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复合制剂个性化治疗效果
2014-09-12杨洪涛张宇新
杨洪涛 张宇新
(承德市中心医院眼科,河北 承德 067000)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作为常见的一类青光眼,其临床发病多较为隐蔽,进展期较长,往往难以觉察到,因此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1〕。当病变发展至一定程度的时候,则一般会出现眼胀、视力疲劳以及头痛等方面的临床症状,虽然其病变早期视力未受一定的影响,但视野范围会逐渐缩小,从而使得患者行动不便,且会出现夜盲症,甚至还会出现视物模糊及虹视等症状,已位居致盲眼科疾病的第二位〔2〕。所以,应该注重加强对POAG的早期诊断,才能根据诊断结果来制定治疗POAG的一整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复合制剂个性化治疗的方法对POAG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40 例PO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8岁,平均(69.37±3.49)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2.38±0.77)个月;最差视力为光感,最好视力为0.5;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或者药物将眼压控制在17 mmHg以下的水平。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2~74岁,平均(68.77±3.51)岁。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青光眼1987年所拟定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3〕:①眼压值在21 mmHg以上者;②具有青光眼视乳头改变和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缺损等情况;③具有青光眼性视野缺损;④房角属于开角状态。
1.3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1.2中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均在60岁以上;③自愿接受本试验安排〔4〕。
1.4排除标准 ①并发其他重大疾病或者急性疾病者;②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妇女;③不能按照标准用药或者其他药物者;④用药过程中并发其他眼部疾病者〔5〕。
1.5治疗方法 根据眼压(IOP)波动曲线,分别给予4组POAG患者2%杜塞酰胺和0.5%马来酸噻吗洛尔(噻吗心安)复合制剂、0.005%拉坦前列素和0.5%噻吗心安复合制剂、0.03%贝美前列胺和0.5%噻吗心安复合制剂和0.2%溴莫尼定和0.5%噻吗心安制剂(1次/d),用药时间为峰值IOP提前12 h。
1.6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6.1视力 ①显效:视力增加两行以上或者眼前指数到0.05,0.05~0.2;②有效:视力增加1~2行或者眼前指数为0.02,0.02~0.05,0.05~0.1;③无效:视力未见增加或者降低〔6〕。
1.6.2视野 ①显效:视野扩大30%以上或者平均视敏度增加超过20%;②有效:视野扩大至15~30%或者平均视敏度增加在20%以下;③无效:视野缺损值增加或者未发生任何变化〔7〕。
1.6.3视诱发电位 ①显效:潜伏期缩短在20%以上;②有效:潜伏期缩短在5%~20%范围之内;③无效:潜伏期延长或者未见任何变化〔8〕。
1.7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视力、视敏度、视敏度缺损值、眼压(IOP)、视诱发电位、治疗6 w后8 am、10 am、4 pm、8 pm、12 pm、次日4 am和8 am时IOP测定值、双眼峰时频数分布以及正常组与治疗组治疗6 w后峰值眼压、谷值眼压、平均眼压及眼压波动值。
1.8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对比 治疗前患者中最好视力仅为0.5,对于伴随屈光不正者而言,以矫正视力作为参考标准,最差视力为光感。治疗后患者视力情况: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视敏度、视敏度缺损及IOP测定值对比 见表1。本组POAG患者治疗前后视敏度、视敏度缺损及IOP测定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视敏度、视敏度缺损及IOP测定值比较
2.3治疗前后视诱电位对比 见表2。本组治疗前后诱发电位振幅及诱发电位潜伏期长短差异显著(P<0.01)。
表2 治疗前后视诱电位比较
2.4治疗6 w后各时间点IOP分析 见表3。治疗6 w后8 am时IOP出现峰值,8 pm时IOP出现谷值,且各时间点IOP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
表3 治疗6 w后各时间点IOP测定值
2.5POAG患者双眼峰时频数分布 治疗6 w后8 pm峰时频数最小(8),4 am峰时频数最大(5),治疗6 w后的10 am、8 pm、12 pm、次日4 am及8 am的频数分别为6、2、5、9和5。
2.6治疗6 w后峰值眼压、谷值眼压、平均眼压及眼压波动值分析 见表4。治疗6 w后POAG患者右眼、左眼及双眼峰值眼压、谷值眼压、平均眼压及眼压波动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POAG患者组治疗6 w后峰值眼压、谷值眼压、平均眼压及眼压波动值与正常组比较
3 讨 论
POAG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3〕:①眼球功能的病理性改变:IOP升高。POAG患者的IOP波动幅度大,IOP水平升高,大多数病人IOP在22~40 mmHg(正常范围为10~21 mmHg),且有些病例可明显高于此值。波动幅度增大可能比IOP升高出现更早。IOP高只是一个发展为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而且是最重要的单一危险因素。②眼球内组织学改变:视盘损害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萎缩。视盘的盘沿组织不规则丢失,视盘凹陷增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盘浅层出血,视盘血管走行改变,视盘旁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等。晚期视盘萎缩颜色苍白,并可伴有全周的视盘旁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青光眼晕)。③视功能损害:慢性期视野缺损,急性期中心视力丧失。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视野逐渐缩小,晚期呈管状视野、最后视野消失而完全失明。
