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客文学的叙事特征分析

2014-09-16吴英文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叙事特征

摘 要:微博客文学作为普通大众向世界表达自我的书写方式,以日常生活叙事为主,表现出对欲望化书写的追求和世俗化描写的认同,在图文博弈的个性化表达中重构审美关系,展现主体本真的诗意状态和精神旨归,达成了文学真正的诗性“返魅”和人文价值关怀。

关键词:微博客文学;叙事特征;审美重构;诗意返魅

在网络新媒体生存空间的大众消费文化视野中,微博客文学是一种以满足普通大众的审美、消遣、娱乐和对自身观照需求的文学。作为普通大众向世界表达自我的书写方式,微博客文学显现出意义平面化和思想浅表化的特点,同时还表现出对欲望化书写的追求和对世俗化描写的认同。它以日常生活叙事为主,描写原生态生活,展示本真的日常生活状态,追求闲暇、舒适的享受和欲望表达的满足,成为大众充分体验生活,表达自我的诗意性抒写。

日常生活的快意抒写

在网络时代,大众文化走向文化的中心地位,网络文学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主导,并改变了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传统的文学活动被挤压到文化消费的边缘。在网络文学之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信息工具与网络实现了多媒体终端对接,新媒体文学创作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再次激起波澜。先是以手机创作和传播的短信文学风生水起,接着便是微博客文学的兴起和繁盛,现今已成为一个文化现象。由于手机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创作和传播,加之网络技术已实现了手机无线联网,上网发布、阅读微博作品等文学活动,已经完全实现了脱离电脑的“人机解放”,这使文学创作对日常生活叙事的关注视野,从网络文学的大话狂欢延展到更为繁杂的细语琐碎。正如张爱玲所说的“人生的所谓‘生趣全都在那些不相关的事”[1]写作的意义在于反映世俗的普通和日常,在于逛商店、吃冰淇淋、看热场电影,在于世相的混乱与有序,整齐中的不规则,在于“叽叽歪歪”,“唠唠叨叨”(有微博客网站干脆就以“叽歪”、“唠叨”、“嘀咕”等词命名),生活中的一切皆可网罗其中。这时的大众意识到,原来文学创作还可以更为自由、便捷、亲切。文学创作在大众手中成了随时随地,信手拈来的轻松惬意的日常行为,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创作欲望。

虽然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是按时间规律有序发展和线性呈现的,但事件之间并非完全具有必然的联系,事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是片段式、非线性发展的。微博客文学契合了日常生活的偶然性与片段性,与长篇幅的文学相比,它能即时展现日常生活中的单个事件,或事件中的某一片段,而不需要强调其完整性和逻辑性。其次,凸显日常生活的烦碎与平庸,也突出了日常生活的无意义。大众在创作中关注的是对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只为满足一时的情感宣泄欲求即可,对叙事本身的意义则很少在意。这种随意、宽泛的创作样式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但也容易把大众引入创作的无意义追问中去。微博客作者们极力反映生活的真实本色,以传达本真的自我存在,获得审美认同,但也因此表现出对世俗烦琐的过度崇拜,使他们缺少对日常生活意义的理性思考,而放弃文学性的升华可能。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大众对日常凡庸的书写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的,在个体化的微博客创作中,构建了整体性的日常生活化文学图景。微博客作者们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不同阶层,身份、年龄、职业等社会成分不同,个人生活经历中的生活体验、成长记忆、情感经历、知识构成等的不同,获得的心理体验,形成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也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对题材内容、情感基调和创作视角等的多样性选择。可以说,微博客创作几乎是包罗万象的,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件或事物,不论庸俗还是高雅,只要作者愿意,皆可动手成文,大众写作便是写大众自己,创作中体现出对于日常生活天然的亲近感。请看搜狐微博网友“如水行走”的博文:

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那些河流;那些山岗上的森林;那些长满羊齿植物遮盖着的井水;那些透过嫩绿树叶的雾中的阳光;还有儿时的玩伴;还有唱过的歌;还有……乡梦不曾休……

