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2014-09-17梁芳
梁芳
摘 要: 本文将对问题解决法的内涵及特征进行阐述,从而合理地提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问题解决 创新精神 培养措施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迫切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解决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问题解决法”的内涵与特征
通过翻阅资料文献不难发现,尽管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问题解决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对数学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很快适应,并能够迅速敏捷地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问题解决的内涵及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巧妙地运用问题解决法,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合理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
1.巧妙创设问题解决情境,在发现问题中培养创新精神。
如在初中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用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哪块碎片去玻璃店。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尝试和思考的欲望,学生立即就开始了画图、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建议和想法层出不穷,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散创新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就说明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创造精神。有人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数学教材,深挖隐藏的内在知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探索问题中培养创造精神。
例题:李明同学在生物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小心碰碎了一块实验用的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只剩下如图所示部分(图略),他想第二天(星期六)回家去割一块赔给学校。由于带上玻璃剩下部分去玻璃店不安全,于是他想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在纸上画出来,然后带上图纸去就行了,可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怎么画出来呢?如果是你李明同学会怎样做呢?
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四边形的知识,点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并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画法。一些学生探索出了这样的画法。(1)延长AE,在AE的延长线上取AD=BC,连接CD,则四边形ABCD就是原平行四边形;(2)延长AE,过C作CD平行于AB,交AE的延长线于D,连接CD,则四边形ABCD就是原平行四边形;(3)延长AE,连接AC,取AC的中点O,连接BO并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C,连接CD,则四边形ABCD就是原平行四边形。
在课堂上使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他们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多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也能够举一反三,加以利用,从而逐渐养成创造的习惯,提高创造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造精神。
对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7页第6题,可以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任意作一个四边形,并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这个新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请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我们可以展开下列变式教学:变式1:连接长方形、菱形、正方形,让学生画图—观察—探索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变式2: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让学生进行画图—猜想—转化,从而得出结论。变式3:当一般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顺次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矩形、正方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始动手画图,并在作图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逐渐培养创造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动手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钻研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恰当使用问题解决教学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白征红.“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56-57.
[2]丁新生.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法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1(4):12-13.
[3]叶秋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30-32.
[4]王冬梅.关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89-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