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三线” 识“八角”

2014-09-11张松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同旁内角三线内错角

张松涛

摘要: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一条直线截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它是学习直线平行判定与性质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把握这八个角呢?关键就是找准“三线”,即一条截线和两条被截线,方可认清“八角”。

关键词:截线;被截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21-01

“三线八角”是反映一条直线截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教材中我们分别称之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条直线叫做截线,两条直线叫做被截线。在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同位角在截线同旁,在截线同方向;内错角在截线两旁,在被截线之间;同旁内角在截线同旁,在被截线之间。”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往往张冠李戴、顾此失彼,除因概念本身牵扯到的线多角多外,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没有找准截线和被截线。

如图,直线c截直线a、b,那么直线c叫做截线,直线a、b叫做被截线。由定义可知,∠1与∠2是同位角,∠2与∠3是内错角,∠2与∠4是同旁内角。然而同时我们还发现,∠1和∠2各有一条边都在截线c上,另两条边分别在被截线b、c上。∠2与∠3、∠2与∠4情况也一样。于是我们有如下结论:两角的边所在的公共直线即为截线,两角另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被截线。下面看例题。

例1:判断图中∠1与∠2、∠2与∠3、∠1与∠3的位置关系?

分析:∠1的两条边所在的直线为直线a、b,∠2的两条边所在的直线为直线a、c,则公共直线a为截线,直线b、c为被截线。由于∠1、∠2在直线a同旁,直线b、c右方,故∠1与∠2为同旁内角,同理∠2与∠3为内错角,∠1与∠3为同旁内角。

解:(略写)。

例2:找出图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分析:图中共有4条直线,没有说谁是截线被截线,那么任何一条都有可能作为截线。因此,我们每3条一组进行组合,共有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②③④四组,在①②③中,所有的角都有公共顶点,故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①②④中,直线BE与直线AD、BC都相交,故为BE截线,直线AD、BC为被截线;在①③④中3条直线两两相交,那么每条直线均可作为截线;在②③④中,直线AC与直线AD、BC都相交,故为AC截线,直线AD、BC为被截线。再根据定义即可求解。

解:①②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均为0对;

①②④中,同位角1对即∠EAD与∠EBC、内错角0对、同旁内角1对即即∠DAB与∠ABC;

①③④中,若BE为截线,AC、BC为被截线时,同位角1对即∠EAD与∠EBC、内错角0对、同旁内角1对即∠DAB与∠ABC;

若BC为截线,AB、AC为被截线时,同位角0对、内错角0对、同旁内角1对即∠ABC与∠ACB;

若AC为截线,AB、BC为被截线时,同位角0对、内错角1对即∠EAC与∠ACB、同旁内角1对即∠BAC与∠ACB;

②③④中,同位角0对、内错角1对即∠DAC与∠ACB、同旁内角0对;

故图中同位角2对,内错角1对,同旁内角4对。

总之,寻找和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准截线和被截线,抓住这个关键,角的关系便垂手可得。endprint

摘要: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一条直线截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它是学习直线平行判定与性质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把握这八个角呢?关键就是找准“三线”,即一条截线和两条被截线,方可认清“八角”。

关键词:截线;被截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21-01

“三线八角”是反映一条直线截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教材中我们分别称之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条直线叫做截线,两条直线叫做被截线。在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同位角在截线同旁,在截线同方向;内错角在截线两旁,在被截线之间;同旁内角在截线同旁,在被截线之间。”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往往张冠李戴、顾此失彼,除因概念本身牵扯到的线多角多外,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没有找准截线和被截线。

如图,直线c截直线a、b,那么直线c叫做截线,直线a、b叫做被截线。由定义可知,∠1与∠2是同位角,∠2与∠3是内错角,∠2与∠4是同旁内角。然而同时我们还发现,∠1和∠2各有一条边都在截线c上,另两条边分别在被截线b、c上。∠2与∠3、∠2与∠4情况也一样。于是我们有如下结论:两角的边所在的公共直线即为截线,两角另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被截线。下面看例题。

例1:判断图中∠1与∠2、∠2与∠3、∠1与∠3的位置关系?