诸如此类,充满鲜活气息的生活景象描写,在网络世界构成了广阔的日常生活图景,较好地传达出大众生活中的精神旨趣。也许这样的创作一时并尚未能登大雅之堂,得到文学界的重视,但它达成了文学真正的世俗化追求和人文价值关怀,却是存在的事实。

个人隐私的恣意撒播

微博客是一个多元化的私人空间,在私人化价值取向的引领下,微博客相对地消除了各种社会文化的禁忌,使备受压抑的各种私密话语、生命体验和心理需求都不可抑制地在审美文化空间中生长出来,那些一直隐匿于私人领域深处并遭受压制的部分尤其引人注目,它们包括日常私人生活场景、情感隐私和身体欲望。这些个人隐私在微博客创作中得到了张扬和体现,作者将它们写出来发布到微博客公共界面上“曝晒见光”,当成公开的谈资,且以此为乐。有网友这样说到: “我就是爱晒,随便什么都想往微博上发,还要图文并茂,我喜欢这样展示自己。”[2]个人隐私写作是微博客作者满足“自我实现”欲求的一种表现方式。网络世界虚拟真实的特性,使人具有了另一种事实身份。要想在虚拟世界中展现个体实在的人,即人的真实存在性,难免要通过对个人隐私的符号性显现来实现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处于各种关系和因素作用下的遮蔽、压抑状态,个人的自我价值得不到相应展现。而在网络世界中,博主的身份是隐匿的,处于 “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的“三无”状态,这使得他们可以完全抛开顾虑,大胆敞开心灵抒写本真的自我。现实生活的个人经历、思想情感中那些不便展示,难以启齿的内容,在微博创作中都可以尽情写作发表出来,通过微博客公共界面展示在大众面前。在自我表达欲望获得释放与满足的同时,个人在网络世界中参与各种社会性活动,与其他博友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价值需求。

把个人隐私放在公共空间展示,表现出微博客作者的话语自信。“窗帘没拉好,被阳光叫醒,又是晴好天,周末愉快哟!”诸如此类,大多数微博作品所展示的个人隐私往往是积极阳光的一面。例如“晒幸福”,“晒爱情”,得到他人无微不至的关爱,生活得较为开心,便通过创作发布出来与他人分享。个人隐私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强创作的审美心理意识,许多博友在现实生活中疏于交际,而在微博客上却能与其他博友談吐自如。“晒”则会产生受人认可的成就感,昔日索然无味的东西,易被忽略的事物,在创作与展示中变得乐趣无穷,创作的自信会大大增加,从而影响审美观积极向上的发展。

除了对个人隐私的写作外,微博客创作中,还有许多涉及他人隐私的写作,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作者不惜真实暴露他人隐私,甚至发展到“人肉化”(私密信息暴光)的程度,这样的写作方式是不太可取的,应当适可而止,或发挥文学的艺术特性,将表现对象进行虚拟化、典型化处理。此外,微博客媒体传播的便捷,还为大众“扎堆”闲聊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创作中,博友们相互之间毫无保留地晒出自己隐私的同时,也容易萌生一种从众心理,从个人隐私写作转向集体“自曝”。通过对社会问题、风俗人情中的一些私密问题和现象的揭示。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现象问题,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博友们争相自暴内幕,其中有些作品是社会现象的真实展示,有的是就某一现象发表看法,表达感受,目的都是向更多人揭示事实真相,以产生共鸣。例如工资、房贷、医疗、教育等热点问题,作品在揭示现象的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看法,跟帖评论中的诸多声音也表明了博友们集体性的心声,从中体现出一种大众化的普遍价值观。

心灵家园的诗意返魅

“返魅”(rechantment)在这里指的是在微博客创作活动中文学的诗意返回和魅力复归。与“返魅”相对应相应的词语是“祛魅”(disenchant),源于马克斯·韦伯所称的“世界的祛魅”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3], 汉语也可翻译为“解咒”,意为祛除神秘性、神圣感和魅惑力,以及“一切不确定性的东西”。马克斯·韦伯认为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在试图涤荡一切非理性因素的同时,剥离了事物的丰富的属性,如人类的主体性、经验和感觉等。

