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2014-09-17王媛
王媛
【摘 要】教学难点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那部分教学内容。教学难点具有相对性。教学难点又具有客观性,相比较而言,有些内容还是有难度的。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找准教学难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实抓住教学难点,并且有效的突破难点,这对于夯实学科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是十分有利的。
【关键词】突破难点;关注过程;抓住关键
教学难点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备课和教学时首先要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顺利的突破难点。
学习难点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学习的内容抽象晦涩,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或较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第二种是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相应的基础知识,或者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准确、不清晰,使学生陷入了认知的困境。
第三种是教材中一些知识比较复杂,相关的知识易混易错,或者综合性较强,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把握。
课堂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
一、贴近生活,感悟难点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需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矛盾。书本知识本身属于理性知识,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或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衔接,设置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拉近书本知识与学生认识的距离,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教学场景,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的见、摸得着、想得出的具体形象,为学生营造体验的情境。这样,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认真生动形象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了,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观察、对话、交流、感悟等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
二、由浅入深,分解难点
任何知识,开始都不难,只是后来知识深入复杂了,不易理解和把握了,就显得难了。
突破教学难点,首先要抓住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知识的入门,也是知识的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定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教学效果肯定是乐观的。 二是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要尽可能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近的知识或实例启发学生,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三是把知识内在的因果关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任何知识都有起因,都有来龙去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知识的起点,关键是“话从哪说起”,从已知推出未知,让想学的学生都能听得懂,让更多的学生都能跟上。
其次,调整认知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是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根据这个规律,教师要做好知识的迁移和铺垫,搭建好认知的阶梯,特别是给学生铺垫好认识的第一级台阶,走好认识的第一步,让学生拾阶而上,承前启后,承上启下,温故知新,使知识的衔接和过度都顺畅自然,使“传道,授业、解惑”如行云流水,产生水道渠成的教学效果。第三,分步施教,步步为营,使学生的认识扎扎实实,层层推进,逐步提高。
三、借助比喻,化解难点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听了还不懂的情况,教师常常借助打比方加以说明,这就是比喻的方法。
《经济生活》第一课“社会必要的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不决定商品价值量”原理,是教学的难点,知识抽象枯燥,晦涩难懂。面对学生疑惑的目光,我借用比喻帮助学生思维。我在黑板上画出10人抬木头的图案,我问学生,一根木头由10个人抬,这时木头的水平高度由谁来决定?学生说,由10个人的平均高度决定。我又问,如果其中的一人悄悄的比别人矮了一截,木头的水平高度会下降吗?学生说不会,因为还有9个人抗着呢。我说,现在你们是否明白了上述道理?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画,再思考经济学理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并且记忆深刻。恰当的比喻是教师深思熟虑的结果,它是教育技巧和智慧的体现,简单的一个比喻,胜过长篇大论。借用的比喻要有典型性,比喻的事物要为学生所熟悉,即要直观形象,又要生动有趣,使疑难问题变得简单了。
四、关注过程,探索难点
任何知识都有其产生的环境和背景,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如果我们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就缺少根基,知识如在云里雾里,生硬突兀,必然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展示过程和情节的教学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一个形象思维的情境,通过对知识来龙去脉的展示,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和认识事物,使认识变得思路清晰,更加直观明了,减少了抽象思维的难度。
讲科学发展观,要先讲非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在过程中认识到应该怎样的发展,什么才是科学的发展,从而使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顺理成章,深入人心。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应先举生活实例,再进行概括和总结,充分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使知识变得简单,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容易。
五、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就很难解决,它是教学活动中的“瓶颈”, 是解决问题的着手点或着力点,这就是教学的关键。
我在讲人生价值观一课时,抓住了“价值”这个关键,因为价值概念是整个价值观的出发点和基石。我随手拿起学生的一本书问学生,这本书对你有没有价值?学生说有价值。我问为什么?学生说对我有用。我又问,什么时候它没有价值了?学生说,我学完了,用不着了就没有价值了。我引导学生分析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我就引导学生分析什么叫价值。学生很快就得出了价值的概念: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即事物对人有积极意义,人们就会说他有价值。反之,人们就说它没有价值。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分析人生的价值。在学生对价值概念有了明确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再讨论人的价值就水到渠成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