分析:∠1的两条边所在的直线为直线a、b,∠2的两条边所在的直线为直线a、c,则公共直线a为截线,直线b、c为被截线。由于∠1、∠2在直线a同旁,直线b、c右方,故∠1与∠2为同旁内角,同理∠2与∠3为内错角,∠1与∠3为同旁内角。

解:(略写)。

例2:找出图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分析:图中共有4条直线,没有说谁是截线被截线,那么任何一条都有可能作为截线。因此,我们每3条一组进行组合,共有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②③④四组,在①②③中,所有的角都有公共顶点,故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①②④中,直线BE与直线AD、BC都相交,故为BE截线,直线AD、BC为被截线;在①③④中3条直线两两相交,那么每条直线均可作为截线;在②③④中,直线AC与直线AD、BC都相交,故为AC截线,直线AD、BC为被截线。再根据定义即可求解。

解:①②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均为0对;

①②④中,同位角1对即∠EAD与∠EBC、内错角0对、同旁内角1对即即∠DAB与∠ABC;

①③④中,若BE为截线,AC、BC为被截线时,同位角1对即∠EAD与∠EBC、内错角0对、同旁内角1对即∠DAB与∠ABC;

若BC为截线,AB、AC为被截线时,同位角0对、内错角0对、同旁内角1对即∠ABC与∠ACB;

若AC为截线,AB、BC为被截线时,同位角0对、内错角1对即∠EAC与∠ACB、同旁内角1对即∠BAC与∠ACB;

②③④中,同位角0对、内错角1对即∠DAC与∠ACB、同旁内角0对;

故图中同位角2对,内错角1对,同旁内角4对。

总之,寻找和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准截线和被截线,抓住这个关键,角的关系便垂手可得。endprint

摘要: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一条直线截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它是学习直线平行判定与性质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把握这八个角呢?关键就是找准“三线”,即一条截线和两条被截线,方可认清“八角”。

关键词:截线;被截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21-01

“三线八角”是反映一条直线截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教材中我们分别称之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条直线叫做截线,两条直线叫做被截线。在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同位角在截线同旁,在截线同方向;内错角在截线两旁,在被截线之间;同旁内角在截线同旁,在被截线之间。”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往往张冠李戴、顾此失彼,除因概念本身牵扯到的线多角多外,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没有找准截线和被截线。

如图,直线c截直线a、b,那么直线c叫做截线,直线a、b叫做被截线。由定义可知,∠1与∠2是同位角,∠2与∠3是内错角,∠2与∠4是同旁内角。然而同时我们还发现,∠1和∠2各有一条边都在截线c上,另两条边分别在被截线b、c上。∠2与∠3、∠2与∠4情况也一样。于是我们有如下结论:两角的边所在的公共直线即为截线,两角另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被截线。下面看例题。

例1:判断图中∠1与∠2、∠2与∠3、∠1与∠3的位置关系?

分析:∠1的两条边所在的直线为直线a、b,∠2的两条边所在的直线为直线a、c,则公共直线a为截线,直线b、c为被截线。由于∠1、∠2在直线a同旁,直线b、c右方,故∠1与∠2为同旁内角,同理∠2与∠3为内错角,∠1与∠3为同旁内角。

解:(略写)。

例2:找出图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分析:图中共有4条直线,没有说谁是截线被截线,那么任何一条都有可能作为截线。因此,我们每3条一组进行组合,共有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②③④四组,在①②③中,所有的角都有公共顶点,故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①②④中,直线BE与直线AD、BC都相交,故为BE截线,直线AD、BC为被截线;在①③④中3条直线两两相交,那么每条直线均可作为截线;在②③④中,直线AC与直线AD、BC都相交,故为AC截线,直线AD、BC为被截线。再根据定义即可求解。

解:①②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均为0对;

①②④中,同位角1对即∠EAD与∠EBC、内错角0对、同旁内角1对即即∠DAB与∠ABC;

①③④中,若BE为截线,AC、BC为被截线时,同位角1对即∠EAD与∠EBC、内错角0对、同旁内角1对即∠DAB与∠ABC;

若BC为截线,AB、AC为被截线时,同位角0对、内错角0对、同旁内角1对即∠ABC与∠ACB;

若AC为截线,AB、BC为被截线时,同位角0对、内错角1对即∠EAC与∠ACB、同旁内角1对即∠BAC与∠ACB;

②③④中,同位角0对、内错角1对即∠DAC与∠ACB、同旁内角0对;

故图中同位角2对,内错角1对,同旁内角4对。

总之,寻找和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准截线和被截线,抓住这个关键,角的关系便垂手可得。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旁内角三线内错角
辽宁老工业基地对国家工业化和“三线”建设贡献巨大
“三线八角”
“三线八角”巧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