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安全中实施PDCA循环法中的效果观察
2014-09-17邢静静周未林
邢静静 周未林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输液安全中实施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输液的15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输液患者,对照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输液患者,分析PDCA循环法的实施办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观察患者呼叫器的使用率、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以上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法的实施,能降低患者输液等待时间,减少护理差错,保证输液安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PDCA循环法;急诊输液;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4-0123-03
PDCA循环法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一共四个阶段,在工作中不断循环以提高工作质量[1]。静脉输液为医疗护理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特别在急诊治疗中输液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急诊护理中,护士既要担任抢救患者的工作,又要承担输液护理的工作,任务量大,与患者沟通较少,无法兼顾所有患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2]。为了加强急诊科的安全质量管理,提高输液护理的质量,排除因人为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减少医患纠纷,我院在急诊输液中实施PDCA循环法,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急诊输液的15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027例,男531例,女496例,年龄17~76岁,平均(37.5±3.5)岁;对照组525例,男284例,女241例,年龄15~79岁,平均(39.5±2.5)岁;所有患者均有1次以上静脉输液治疗,排除中途放弃输液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输液方式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科室资料
我输液科室专门负责门急诊患者的静脉输液工作,床位120张,日平均输液量300人次,高峰季节可达700人次。科室护士25名,年龄23~47岁,工作年限1~20年。
1.3 PDCA小组成员资料
2013年2月我科室实施PDCA循环法,护士长为组长,带教护士、输液室大组长和3名高年资护士为组员,6名成员平均年龄37.5岁,平均科龄7.5年,学历均在护理大专以上。
1.4 PDCA循环法
1.4.1 P计划 我科实行三级质量管理,从组长-组员-护士逐层落实,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职责。(1)现状分析:①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不听从医嘱,随意调节滴速,特别是青壮年,服从性较差,对输液相关知识理解不够。②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水平、服务态度及工作心态尚需提高。③输液室的护理人力不足,排班模式较死板,高峰时患者输液等候时间较长,呼叫器的使用率较高。④静脉巡回单书写不规范,时间记录准确性较低,责任护士签名字迹不清或漏签。⑤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置不当,部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没有专用的医疗垃圾处置室。⑥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较薄弱,特别是工勤人员,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不强[3]。(2)制定对策:①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服务技巧系统培训,提升护士的技能操作水平,转变服务意识,融洽护患关系。②建立静脉输液专项检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进行逐级质量控制,提高输液安全性。③优化输液流程,根据岗位需求弹性排班,特别在输液高峰期应增加人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④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安全教育,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⑤对科室进行重新布局,增加医疗垃圾处置室,严格区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⑥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操作流程[4]。(3)确定目标:召集全科护理人员对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可行性讨论,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呼叫器的使用率、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
1.4.2 D执行 ①每月进行一次专业知识及服务技巧培训,对开展输液安全专题讨论,使护理人员转变观念,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沟通与关怀,提升主动服务意识。②对患者进行健康及输液安全教育,通过发放宣传单、电视讲解等,认真宣讲药物知识及用药规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③规范输液护理程序 ,严格书写静脉巡回单,要求仔细核对用药信息后签字确认,并如实记录时间。④合理排班,责任到人。增加高峰期护理排班人数,采取连续上班制和下午延长开放时间,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加强巡视观察,保证随叫随到。⑤完善各项除菌设施,配备充足的保洁人员,输液室统一安装中央空调和动态空气循环消毒机。⑥申请扩大输液室,增加医疗垃圾处置室、治疗室、清创换药室,重新布局,改变拥挤局促环境,增加输液舒适度。⑦建立奖惩考核制度,优秀者给予嘉奖,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对于屡教不改者限期整改,不改者进行惩罚[5]。
1.4.3 C检查 制定静脉输液专项检查表,定期对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科室环境等进行检查。①护士长作为三级管理,不定期抽查各级质量管理。②小组成员每月定期检查各项护理质量。③每月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和改进。
1.4.4 A处理 全体科室人员每月召开一次输液安全预防及控制讨论会,汇集检查结果,总结经验分析教训,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确定实施标准,完善管理体系,以便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并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实施依据。对于一次没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并追踪监控。把检查结果纳入科室人员绩效考核,使医院的综合管理和个人绩效挂钩[6]。
1.5 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根据我科自行设计的量表,从护理态度、护理质量、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评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②呼叫器的使用率。通过观察更换液体、拔针、调节滴速、协助饮水等呼叫器使用情况计算使用率。③观察安全事情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④无菌操作合格率,包括消毒隔离合格率和无菌物品合格率。
1.6 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总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呼叫器的使用率比较
观察组呼叫器的使用率为7.79%,对照组为20.3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两组患者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两组患者无菌操作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消毒隔离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讨论
急诊为医院抢救治疗的重要科室,通常患者起病急骤,病种繁多,年龄跨度较大,且社会背景复杂,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护理难度较大。而急诊静脉输液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其输液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7]。医疗安全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防范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更是医院生存和发展之根本,故适宜的管理对医疗安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急诊护理模式体现更多的是操作的规范化、执行的严格化,缺乏人性化和工作弹性,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且容易发生工作失误。近年来,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改进护理质量、保证急诊输液安全、和谐护患关系成了医院研究的课题。
PDCA循环法在质量管理中应用广泛,具有严谨的运转程序和多样的管理层次,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质量管理循环过程,在循环和反馈中得到改进和提高[8]。一方面可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避免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保证护理质量,让各项改进措施都落到实处,减少了患者过多的等待与呼叫,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增进对护理人员的信任,避免医疗纠纷。另一方面能够让每一名护理人员都参与到科室管理中,激发了科室凝聚力,提高了主动性及创造性,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及服务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安全隐患[9-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PDCA循环中,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及效率,获得了患者的普遍好评。观察组呼叫器的使用率为7.79%,对照组为20.3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PDCA循环中,合理分配了人力资源,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能更专注在患者身上,提前对输液情况及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判定,减少了患者的主动呼叫次数。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隔离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PDCA循环中进行系统培训,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强化了无菌操作概念,能够在第一时间有效干预患者,提高抢救的时效性和成功率,保证了危重患者的安全,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急诊输液安全中实施PDCA循环法效果显著,增加了输液的安全性,降低了差错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英蓉,杨林,陈霞,等. PDCA循环在静脉输液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07,7(4):43-44.
[2] 黄雪梅. 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4):3213-3214.
[3] 谢清华. 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9(2):115-116.
[4] 唐永仙,李悦. 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117-118.
[5] 王月娟,丁春芬,潘玲. PDCA循环理论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10,10:200-201.
[6] 孙树英. PDCA循环法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256-3257.
[7] 傅桂芬. PDCA循环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求医问药,2013,11(3):41.
[8] 吕晓芬,徐慧红,吴春羚. PDCA循环在门急诊输液患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54-155.
[9] 严立仙. PDCA循环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1):1059-1061.
[10] 凌彩坚. PDCA循环在门诊输液患儿请护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0,25(5):55-57.
[11] 方宝花,邵亚莉. 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危急值”管理[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122-123.
[12] 罗邱芳,张筱笑,张驰. PDCA循环在输液室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0):127-129.
(收稿日期: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