虽然青光眼激光和手术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药物治疗依然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治疗手段。药物降低IOP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改变房水量〔9〕。有效地治疗主要以观察降IOP是否达到目标IOP。目标IOP是指将IOP控制在不引起视神经损害进一步发展的水平,一般设定在15~17 mmHg或者以下。药物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开始应以低浓度,若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则逐步增加浓度或附加其他药物。近几十年来,抗POAG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有许多新的药物可供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治疗POAG的方法主要趋于复合制剂。固定复合制剂是指把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制作成为一种处方药。青光眼药物的复合制剂具有显著降低IOP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当前,已在临床上使用的复合制剂有很多,如:α2受体激动剂与β-受体阻滞剂复合制剂、前列腺素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复合制剂以及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复合制剂等〔10〕。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复合制剂主要为杜塞酰胺(2%)与噻吗心安(0.5%)复合制剂,该复合制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药剂。临床研究证实,该复合制剂对IOP在30 mmHg以上的患者疗效尤佳。前列腺素类药物与β-受体阻滞剂复合制剂主要为拉坦前列素(0.005%)与噻吗心安(0.5%)复合制剂。对于其他用药或者联合用药无法控制的高IOP患者,仍具有一定的疗效,患者也容易接受。贝美前列胺(0.03%)与噻吗心安(0.5%)复合制剂属于一种新型的治疗青光眼的药剂,患者对该制剂的耐受性非常好。α2受体激动剂与β-受体阻滞剂的复合制剂即溴莫尼定(0.2%)与噻吗心安(0.5%)复合制剂。越来越多的患者也开始接受该复合制剂。复合制剂的优点包括了: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了降IOP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了单种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次数,取消了2种药物滴眼之间的等待时间;而且减少了每天滴药的总滴数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可减少防腐剂(如苯扎氯铵)引起的上皮细胞毒性;提高病人的耐受程度和依从性。
综上所述,采用复合制剂个性化治疗的方法用于治疗老年原POAG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4 参考文献
1徐凤英,苏金良,王亚飞. 中老年青光眼患者和正常猕猴眼局部滴用倍他洛尔滴眼液组织吸收及浓度分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565-7.
2李朝晖,杨玉萍.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开角型青光眼〔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246-8.
3周 炜,黄焕光,郝小波.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8):830-2.
4Tang M,Fu Y,Fu MS,etal.The efficacy of low-energy 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J〕. Ophthalmic Surg Lasers Imaging,2011;42(1):59-63.
5关大权,王丽娜. 青光眼滤过术后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低视力原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422-4.
6熊 飞,叶秀玲,罗 浩,等.曲伏前列腺素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5):2825-6.
7刘 瑛, 胡 丹. 噻吗洛尔与贝美前列素联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IOP症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2): 264-5.
8Panagiotidis D, Karagiannis D, Theodossiadis P,etal. Cataract-related acute 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J〕. Eur J Ophthalmol, 2011; 21(1) :20-3.
9叶 红.邓晓辉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药物控制不良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4):333-4.
10李 鹏,王 莉,高丹宇. 晶体因素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3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