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审计教学改革新方向

2014-09-11刘婧,李岩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

刘婧,李岩

摘要:笔者以应用型大学审计教学过程的主要问题和缺陷为出发点,探究以培养和建立学生对审计学习的兴趣为目的,提高使用能力的教法从而发挥教育终生受益的作用,愿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学习兴趣;审计知识使用能力;审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55-02

审计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会计学科课程建设的一个难点,与会计学科的其他课程不同,审计学依据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编排,对会计知识的要求较高。在审计教学中,在重视理论探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科研的能力,就需要以课程为平台,从一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使用知识的能力,克服教育的功利性,达到教育终生受益的本质。因此,在高校审计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终生使用知识的能力。而探究培养审计学习兴趣,提高审计知识使用能力的教法在高校审计教学中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大学审计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学生对于审计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兴趣低下。审计学教材大多以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为依据编写,涉及大量的注册会计师职业指导和规范内容,因此其基本概念的专业性较强,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很多教材一开始就大量涉及职业规范和执业准则的内容,这些内容并不能形象地描述审计工作的实质性内容,因此,对初学者来说首先无法充分了解审计工作的实质性内容,就不能对审计准则与理论部分透彻理解,对课程的热情与兴趣也因此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与大纲的顺序,靠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就无法突破教材编制上审计工作与职业规范分离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直接接触审计工作实质与工作内容,从而透彻地理解审计职业规范与准则,因为不理解所以兴趣下降,即便是学校安排了充分的教学实践课程,也会因为没有兴趣深究浮于形式而没有任何收获。以提高学习兴趣为核心结合实践教学的教法旨在解决审计教学的这一顽疾,提高审计教学效果。

二、提高审计学习兴趣教法研究

1.就审计教学的方式来看,当前大学的审计教学局限于教材,前半部分为审计理论与职业规范和准则,后半部分为循环审计,而教学也遵循这种顺序,但是完全依照这种顺序教学容易割裂二者的联系而无法让学生不断加深对审计实质与工作内容的理解,使得课程因为不理解与枯燥而失去了兴趣。审计课程及其教材的编写与认知审计的过程并不一致,它由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审计工作实质的人先讲解审计职业规范与准则,再讲解审计程序,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首先需要理解审计工作的实质内容,再学习审计工作程序,最后注意审计职业规范与准则,这样才符合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现象内容开始直到把握规律的认知过程。相对教材顺序而言,这个学习过程具有反向性,在教学时候要牢牢把握这一本质,需要教师首先明白审计工作是在做什么,审计工作有哪些实质性内容,为什么会有这些审计理论和审计程序,它们出现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而现行的审计教学方式对于这个本质把握得不够,尽管在审计教学中涌现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但是,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依靠某一种方法就能够解决审计教学中所有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要熟知各种教法的利弊,对每种教法怎么用,用在哪些内容上才能提高效果,另一方面要对每一章节以及审计课程的目的有清楚的认识,对知识的运用有自己的标准,能够以自己为轴心,依靠对审计理论、实务、实践、内容等方面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独到的见地来带动学生,让学生因为理解审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实质性内容而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

2.就审计教学过程来看,目前在大学的整个审计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案例教学已经在审计教学中有了充分的应用,也出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成果,但是作为老师能否储备数量丰富的案例并且利用所引案例还原审计工作的全貌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通过精选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参与分析与讨论,在案例讲解中,以自己的思维作引导,逐步还原审计理论与审计工作程序,从而让学生通过案例还原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强化学生对于审计工作的理解。活用案例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符合对认知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可以以此为支撑点,对审计知识来一次自我的追踪与补漏,依靠特殊的印象来不断积累学习兴趣。

3.最后,就教学内容来看,审计学的课程大多以教材为主,配合相对的习题课程,这使得审计课程变成了考试做题模式的应试教学,与审计实务工作相去甚远。如果审计课程使得学生的知识与思维改变为针对考试与习题,那么,教育功利性的弊端就会凸显无疑,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审计学习的热情,会让学生觉得知识的有用性不够,无法与实际工作衔接。因此作为老师,及时补充相关知识能够让学生觉得知识不过时,还要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是知识,还有思维、方法这些受用终身的东西。

三、兴趣与实践结合,提高审计知识的使用能力研究

知识的使用能力如何在课堂上提高,理论与案例的结合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需要老师对案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精心准备,也要在授课时注重讲解理论在实务中的表现形式。案例的选编要有老师自己的思路,即便是经典的审计案例,也不能固定于已有的模式,应该以审计实务作为基本结构,对基本材料加工改造,围绕学生所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来组织,从而在分析讲解时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的兴趣,从思维和方法上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授课,编讲案例和实际练习时,也要注重实践教学,实训课程是审计实务课堂的表现形式,对于衔接实际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理论和准则在实务中如何表现、如何运用,在审计实务中初学者要特别注意什么问题需要老师给予特别的提醒,保证学生对于掌握理论知识和使用知识之间的衔接,从而提高学生使用审计知识的能力。

大学教育,绝对不是学生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恰好是学习生涯的开始,每一位大学的审计课教师都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上下求索,为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做出应有的贡献,而究其本质,培养起学生求知的兴趣与欲望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审计学课程讲好了会非常吸引学生;讲不好,会变成枯燥无味的教材解释,如何以课程以及课本为平台和载体,让学生洞悉理论与实务的规律,装载科学思维与技能,培养和积累学生终生学习的兴趣,这对任何一位审计学授课老师都是不小的挑战,如何讲好这门课,还需要广大教学人员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颖萍,杨红宇.审计案例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5,(7).

[2]何玉.国外审计教学研究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7).

[3]赵兰芳.论案例研究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5,(10).

[4]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

[5]李金华.对当前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3).

[6]田岗.审计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6).

基金项目:本文为滨州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YJYZD201208。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浅析激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谈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