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14-09-11李超平李递通陈锦俭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尿激酶急性脑梗死

李超平+李递通+陈锦俭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和药物组,每组31 例。支架组患者在尿激酶动脉溶栓后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药物组在尿激酶动脉溶栓后以常规药物治疗。于术后1、7、14、21d进行NIHSS评分,并综合评定预后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支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显效率、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7%、100.0%和100.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38.7%、61.3%和61.3%(P<0.05)。 结论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尿激酶;动脉溶栓;血管内支架植入;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1-09-05

The application with 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endovascular sent implantation on the patien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I Chaoping  LI Ditong  CHEN Jinjia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ulin City of Guangxi,Yulin 53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endovascular sent implantation on the patien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stent group and the medicine group,3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st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stent therapy after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therapy,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medic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rug.The NIHS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score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rognosis and the condition of recanalization of blood vessel were evaluated on the 1st day,7th,14th as well as 21th day after PTA.Results The scores of NIHSS in the stent group were lowered than the medicine group.The significant efficiency was 80.7%,the effective rate was 100.0%and the reunobstructed rate was 100.0% in the stent group,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drug group,when they were 38.7%,61.3% and 61.3%(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herapy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and endovascular sent implantation is more effective and safer,it may keep minimize the adverse effects.

[Key words] Urokinase;Arterial thrombolysis;Endo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极高的急性疾病。急性脑梗死发生以后,患者脑部梗死区域的脑细胞可能发生坏死,也可能发生可逆性的缺血性损伤,所以就形成了所谓的半暗带。如果梗死区域的血流灌注能够尽快得到恢复,则缺血区域内发生缺血性损伤的脑细胞脑组织可能会得到挽救和可逆性恢复。近年来,动脉溶栓越来越多在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1-2],效果确切,大大降低了脑梗死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另一面,在如何防治动脉溶栓后血管遗留狭窄、血管再闭塞以及在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等方面,也越来越多受到学者和

专家的重视。自2012年4月以来,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应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大大提高了血管的再通率,有效地减少了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4月至今,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支架植入组(支架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组),每组31例。其中支架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7.2±9.5)岁,既往高血压15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0例,心脏病史8例,大量吸烟13例,前循环梗塞17例,后循环梗塞14例;药物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56.9±9.8)岁,既往高血压13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0例,心脏病史7例,大量吸烟14例,前循环梗塞16例,后循环梗塞15例。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吸烟情况、梗塞部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以及动脉溶栓适用证:(1)发病时间不超过6h,患者体征持续存在1h以上,NIHSS评分≥4分;(2)头部CT或MRI已确切排除颅内出血可能,没有发现与神经功能相对应的低密度灶或梗死灶;(3)瘫痪肢体的肌力为3级或以下;(4)病变的脑血管狭窄程度>70%;(5)发生狭窄的血管影响其远端的血流供应,或者进行溶栓后血管再通,但很快再次发生血管闭塞;(6)凝血功能检查没有出血倾向;(7)没有严重的心脏、肺脏疾患,肾功能正常;(8)血压控制在180/100mm Hg(1mm Hg=0.1333kPa)以内;(9)既往无出血史特别是没有颅内出血史。

本研究治疗方案均经过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治疗和手术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者均已进行专门的进修和培训,以确保研究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endprint

1.2 治疗方法

1.2.1 动脉溶栓 采用Seldinger技术,患者平卧位,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部位选择股动脉,置入6F或8F动脉鞘,根据患者体重静脉注射肝素钠,待患者全身肝素化以后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通过造影检查的结果确定闭塞责任血管的位置以及闭塞的严重程度,同时评价相应血管的侧支循环情况。采用微导管辅助接触性溶栓,同时增加旋转、抽拉微导丝和微导管等方法行机械性溶栓。溶栓药物为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尿激酶20万U加5%葡萄糖注射液20mL用微泵通过微导管持续动脉泵入(1万U/min)。溶栓结束后进行血管造影,以评价血管再通情况以及残留狭窄情况,如果没有再通,可重复溶栓2~3次,尿激酶总量为(20~80)万U,最大量剂量不超过150万U,溶栓时间不超过2h。

