多积分;3)铁人三项运动员理想的比赛策略为游泳赛段应采用亚极限强度完成,自行车赛段采用跟随战术,跑步赛段采用大步幅、低频率的跑步节奏。

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策略

铁人三项运动奥运会比赛由1.5公里游泳、40公里自行车和10公里跑步组成,一次性完成游泳、自行车和长跑是对参赛者体能、技术的综合挑战,更是对运动员参赛技巧、比赛策略的考验。铁人三项运动在自然环境中比赛,不同赛事的赛道环境都会有较大差异,运动员在比赛中场会遇到一些赛事水温低、一些赛事自行车赛道难度大、一些赛事跑步赛道难度大的情况;不同级别赛事获得的国际铁联积分、奖励名额不同,不同级别的赛事运动员比赛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不相同;运动员在前一项比赛中的用力程度影响着后一项比赛中的位置与比赛成绩。对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策略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运动员成功参赛,取得更好的名次,获得更多的赛事积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过程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

以国家队备战青奥会、亚运会、奥运会周期的训练计划、参赛方案、赛后总结为主要资料;查阅关于项目特征的文献与专著,主要以铁人三项、游泳、自行车、跑步项目为主。

1.2.2 跟踪观察

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11月,对国家队备战第一届青奥会、广州亚运会进行了全程跟队。

1.2.3 录像分析

对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马拉松、公开水域游泳等项目比赛录像进行分析。

1.2.4 访谈

对我国铁人三项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访谈,教练员:和学恭、孟超一、韩宝国、刘金尧等;运动员:刘婷、张一、王毅、范丹、白发全、张一鸣、姜智航等。

1.2.5 数理统计

运用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铁人三项运动项目结构特征对运动员参赛影响

奥运会标准距离铁人三项运动由1.5 km游泳、40 km自行车、10 km跑步以及两个换项组成,运动员前一赛段的表现会对后一赛段的成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总成绩。

2.1.1 游泳赛段采用亚极限强度完成

游泳赛段距离1.5 km,男子运动员完成时间17~19分钟,女子运动员完成时间18~20分钟。游泳赛段在3个项目中对总成绩的贡献率最低,但游泳是铁人三项运动的第一项,游泳赛段的比赛会对自行车赛段、甚至跑步赛段产生影响。规则允许运动员在自行车赛段比赛中可尾随,游泳后的排序将直接影响运动员在自行车赛段中的骑行位置。运动员游泳后跟随第一集团骑行,可大幅降低骑行强度,控制无氧供能的比例;如果运动员游泳后排位不理想,自行车赛段中追赶前一集团过程中易出现单人骑行的情形,骑行强度增大,无氧供能比例增高,过早、过多乳酸堆积,从而影响运动员跑步赛段的成绩。运动员游泳赛段后理想的排位应是处于自行车赛段比赛中的第一骑行集团,但运动员在游泳过程中的用力程度对运动员自行车赛段有较大的影响。Kreider(1988)铁人三项运动员进行800 m亚极限游泳后自行车骑行与不进行游泳直接进行自行车骑行的输出功率分别为159 W~191W[1]。Laursen(2000)对铁人三项运动员3000 m低强度任意游后进行3小时自行车骑行与不进行游泳直接进行自行车骑行的输出功率实验,运动员的输出功率相近[2]。由此可见,游泳赛段的完成强度会影响运动员骑行的输出功率。铁人三项运动员在游泳赛段中要尽可能的采用亚极限强度完成,力争有个好的开局为自行车赛段创造良好的位置,游泳技术的经济性与游泳水平是为铁人三项运动员后续赛程创造良好开局的基础。张一在2011年世锦赛总决赛中游泳赛段排位靠后,自行车赛段张一为追赶第二集团不得不单人骑行,自行车赛段中张一因骑行强度过大,大腿抽经而退赛。

