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质量记录的潜在问题分析与干预效果评估
2014-09-14胡宇于艳涛何敏静陈宝葵顺德区中心血站广东顺德528300
胡宇,于艳涛,何敏静,陈宝葵 (顺德区中心血站,广东 顺德 52830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的血液管理走上了法制化道路[1]。血液质量影响到输血安全,血液的采集、制备、检验、贮存、发放等诸多环节中的原始记录是血液质量的客观依据。记录并保存采供血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和数据,使其具有可追溯性,以证实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满足特定的质量标准。有效的采供血记录可以作为血站依法规范管理的有力证据,是维护献血者和受血者权益以及司法取证的重要依据和凭证。我科对2012年1至6月和2013年1至6月的质量记录进行了干预前后的对比,比较了干预前后质量记录的规范性,旨在提高采供血记录有效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减少输血法律纠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干预前,随机抽取2012年1至6月的5146份质量记录作为对照组,在干预后,再随机抽取2013年1至6月的6348份质量记录作为观察组。记录包括无偿献血登记表、成分制备报表、医院用血申请记录表、送血设备维护保养记录、标本检验结果汇总报告、自动化检测设备试验参数检查记录、工艺卫生检查报告、酶联免疫诊断试剂进货验证报告、关键物料验收记录表、设备验收移交记录等。
1.2 方法
以《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3]及我站制定《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作为标准,对上述质量记录进行逐项检查,一处问题记缺陷1次,分类统计质量记录中存在的缺陷。干预前后缺陷情况应用SPSS10.0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
2 结果
2012年1至6月5146份质量记录查出379例次缺陷处,2013年1至6月6348份查出115例次缺陷处,其缺陷情况见表1。从表1中可见,采取以上干预措施后,质量记录的总缺陷从2012年的7.36%降至2013年的1.81%,有明显改善。各项记录缺陷均有明显改善,质量记录的问题均有明显减少。
表1 干预前后质量记录缺陷情况
3 讨论
3.1 采供血质量记录中潜在的问题
3.1.1 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血站可能面临更多因输血或献血引起的纠纷,而血站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却相对滞后,个别工作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采供血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中的重要作用。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漏记、错记等现象,极易引发法律纠纷。
3.1.2 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欠严谨 准确性是采供血记录的灵魂,体现在记录应保证与血液实物、操作者、操作结果的一致性,但有的工作人员只注重实际操作,对记录不重视,出现如眉栏、页码填写不完整,计量单位错误,记录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
3.1.3 记录不规范、不及时 采供血记录书写必须字迹清楚、清晰,出现笔误时应在错的地方用双横线划掉,在旁边写上正确的记录并签署修改者姓名、修改日期、原因等加以确认,原错误的记录应清晰可见。但记录中有随意涂改、刮痕、粘贴等现象。采供血记录不及时,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记录立即封存,导致举证不利,主要表现: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但无偿献血登记表献血反应处理栏未及时记录反应处理情况;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停用但仪器使用记录没有对仪器的状态进行记录等。
3.2 干预策略
3.2.1 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做到“有法、懂法、用法” 先由质量管理部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对外来文件的管理要求进行收集识别,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或标准以及各类督导检查细则等分类、汇总并下发到科室,由科室根据业务特点和法律法规要求,编制培训计划并上报业务培训部门,制订站、科两级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学习。同时汇总当前医疗纠纷原因和处理方法,针对采供血记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组织讨论,增强员工的法制意识,懂得医疗纠纷重在防范,使员工认识到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摒除将记录书写视为简单工作甚至视为负担的错误观念,认识到记录是保护自身的依据,从而认真、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地书写记录。
3.2.2 改善基础设施,为落实法律法规创造条件 对影响法律法规落实的硬件进行调整和充实,调配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按要求对环境安全与卫生进行合理评估和布局,加快对采供血计算机网络管理升级改造,为落实法律法规创造条件。
3.2.3 注重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采供血记录是采供血过程工作质量具体化表现形式,其质量与工作人员责任心、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有关。开展岗前和岗位教育,常年坚持进行系统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鼓励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培训,通过业务学习提高观察、分析、沟通、语言表达等能力,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同时,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责任心和慎独修养,加强敬业精神,养成“记所做的,做所写的”工作作风,增强记录书写质量的责任意识,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随着输血医学发展,加强全员培训,对各类人员开展持续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员工采供血记录的保全意识、证据意识、保密意识。
3.2.4 加强监督,层层把关,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采供血质量记录的监督检查力度是提高记录质量的关键。建立站、科、组员三级血液质量监控网,每次完成记录后由操作人员自行检查核对,实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科室质量监督员依据操作规程、过程参数等每周对本科室记录进行动态监督抽查;质量管理部门每月组织相关人员通过随机查看、内部审核等形式到采供血现场,对文件执行、现场操作、记录真实性等进行现场监控。把月度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对责任科室提出整改纠正意见和预防措施并追踪验证,同时把检查结果与奖惩挂钩。
采供血质量记录是血站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清晰、完整的采供血记录,是血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体现采供血过程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有力证据。从法律的角度加强对采供血记录的管理,使员工在知法、懂法、用法的基础上避免记录缺陷,通过对采供血记录缺陷进行检查分析,员工对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对全面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维护自身的利益具有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目前,我国质量管理的总体水平还很低,仍停留在质量控制水平,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差距较大,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大好时机,尽心竭力实现血站质量管理新跨越,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血站质量管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4]。
[1]俞彦,徐红.血站业务档案管理及其实践[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61-66.
[2]《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编委会.血站质量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50.
[3]《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编委会.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60.
[4]郭永健,王鸿捷.更新理念,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实现血站质量管理心跨越[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6):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