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

2014-09-16

山花 2014年10期
关键词:祥林嫂孔乙己鲁迅

鲁迅是我国文坛巨匠,他的小说新颖独特,又极具讽刺意味,通过诙谐幽默的描写,突出人物形象,展现文章主题。鲁迅的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凝练、含蓄,以一种沉郁的氛围为基调。在词语运用方面,注重动词和形容词的斟酌。善于借助“白描”手法和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善于运用留白的艺术方法烘托意境,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的小说内容丰满,用词简练,创作独特,文章思路清晰,营造诙谐幽默氛围的基础上,又极具讽刺力,突出个人的写作风格。总的来说,鲁迅小说的语言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语言风格上凝练、含蓄,以一种沉郁的氛围为基调

鲁迅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其用词简练却能达到传神的效果,写作风格含蓄却达到言之有物,描绘深刻意象,通过景物的描写以一种沉郁的氛围预示了整个文章的基调,为文章主题埋下伏笔。

1.用词凝练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写作中,传统文人最讲究用字的简练传神,即所谓的“炼字”。凝练的一个字,能够有效地提升整个文章的档次,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地步。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熏陶的鲁迅,在炼字方面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例如在小说《药》中,鲁迅这样写到“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通过这几个连续的动词“掏”、“抖”、“按”,能够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华老栓对这些钱的珍惜,言简意赅地从侧面表现了其贫困的现状和大洋的来之不易。在鲁迅的另一篇小说《祝福》中,在祥林嫂临死的时候,对其进行了如下的外貌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创造性地运用“间或一轮”来描写祥林嫂临死之前的虚弱和疲惫,这个词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他使我们能够很容易地联想到黄昏的道路上,疲惫的老牛拖着重重的大车,步履蹒跚前进的景象。这样一个简单的词语就将祥林嫂临死之前死板的神情、疲劳的神态和呆滞的目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用词含蓄却内涵深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创作讲究重视含蓄的功能和作用。鲁迅则将这种含蓄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不仅在小说内容的设计上讲究布局,即使在小说人物的名字上也能够映射文章主题。大家所熟知的《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名字就已经预示了人物的命运,往往具有一石二鸟的功效。而鲁迅在其小说创作中则深谙此道,其小说言近而意远,通过朴实无华的描写,意境却是高远。鲁迅的小说中很多人物都有自己的诨名,如红眼睛阿义、假洋鬼子等,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它具有一种指代意义,通过咀嚼这些诨名,便可以大致想象出这个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神情举止等内容。而鲁迅在整个小说的谋篇布局中并没有直白地说出人物特征,通过这些诨名就已经达到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

3.沉郁的抒情氛围

在小说《祝福》中是这样描写新年的场面的,“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传统的新年景象应该是火红的灯笼、热闹的人群、香喷喷的年夜饭,但是在这篇小说中没有红火热闹的场景,反而透露出一股悲凉、压抑的气氛,字里行间传递着一种沉郁感觉,通过对比,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奠定了基调,为文章的展开做了一定的铺垫。除此之外,在鲁迅其他的小说中也经常运用这种抒情的方式为小说内容的展开埋下伏笔。通过这种沉郁的抒情,形成一种对比,构成了鲁迅小说的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

善于借助“白描”手法和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

1.白描手法的运用

古典小说中一直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描写,通过简笔勾画在神韵上丰富文章内涵。鲁迅一直倡导刚健质朴的艺术,反对文章的无病呻吟,他的小说在叙述风格上继承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追求精简传神的审美效果。鲁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大量运用白描的方法,通过质朴的语言,在使人物形象丰满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空间。

例如在小说《孔乙己》中,鲁迅只用了三十个字来描写孔乙己的外貌:“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但是这三十个字却达到了一百个字带来的效果。鲁迅紧紧抓住了孔乙己的特征,展开描述,没有拖拉,干脆利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孔乙己落魄书生的神韵,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更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空间。

除此之外,白描手法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更关注的是语言所传达的言外之意,抓住对话的内涵,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故乡》中写到闰土成年后,我再一次见到闰土时,对闰土的描写——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虽然没有心理活动的描写,但是通过简单的语言描写,就能够想象到当时的闰土是多么的市侩和麻木。使得成年之后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封建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桎梏和扼杀,就这样清晰、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2.个性化人物语言

在小说的创作中,人物语言是创作者刻画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作家会根据人物所处的背景、成长环境、身份、职业、生活经历等,为人物匹配不同的、个性化语言,从而表现人物的特征,使得塑造的人物具有代表性。鲁迅在通过人物语言展现人物性格方面也是一个佼佼者。在他的小说中,除了主角之外,各个次要人物和配角的语言都是和他们的身份极为吻合的,都是个性鲜明的。在他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丰满关键还是在于有个性的语言作为支撑。

例如在小说《孔乙己》中,针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人物形象,鲁迅并没有过多地进行语言描述,但是孔乙己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严格符合个人身份,同时又完美地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在孔乙己对于偷书这件事的辩驳上,采用一种无赖的方式,认为作为读书人,只有严重的偷书叫窃书。这一段话的反驳,是极其符合孔乙己的角色定位的,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我们能够看到封建制度下孔乙己对自己作为读书人的骄傲和自满,同时这段话也泄露了他内心想法的愚昧落后。在封建制度下,读书人的思想被严重桎梏,在孔乙己的意识中,读书人若是和偷窃行为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十分有损颜面的事情。因此才会有他种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表现,当由于偷窃被打断双腿时,为了面子宁可说成是跌倒造成的。通过这一系列符合人物身份的个性化语言,将孔乙己这样一个封建思想的读书人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完美地展现了人物特征,充分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孔乙己的毒害。