2.1.2 自行车赛段采用跟随战术

铁人三项运动允许运动员在自行车赛段中采用跟随骑行,铁人三项运动员在自行车赛段比赛中始终处于跟随与摆脱竞技中,领骑的运动员会试图通过加速摆脱跟随运动员,跟随运动员也需要通过加速跟上骑行集团,跟随骑行能有效节省运动员体能。铁人三项运动员自行车比赛中的变速能力和高速度下的保持能力是制胜的关键,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对自行车赛段比赛有重要影响。铁人三项40 km自行车赛段男运动员完成时间58~62分钟、女运动员62~68分钟,伦敦奥运会前10名运动员自行车赛段完成时间占总时间男子55.1%、女子54.3%。Faria(1992)在允许跟随的自行车比赛中,运动员跟随集团骑行可以比单独骑行节约30%的体能消耗[3]。Hausswirth(1999、2001)铁人三项运动员在自行车赛段中在同一集团以相同的骑行速度骑行,跟骑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心率和通气量均比领骑运动员低[4]。Hausswirth(1999)自行车赛段中领骑运动员在跑步赛段的第1 km比赛中步频明显比跟骑运动员快,步幅比跟骑运动员小[5]。铁人三项自行车赛段比赛中跟随骑行可节省体力、减少能量的消耗、减轻换项后的不适感,为跑步赛段跑出好成绩打下基础,铁人三项运动员要在自行车赛段中尽可能的采用跟随战术,尤其是集团作战过程中要发挥集团优势,合理安排领骑队员,保障重点运动员。

2.1.3 跑步赛段采用大步幅、低频率的跑步节奏

10 km跑步赛段是铁人三项运动的最后一段赛程,运动员男子完成时间28~32分钟、女运动员33~38分钟,伦敦奥运会前10名运动员跑步赛段时间占总时间比男子28%、女子28.3%。跑步赛段的完成时间占总时间的三分之一不到,但却对比赛名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运动员在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赛程后进入跑步赛段,体能消耗非常大,跑步的经济性对运动员的成绩有着直接影响。Antonio(2010)发现世界杯总决赛中冠军运动员在跑步赛段技术动作表现出步幅大、步频低、重心移动平稳、支撑脚离地后膝关节摆动角度大的特征[6]。LANDER(2011)的研究同样证实大的步幅能够有助于运动员提高跑步成绩、获得更好名次[7]。

运动员自行车赛段的表现对跑步赛段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自行车赛段的蹬踏频率对跑步的第一阶段影响较大[8]。自行车赛段动作频率为1.5~2.0 Hz,跑步时1~1.5 Hz,换项后运动员步频较快[9],步频越快强度越高,运动员会较早产生疲劳,换项后及早调整跑步节奏,采用大步幅、低频率的跑步节奏有助于缓解运动员的疲劳产生速率,运动员需在前500~1 000 m调整至大步幅、低频率的跑步节奏。

2.2 铁人三项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

铁人三项运动是由1500米游泳、40公里自行车、10公里跑步三个单项组合而成的综合运动项目,从供能上看3个子项都是典型的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但3个子项在技术动作、参与运动的主要肌群、肌肉用力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且游泳与跑步在参与肌群、用力方式上存在着负效应。虽然游泳、自行车、跑步都是周期性的运动,但3个项目综合为一,其技术动作复杂、参与运动的主要肌群多。运动技术动作越复杂、运动所动用的肌群越多,运动员掌握技能、发展运动所需的体能所需要的专项训练年限会越长,因此,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需要通过10~12年的专业训练才能使运动员的体能、技术、心理发生定向性改变。世界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起始训练年龄较小,大部分铁人三项运动员起始训练年龄在13~15岁,经过6~8年的基础训练达到一个较高竞技水平,达到奥运会、世锦赛前8名水平的铁人三项运动员专项训练年限平均为10~12年。西班牙国家铁人三项运动员主教练José Rioseco认为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从10~13岁开始参加铁人三项训练是一个较为适宜的年龄,在15~17岁参加青少年组铁人三项比赛。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大部分起始训练年龄在14~16岁,参加训练不到1年就参加了省市或全国比赛的有48%,参训两年以内参加全国比赛的达到81%。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虽然始训年龄比较晚,但运动员在从事铁人三项运动员前都曾参加过游泳、自行车、跑步之一的单项训练,游泳选拔来的运动员跑步、自行车弱;自行车、跑步转项来的运动员游泳差。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90%来源于游泳运动员,不同运动员在竞技能力结构上差异较大,随着运动员从事铁三运动训练的年限的增加,运动员弱项的发展会较快,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非恒状态一直存在,在赛事选择上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尽可能选择适合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的赛道,这有助于运动员创造更优异的成绩,获得更多积分。

