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联璧合之“计算与情境”

2014-09-17王丹姝

考试周刊 2014年61期
关键词:算理计算教学情境创设

王丹姝

摘 要: 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教材设计都是将计算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而不是孤零零地就计算而教计算,这是有道理的。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所思,分析当前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给情境创设揭个短;结合课堂实际,分析情境融于计算教学的有效探索,给情境创设支个招。

关键词: 计算教学 情境创设 算理

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十年新课标的浪潮之后,我们已经走进了后课标时代。这些年来的探索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原以为“情境”和“计算”是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没想到它们居然能成为朋友,而且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一、给情境创设搭个架

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真实或合理的。此外,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创设其他类型的情境,包括根据学生喜欢的虚拟现实和已有其他学科知识创设的情境。

1.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

学生生活现实情境是指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真实,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一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生活情境。另一方面,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学生的因素,选择适合于他们的情境。

2.学生喜欢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经验的,但又是超现实的情境。相对而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因此生活经验方面相对较单薄,适合他们从事计算学习活动的素材并不丰富。而虚拟的童话故事、卡通形象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也是他们通过想象能够理解和体验的。因此,在低年级,可以创设具有童话色彩的问题情境,既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又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学生理解的其他学科现实。

其他学科现实是指除数学以外的自然、社会学科的现实素材,主要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环境等学科的事实材料。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适当选择其他学科的现实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给情境创设支个招

1.情境,凸显计算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只有创设计算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时展开思维的翅膀。为了最终解决问题,计算成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于是计算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计算,大大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我从校园生活中挖掘出了问题情境。于是课始,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们学校本学期共有24个教室,平均每个教室有47个学生,那么我们学校本学期有多少个学生?孩子们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很感兴趣,也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孩子们进行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学习。当他们算出答案时,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2.情境,沟通计算的算理法。

计算教学中的四对矛盾之一就是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的矛盾,基于情境中的计算教学能有效地化解这一对矛盾。接下来我仅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不含括号)》为例,谈谈想法。

上图是本节课的例题,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过,当时老师讲得很辛苦,但是仍然没有讲清楚为什么算式中的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教师通过让学生对两种方法结果的对比,发现结果相同,得出像这样的情况,乘法可以同时计算,然后就给出这样的运算方法(结论)。这位教师仅仅从计算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算式中的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其实不妨这样处理: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可以两步乘法同时计算,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发,一共要付多少元?就是要求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的元数。可以先求3副中国象棋,再求4副围棋,最后相加;也可以先求4副围棋,再求3副中国象棋,最后相加;也可以把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的元数同时算出来,再相加。这就是为什么可以同时计算乘法的算理,落实在算式的计算的操作上就是算法。算法是外显的,而算理是内隐的,只有让学生理解了算理才能更好地有意义地进行计算。

任何算式都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生活中的例子(模型),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可以理解的算理。再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1:在教学减法的性质a-b-c=a-(b+c)时,我给学生提供多个生活中的例子(模型),我带了a元钱去买两样东西,一样b元,一样c元,还剩多少元?我有a个巧克力,上午吃了b个,下午吃了c个,还剩多少个?当然一开始不能直接用字母代替,应先从具体的数字出发,然后归纳出字母。这样学生在记忆减法的性质时就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实际意义的支撑,从而成为有意义的理解。这样的记忆更长久,而且即使忘记了也可以通过例子推理出来。

例2:还是在刚才提到的那节课中,有个学生问老师在加减混合中,到底是先算前面的还是先算后面的。当时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给出了算理:加减混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看到这里老师们应该能体会到,其实我们可以用举生活中例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一算法。

只要用心观察研究“情境”、“计算”,我们就会突然发现他们其实一直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带着思考的眼光重新审视计算教学,我相信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大堡垒定会被我们攻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史宁中著.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endprint

摘 要: 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教材设计都是将计算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而不是孤零零地就计算而教计算,这是有道理的。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所思,分析当前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给情境创设揭个短;结合课堂实际,分析情境融于计算教学的有效探索,给情境创设支个招。

关键词: 计算教学 情境创设 算理

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十年新课标的浪潮之后,我们已经走进了后课标时代。这些年来的探索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原以为“情境”和“计算”是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没想到它们居然能成为朋友,而且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一、给情境创设搭个架

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真实或合理的。此外,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创设其他类型的情境,包括根据学生喜欢的虚拟现实和已有其他学科知识创设的情境。

1.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

学生生活现实情境是指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真实,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一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生活情境。另一方面,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学生的因素,选择适合于他们的情境。

2.学生喜欢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经验的,但又是超现实的情境。相对而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因此生活经验方面相对较单薄,适合他们从事计算学习活动的素材并不丰富。而虚拟的童话故事、卡通形象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也是他们通过想象能够理解和体验的。因此,在低年级,可以创设具有童话色彩的问题情境,既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又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学生理解的其他学科现实。

其他学科现实是指除数学以外的自然、社会学科的现实素材,主要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环境等学科的事实材料。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适当选择其他学科的现实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给情境创设支个招

1.情境,凸显计算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只有创设计算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时展开思维的翅膀。为了最终解决问题,计算成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于是计算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计算,大大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我从校园生活中挖掘出了问题情境。于是课始,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们学校本学期共有24个教室,平均每个教室有47个学生,那么我们学校本学期有多少个学生?孩子们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很感兴趣,也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孩子们进行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学习。当他们算出答案时,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2.情境,沟通计算的算理法。