如果用“祛魅”来描述文学活动中媒体的演变和产生的重要后果,我们发现,同时可以用“返魅”来概括微博客文学在新媒体的发展趋向。微博客文本的图文语像,在新媒体平台上强化了对文学审美方式的技术祛魅,在媒体技术中造成对传统文学诗性的颠覆与建构,从网络文学到微博客文学,创作媒体的不断更新与普及,文学在更多的人面前揭开神秘面纱,也因此消隐了以往的神圣光环,文学惯例在接受挑战中,似乎也在一步步走向文学性的消解。微博客文学的诗性“返魅”,是在其艺术“祛魅”的前提下出现的。首先,微博客强大的新媒体技术功能把大众化的“祛魅”工具交到普通民众手中。传播的及时便捷,创作审美的开放互动,消除了人们对文学传播的延时期待而获得的惊喜体验,也消除了传统的“文学沙龙”主体间亲临面对面交流的亲和感。“读图时代”的文学多媒介叙事,把昔日的“语言艺术”变成了图文兼容的电子文本,图像增殖的结果使审美普泛化,人们用日常生活叙事抹去了生活艺术化的诗意情怀。在由电子图文语像重新建构的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文学性走向式微。此外,微博客文学话语的自由平等,创作与审美的即时交互,多媒介图文交融的游戏表达,淡化了人们对文学神圣性和敬畏感的向往,将文学的“膜拜价值”转换为“展示价值”,文学创造的经典和永恒价值追求,变成凡俗和速朽的消费文化想像。

当微博客创作的“渎圣化”思维不断将文学改造成为“自娱以娱人”的快乐游戏时,人们难免追问,微博客文学是要将自身引向精神虚无化的边缘,还是能重新构筑可为“诗意栖居”的心灵家园?对此,有学者在论及网络文学的相关问题时,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数字化媒介的技术叙事在对传统文学性解构中又在不断拓进文学性的“返魅”路径,借助虚拟真实的艺术张力設定自己的文学性向度,以科学与诗的统一重铸新的审美境界。[4]一方面,微博客创作借助自身的新媒体技术,以直观的符号显现方式表达大众心灵的情感、思想、体验、渴望等,其技术行为本身体现着一定的人文诗性,是“人性化”和“人文化”的技术关照。另一方面,微博客虚拟真实的世界呈现,使人产生沉浸式的空间体验,其间的身份自由必然获得心灵自由,文学在感官真实的表达中,呈现形象逼真的诗意世界。这些都为更好地实现微博客文学诗意回归的审美目标提供了新的路径。

简而言之,基于自由、平等、兼容、共享的网络空间文化背景,微博客文学的人文诉求和诗性返魅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自由精神的显现。自由精神是微博客创作的特质,伴随着非功利、游戏化表征,是一种“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率性而为,是文学抒发真情,回归本真的主要体现。二是民间文化的表征。微博客通过拓展媒体传播体式等,将话语权向民间更大范围的撒播,让“文学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再次得到彰显,微博客作者具有的“民间身份”和“平权意识”,促成文学的自由与真实本质显现。三是审美价值的实现。微博客文学是新媒体时代文化的必然产物,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信息社会里,微博客文学一方面契合了大众的快餐式信息消费倾向,另一方面也有向悠闲率性回归的趋势,文学抚慰心灵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此外,微博客的民间文化本位,追求自由,强调真实,亲和凡俗,崇尚游戏,其文化底蕴本身充满诗意特征。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53页。

[2] 陈珊珊:《微博控》,《扬子晚报》,2011年2月20日,第A07版。

[3] (美)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马季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4] 欧阳友权:《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页。

作者简介:吴英文(1982-),男,贵州都匀人,文学硕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与新媒体文学。

猜你喜欢

叙事特征
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等待:浅析等待戈多的叙事艺术
电视综艺节目《四大名助》叙事特征浅析
论苏童小说“杂色化”叙事特征
论余华长篇小说创作的叙事特征
王小波《万寿寺》的元小说叙事特征
湖南卫视《真正男子汉》第一季叙事特征与价值建构研究
邵氏黄梅调电影的叙事特征及时代意义
论刘呐鸥小说感知性视角的叙事特征
真实的戏剧性
央视原创文化益智节目的叙事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