表1 2011年白发全、张一赛间小周期训练特征

张一、白发全在2011年连续参加了在国内举办的三站洲际杯比赛中,从竞争对手的实力来说三站比赛参赛运动员实力相当,但其所获名次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赛道自然环境的差异。黄山比赛在太平湖中举行,水温低、浪大,对运动员的游泳水平要求较高;威海比赛自行车赛道坡陡、弯急、难度大;嘉峪关比赛赛道难度较低,但比赛地水温低、气温高,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体能消耗大。张一虽由游泳运动员选拔而来,但其游泳水平仍较低,黄山比赛中水温低、浪大,游泳赛段结束后张一排名第11位。白发全游泳、跑步经济性好,但自行车技术较差,尤其是爬坡能力弱,因此在威海的自行车赛道难度高时仅获得第三。根据运动员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赛事,可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2.3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年度参赛特征及优化

2.3.1 铁人三项运动赛事安排特征

奥运会铁人三项运动男女各55个名额,各大洲资格赛优胜者直接获得奥运资格名额,共5个名额,世锦赛前3名的资格赛选手将获得奥运资格,奥运资格赛将有39名运动员获得参赛名额,其余名额将根据运动员的国际铁联积分排名,2012年伦敦奥运会张一通过亚洲杯第一获得参赛资格,白发全则通过国际铁联积分排名在最后时刻获得参赛资格。

2012年国际铁联认可的积分比赛总计95项,不同级别赛事获得的国际铁联积分、奖励名额不同,计分赛事分成5级:第一级是世锦赛总决赛(2012年1次),冠军积分1000分;第二级是世锦赛系列赛(2012年共八站),冠军积分750分;第三级是世界杯赛(2012年共九站),冠军积分500分;第四级是洲际锦标赛(2012年共27站),冠军积分400分;第五级是洲际杯赛(2012年共50站),第一名获得200 分。第一至四级比赛奖励前50名运动员,第五级比赛奖励前20名,后一名运动员比前一名运动员积分少7.25%,不同的赛事比赛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虽然1~3级赛事奖励分值高、且奖励人员多,但是竞争激烈,尤其是1~2级赛事,每年将集中世界最优秀的铁人三项运动员参加,我国运动员在现有水平下很难获得积分。

张一2012年参加了13站比赛,国外比赛9站,国内比赛4站,取得积分的比赛共8站,其中3站为洲际锦标赛、5站为洲际杯。张一5月10日在圣迭戈世界杯系列赛上获得56名,未能获得积分,5月26日在马德里世界杯比赛中自行车赛段退赛,未能完成比赛。白发全2012年参加了13站比赛,国外比赛5站,国内比赛6站,获得国际铁联积分的比赛共9站,1站世界杯、2站洲际锦标赛、6站洲际杯。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差距较大,在高级别的世锦赛、世锦赛系列赛难达到参赛积分要求,参加世界杯也较难获得好名次,获得理想积分。在此情况下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积分的获得主要依靠洲际锦标赛、洲际杯。

2.3.2 运动员参赛情况

竞赛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检验,也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定数量的竞赛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铁人三项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洲际杯的资格是由运动员所获得的国际铁联积分来决定的。一定的参赛次数、合理的参赛策略是运动员获得参赛积分资格的保证。多参赛能够让运动员具有更多获得国际铁联积分的机会,但参赛过多会造成运动员训练不足、过度疲劳;参赛过少不利于运动员比赛经验的积累,影响运动员国际铁联积分,失去参加高级别赛事的资格。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的关系是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世界排名前10名运动员近五年年平均参赛次数男子为8.2场/年,女子为7.3场/年,优秀运动员在重大赛事年度年参赛次数会较少,以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发展竞技能力,保障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伦敦奥运会男女前3名运动员2012年度参赛次数阿·布朗利3场、哈维尔·戈麦斯8场、乔·布朗利7场、尼古拉·斯皮里希7场、利萨·诺登8场、埃琳·登沙姆7场,都不超过近5年优秀运动员的年度平均参赛次数。我国国家队6名运动员近5年年度参赛次数集中在5~8次,但为拿到足够的奥运会参赛资格,运动员在竞技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多参赛来获得足够的积分,这使得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在奥运会年度参赛次数突增,2012年白发全参加了11场比赛、张一参加了13场比赛、王毅参加了11场比赛,较多的参赛次数能让运动员获得参加奥运会的积分要求,但过多的比赛会造成运动员竞技能力下降。