计算教学中的四对矛盾之一就是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的矛盾,基于情境中的计算教学能有效地化解这一对矛盾。接下来我仅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不含括号)》为例,谈谈想法。

上图是本节课的例题,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过,当时老师讲得很辛苦,但是仍然没有讲清楚为什么算式中的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教师通过让学生对两种方法结果的对比,发现结果相同,得出像这样的情况,乘法可以同时计算,然后就给出这样的运算方法(结论)。这位教师仅仅从计算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算式中的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其实不妨这样处理: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可以两步乘法同时计算,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发,一共要付多少元?就是要求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的元数。可以先求3副中国象棋,再求4副围棋,最后相加;也可以先求4副围棋,再求3副中国象棋,最后相加;也可以把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的元数同时算出来,再相加。这就是为什么可以同时计算乘法的算理,落实在算式的计算的操作上就是算法。算法是外显的,而算理是内隐的,只有让学生理解了算理才能更好地有意义地进行计算。

任何算式都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生活中的例子(模型),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可以理解的算理。再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1:在教学减法的性质a-b-c=a-(b+c)时,我给学生提供多个生活中的例子(模型),我带了a元钱去买两样东西,一样b元,一样c元,还剩多少元?我有a个巧克力,上午吃了b个,下午吃了c个,还剩多少个?当然一开始不能直接用字母代替,应先从具体的数字出发,然后归纳出字母。这样学生在记忆减法的性质时就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实际意义的支撑,从而成为有意义的理解。这样的记忆更长久,而且即使忘记了也可以通过例子推理出来。

例2:还是在刚才提到的那节课中,有个学生问老师在加减混合中,到底是先算前面的还是先算后面的。当时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给出了算理:加减混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看到这里老师们应该能体会到,其实我们可以用举生活中例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一算法。

只要用心观察研究“情境”、“计算”,我们就会突然发现他们其实一直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带着思考的眼光重新审视计算教学,我相信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大堡垒定会被我们攻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史宁中著.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endprint

摘 要: 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教材设计都是将计算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而不是孤零零地就计算而教计算,这是有道理的。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所思,分析当前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给情境创设揭个短;结合课堂实际,分析情境融于计算教学的有效探索,给情境创设支个招。

关键词: 计算教学 情境创设 算理

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十年新课标的浪潮之后,我们已经走进了后课标时代。这些年来的探索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原以为“情境”和“计算”是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没想到它们居然能成为朋友,而且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一、给情境创设搭个架

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真实或合理的。此外,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创设其他类型的情境,包括根据学生喜欢的虚拟现实和已有其他学科知识创设的情境。

1.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

学生生活现实情境是指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真实,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一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生活情境。另一方面,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学生的因素,选择适合于他们的情境。

2.学生喜欢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经验的,但又是超现实的情境。相对而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因此生活经验方面相对较单薄,适合他们从事计算学习活动的素材并不丰富。而虚拟的童话故事、卡通形象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也是他们通过想象能够理解和体验的。因此,在低年级,可以创设具有童话色彩的问题情境,既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又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学生理解的其他学科现实。

其他学科现实是指除数学以外的自然、社会学科的现实素材,主要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环境等学科的事实材料。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适当选择其他学科的现实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给情境创设支个招

1.情境,凸显计算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只有创设计算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时展开思维的翅膀。为了最终解决问题,计算成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于是计算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计算,大大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我从校园生活中挖掘出了问题情境。于是课始,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们学校本学期共有24个教室,平均每个教室有47个学生,那么我们学校本学期有多少个学生?孩子们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很感兴趣,也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孩子们进行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学习。当他们算出答案时,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2.情境,沟通计算的算理法。

计算教学中的四对矛盾之一就是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的矛盾,基于情境中的计算教学能有效地化解这一对矛盾。接下来我仅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不含括号)》为例,谈谈想法。

上图是本节课的例题,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过,当时老师讲得很辛苦,但是仍然没有讲清楚为什么算式中的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教师通过让学生对两种方法结果的对比,发现结果相同,得出像这样的情况,乘法可以同时计算,然后就给出这样的运算方法(结论)。这位教师仅仅从计算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算式中的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其实不妨这样处理: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可以两步乘法同时计算,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发,一共要付多少元?就是要求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的元数。可以先求3副中国象棋,再求4副围棋,最后相加;也可以先求4副围棋,再求3副中国象棋,最后相加;也可以把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的元数同时算出来,再相加。这就是为什么可以同时计算乘法的算理,落实在算式的计算的操作上就是算法。算法是外显的,而算理是内隐的,只有让学生理解了算理才能更好地有意义地进行计算。

任何算式都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生活中的例子(模型),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可以理解的算理。再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1:在教学减法的性质a-b-c=a-(b+c)时,我给学生提供多个生活中的例子(模型),我带了a元钱去买两样东西,一样b元,一样c元,还剩多少元?我有a个巧克力,上午吃了b个,下午吃了c个,还剩多少个?当然一开始不能直接用字母代替,应先从具体的数字出发,然后归纳出字母。这样学生在记忆减法的性质时就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实际意义的支撑,从而成为有意义的理解。这样的记忆更长久,而且即使忘记了也可以通过例子推理出来。

例2:还是在刚才提到的那节课中,有个学生问老师在加减混合中,到底是先算前面的还是先算后面的。当时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给出了算理:加减混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看到这里老师们应该能体会到,其实我们可以用举生活中例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一算法。

只要用心观察研究“情境”、“计算”,我们就会突然发现他们其实一直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带着思考的眼光重新审视计算教学,我相信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大堡垒定会被我们攻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史宁中著.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算理计算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