词语运用方面,注重动词和形容词的斟酌

综观世界范围内的文学作品,各个大家对作品中的词语运用都是很讲究的,鲁迅也不例外。他在词语运用方面更是精益求精,力图通过犀利的语言,表现时代的复杂,在刻画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同时,通过铿锵有力的文字揭露人性,为世人敲醒警钟,鞭策国民的劣根性,达到医治国民精神疾病的效果。在鲁迅的小说中,词语的运用非常准确,并且富有表现力,甚至能起到一字传神的效果。鲁迅先生在其作品中表现的精益求精和语言运用功底,往往只是通过一个字、一段对话甚至关于人物的一段描写,就能描绘一部巨著,展现一个时代的缩影。

1.动词运用恰到好处

在鲁迅的小说中,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抒情,添加的动词都十分细致,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在平凡的内容中透露出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作者鲜明的态度,更对主题的深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透过简单质朴的语言,跃然纸上的是充实丰满的人物和鲁迅精神的人文关怀。例如在小说《药》中进行了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一段主要是描写华老栓在刑场上围观的情形,革命战士被斩首示众,而他苦苦为之奋斗的大众在面对他的苦难时,便是这样一种愚昧无知的看客心态,通过短短几句话,寥寥数语加上几个传神的动词,就将当时人们的麻木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准确而又传神。动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将作者所要呈现的社会状态生动地刻画出来。

2.形容词的运用

通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独具匠心的形容词运用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例如在小说《故乡》中对成年后的闰土进行了这样一段描写:“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作者通过对童年的闰土和成年之后的他进行对比,采用了一系列形容词——紫色和灰黄,红活和粗笨,圆实和开裂。可见作者从上到下细致的观察,脸色的变化、外观的直觉、动作的变化,透过这些简单的形容词确实能深刻凸显社会环境对闰土的改造。童年可爱、帅气、勇敢的闰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呆滞麻木的成年人。社会环境、生活的重担对这个英俊的少年英雄的改变透过粗笨的双手传递出来。可见,巧妙而又精致的形容词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小说主题更加高远、思想更加深刻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善于运用留白的艺术方法烘托意境

作为世界名家、文坛巨匠,鲁迅小说作品的高质量和艺术性是不容置疑的,他的小说充满了时代特色和时代气息,同时又兼具强大的召唤性。在塑造其作品的召唤性方面,最重要的手法则在于语言空白的运用。在语言空白的运用方面,《狂人日记》可谓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在这个作品中真正发挥了文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功能,文章中埋下的语言空白,激发了读者无限的联想能力,召唤读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独特的诠释。这样就把原本平面的文字内容活生生地展现出来,赋予作品鲜活的动力,让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斟酌字句形成留白

在小说《阿Q正传》中,在描写阿Q向吴妈示爱的情景时,阿Q并没有直白地说“我爱你”、“我喜欢你”之类的话,而是用了“我和你困觉”的说法,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读者会进行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阿Q为什么要向吴妈示爱呢?为了找一个女人,为了传宗接代,更通俗地讲是为了生儿育女,因此“困觉”是最直接、最形象的表达方式,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生动地诠释了阿Q内心的想法。这个词留给读者充分的思考空间,又不会显得过于浅显,使文章充满内涵。

2.通过民俗习惯形成语言空白

鲁迅的小说中,通过大家所熟知的民俗习惯,为读者留下了语言空白。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再次回到鲁四爷家中做女佣时,“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此时应该叫她“老六嫂”,但是镇上的村民依然叫她祥林嫂,这并不是鲁迅先生的笔误,而是刻意为之。这是我们不难联想到的,祥林嫂改嫁给贺老六是有违妇德的,虽然她也进行了反抗,但是依然是罪不可恕的。镇上的村民依然叫她祥林嫂,是对她的一种鄙视,只承认她是祥林的女人,而对她改嫁给贺老六的行为直接无视。鲁迅在这个小说中,通过把握民间习俗和文化,进行人物经历的刻画,将鲁镇村民的封建腐朽思想,以一种无言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为小说内容的展开留下了巨大的空白。

3.欲语还休的方式留下语言空白

欲语还休最常以省略号的形式出现,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而表达感情需要。省略号留给读者一些思考:省略了什么内容?省略了多少内容?这就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个人视野并结合整体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对省略内容加以丰富和扩展,从而进行合理地推测。

4.通过曲笔方式造成语言空白

曲笔,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在文章写作的时候离开本来的主题,书写其他方面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在文章中留下空白。例如鲁迅在小说《药》中提及清明节时,华小栓和夏瑜的母亲去祭奠自己的儿子时发现在墓地的所有坟墓中只有夏瑜的坟上有一圈红白的花环,确实没有人知道它从何而来。这便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谁送来了这个花环呢?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当时的时代潮流,读者便能得出答案。鲁迅采用这种给读者留下空间探索答案的方式,使得文章主旨更加深刻,读者的领悟也更加深刻。

结 语

鲁迅的小说内容充实,语言独到,具有很深的文化功底,不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笔巨大的思想文化财富。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语言特色,在表达个性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审美的新形式,深刻体现了其作品独特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鲁迅的作品不仅有利于我们思考和培养艺术素养,还能促进我们了解历史、体味人生和感受社会。

[1]李丽芬.论鲁迅小说语言的空白艺术[J].鲁迅研究月刊,2011(02).

[2]张勉,张志琦.语文教材中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J].教研天地,2004(12).

[3]周爱华.浅析鲁迅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J].文学评论,2013(06).

[4]矫健鹰.论鲁迅小说语言表达方式之词语修辞[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猜你喜欢

祥林嫂孔乙己鲁迅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鲁迅,好可爱一爹
孔乙己(下)
孔乙己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