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4-09-18谭来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谭来兴

摘要: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不可缺少的价值内核,内在的体现了二者的高度统一。“中国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勾勒宏伟蓝图、增加科学的教育内容、提供智力源泉和奠定文化基础。在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理清相关概念、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形式。

关键词:“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X(2014)04-0029-0710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二者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力拼搏,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因此,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当前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厘清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需对二者的内涵进行一番探讨。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数次在正式场合论及中国梦之后,中国梦迅速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中国梦,其内涵理所当然是需要率先加以解答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学界有关中国梦内涵的见解主要有五种:一是认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观点是对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讲话内容的直接读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是在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上讲的。这是它的要义”。二是认为中国梦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例如,熊若愚提出:“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邱德胜认为:“对中国人而言,‘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对世界人民而言,‘中国梦的实现将会给更多的国家带来发展机会,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认为中国梦由三部分组成,三位一体。叶再春认为,“中国梦”是三位一体的复合梦:从个体看,它是中华儿女的富民梦;从集体看,它是强国梦;从民族看,它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复兴梦。陈晋提出,中国梦从根本上说来,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说来,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现代化是形态,社会主义是灵魂,民族复兴是主体”。李泽泉则认为,中国梦是国家梦、人民梦、世界梦。“中国梦的实现,在国家层面上,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人民层面上,表现为富裕、自由、博爱、幸福;在世界层面上,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四是认为中国梦是个复杂的有机体,是“多维度”的梦。这一方面,安全香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中国梦是一幅多维度的蓝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中国梦的政治维度是民主公平,政治清明;中国梦的经济维度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梦的文化维度是文明进步,文化繁荣;中国梦的社会维度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中国梦的民生维度是百姓生活无忧,幸福感增强;中国梦的精神维度是民族的魂魄与人的精神风貌等等。邱炜煌指出,中国梦具体有十个指向,即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团结中国、幸福中国、统一中国、和平中国和贡献中国。五是认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即梦想的主体应该是人,而不是虚拟的国家;中国梦反映在全体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实现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能够更加幸福美好。上述观点林林总总、丰富多彩,那只是视角不同、侧重点有所差异所致。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观点都有着共同的价值指向,即国强民富、民族复兴。这也就是中国梦的本质所在。历史与现实都反复证明,“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同时,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引。

“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的一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学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对这“三个倡导”所代表的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形成了如下三种主要观点:其一,“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主体明确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其二,“三个倡导”体现了国家、制度和公民道德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其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确概括,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属性和应有之义,是人民群众对社会未来发展的共同期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公民所应必备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从学界上述研究成果不难看出,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较起来,“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更加简洁,堪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的最科学的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主体——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需要、要求和利益等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663-664 换言之,作为社会“观念形态”的文化,它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一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基于此,“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成为中国梦不可缺少的价值内核,内在的体现了与中国梦的高度统一,是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相吻合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中国梦的实现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明了中国梦的社会性质,即社会主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中国梦的筑梦主体的基本道德素质。二、“中国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