表2 我国铁三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比较

2012年是白发全、张一第二次参赛广东山水铁人三项洲际杯赛,在比赛场地、比赛路线更熟悉的情况下2012年成绩比2011年下滑较多,其主要原因就是2012年度参赛次数突增,连续比赛造成运动员有氧能力下降,动作经济性、实效性下降。比赛不能代替训练,运动员在连续的高水平竞赛后通常会进入一个竞技能力低谷期,通过国家队运动员连续参赛的情况来看,连续比赛超过3次其竞技能力水平会明显下降。

在奥运会、世锦赛参赛资格积分制的规定下运动员的全年参赛要根据积分需要、竞技能力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参赛总次数与参赛系列,重点选择一些既能提高竞技能力水平又能获得国际排名积分的比赛,学会放弃某站比赛以保障运动员的系统训练,运动员积分的获得要兼顾竞技能力发展,优化参赛组合。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在赛事级别选择上以洲际杯、洲际锦标赛为获取积分的主要比赛,世界杯及更高级别的比赛为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比赛。在赛事地域选择上优选国内举办的洲际锦标赛、洲际杯,利用集团作战制定针对性的参赛战术,力争获得更多积分。年度参赛次数安排以5~8次为宜,月参赛次数以1~2次为主,避免连续参赛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

表3 白发全、张一2011、2012两年三水比赛成绩比较

3 结论

3.1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安排以5~8次为宜,月参赛次数以1~2次为主,应避免连续参赛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

3.2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在赛事级别选择上以洲际杯、洲际锦标赛为获取积分的主要比赛,赛事地域选择上优选国内举办的洲际锦标赛、洲际杯,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合理利用集团作战获取更多积分。

3.3 铁人三项运动员理想的比赛策略为游泳赛段应采用亚极限强度完成,自行车赛段采用跟随战术,跑步赛段采用大步幅、低频率的跑步节奏。

[1] Kreider R, Boone T, Thompson W,etal. Cardiovascular and thermal responses of triathlon performance[J].Med Sci Sports Exerc,1988,20:385-90.

[2] Laursen PB, Rhodes EC, Langill RH. The effects of 3000-m swimming on subsequent 3-h cycling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for ultraendurance triathletes[J].Eur J Appl Physiol,2000,83:28-33.

[3] Faria IE. Energy expenditure, aerodynamics andmedical problems in cycling-an update[J].Sports Med,1992,14:43-63.

[4]Hausswirth C,Vallier J,Lehenaff D,etal.Effectof Two Drafting Modalities in Cycling on RunningPerformance[J].Med Sci Sports Exe,2001,33(3):485-492.

[5]Hausswirth C,Lehenaff D,Dreano P,etal.Effectsof Cycling Alone or in a Sheltered Position on SubsequentRunning Performance during a Triathlon[J].Med Sci Sports Exe,1999,31(4):599-604.

[6]Antonio Cala,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10 km run in a triathlon world cup event:differences presented by women gold medal[J]. Journal of Human Sport amp; Exercise,2010,(1):34-42.

[7]Grant J Lander. Cadence, Stride Rate and Stride Length during Triathlon Competi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2011,4(1):296-304.

[8]Bernard T,etal. Effect of cycling cadence on subsequent 3 km running performance in well trained triathletes[J].Br J Sports Med,2003,37:154-159,20.

[9]Quigley E J,Richards J G.The Effects of Cycling on Running Mechanics[J].J Appl Biomech,1996,12:470-479.

Competitionstrategyofelitetriathletes

JIANG Xu-wan,WU Xiao-bin

(ChengduSportUniversity,Chengdu610041,Sichuan,China)

By the literature and training experience,a research was done on the competition strategy of elite triathletes.We finally arrived at the conclusion that:1)China’s triathletes competed 5-8 times a year,1-2 times one month is appropriate to avoid excessive fatigue caused by continuous completion. 2)Intercontinental cup and intercontinental championship as the main game of China’s triathletes scoring points,especially the game held on hometown.3)The ideal triathletes completion strategy is the swimming segment use ultimate strength,cycling stage use following tactics,the running stage use the low frequency and long stride running rhythm.

triathletes;competition; strategy

2014-02-22

蒋徐万(1976- ),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铁人三项运动、游泳教学与训练。

A

1009-9840(2014)04-0059-04

猜你喜欢

自行车赛铁人三项赛段
更高 更强 更具活力 厨电行业的新赛段
助冬奥!首支国家冬季铁人三项队落户黑龙江
2020年环意大利自行车赛 赛道难度再提升
2020年 环西班牙自行车赛将从荷兰发车
大小轮
艺术足球
铁人三项
Olympic Venue Map
空中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