1.2.2 支架植入组 支架植入前常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至少使用3d。动脉溶栓后在导丝辅助的情况下可以将动脉导引导管置于闭塞血管相应的部位,再次进行血管造影,精确测定狭窄血管管径的大小,然后小心将微导丝通过狭窄的血管,并且将微导丝置于血管狭窄部位的远端,将支架送至血管狭窄的部位,再次造影对位良好后,用压力泵以8~14atm(1atm=101.33kPa)的压力释放扩张支架,然后再进行血管造影,观察支架展开情况和血管再通情况。如果出现残余狭窄>20%者则进行球囊扩张。再次进行血管造影,如果残留狭窄≤10%后则可以退出球囊、导丝和导管。支架置入结束后即刻再次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详细观察支架展开情况、颅内血流改善情况、血管再通情况。术后24h复查头颅CT或MRI,了解有无颅内出血情况和脑梗死变化情况。术后控制血压在110~120/60~80mm Hg范围内。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持续应用时间为3~5d;同时口服氯吡格雷(75mg/次,1次/d,治疗12周后停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40mg/次,1次/d),另外,针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药物预防和治疗。

1.2.3 药物治疗组 药物治疗组患者在动脉溶栓结束后不植入支架,以常规低分子肝素钠5000U进行皮下注射,1次/12h,持续皮下注射使用时间为3~5d;同时进行口服氯吡格雷(75mg/次,1次/d)、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40mg/次,1次/d)以及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另外针对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药物预防和治疗。术后即时行脑血管造影和术后24h对患者进行复查头颅CT或MRI,以便了解有无颅内出血、脑梗死变化和血管再通情况。严格把患者血压控制在110~120/60~80mm Hg范围内。

1.3 观察项目和疗效判定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术前、术后1、7、14、21d病情进行NIHSS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在术后21d评判预后:(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患者残疾程度为0级;(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患者残疾程度为l~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为17%以内;(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判定疗效为有效=(1)+(2)+(3)三项,判定疗效为显效=(1)+(2)两项,无效则为(4)+(5)。按照Jahan等提出的闭塞血管再通标准,在动脉溶栓和支架植入后造影将闭塞血管分为成功再通和未成功再通,其中分级标准为:0级为无变化;1级则为栓子有移动但没有相应的血流灌注改善情况;2级为部分再通并且<50%的缺血再灌注;3级为闭塞血管完全再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和血管再通比较[n(%),n=31]

组别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不成功再通 成功再通

0级 1级 2级 3级

支架组 15(48.4) 10(32.3) 6(19.3) 0 0 0 0 12(38.7) 19(61.3)

药物组 7(22.6) 5(16.1) 7(22.6) 11(35.5) 1(3.2) 7(22.6) 5(16.1) 10(32.3) 9(29.0)

x2 4.509 2.198 0.097 13.372 1.016 7.890 5.438 0.281 6.512

P 0.034 0.138 0.755 0.0003 0.313 0.005 0.019 0.595 0.010

通的情况。不成功再通为上述的0级和1级,成功再通则为上述的2级和3级。并观察有无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l、7、14、21d,支架组NIHSS评分比药物组明显下降(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n=31)

组别 术前 术后1d 术后7d 术后14d 术后21d

支架组 16.9±4.2 10.2±3.2a 7.1±2.2b 5.5±2.6c 3.2±2.4d

药物组 17.1±4.1 13.2±4.6e 11.1±3.3f 9.3±3.6g 8.6±4.4h

t 0.189 2.981 5.615 4.764 5.998

P 0.850 0.004 0.000 0.000 0.000

注:支架组:术后1d与术前比较,t=7.065,aP=0.000;术后7d与术前比较,t=11.508,bP=0.000;术后14d与术前比较,t=12.849,cP=0.000;术后21d与术前比较,t=15.768,dP=0.000;药物组:术后1d与术前比较,t=3.524,eP=0.0008;术后7d与术前比较,t=6.347,fP=0.000;术后14d与术前比较,t=7.959,gP=0.000;术后21d与术前比较,t=7.869,hP=0.000

2.2 两组患者疗效和血管再通情况的比较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支架组显效率为80.7%(25/31)(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有效率为100.0%(31/31)(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为0;而药物组显效率为38.7%(12/31),有效率为61.3%(19/31),无效为38.7%(12/31),组间比较,P<0.05。以Jahan等提出的闭塞血管再通标准,支架组血管成功再通率100.0%(31/31),未成功再通0例,而药物组血管成功再通率61.3%(19/31),未成功再通率为38.7%(12/31),组间比较,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

药物组发生脑出血1例,转本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最后因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而支架组没有脑出血发生。两组均无消化道出血等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性危重症疾病。脑梗死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残率居高不下,据统计大约有50%~70%的脑梗死存活患者遗留有明显的残疾[4],这个后果给整个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加入到探讨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中来,这对于神经病学的发展以及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endprint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脑梗死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因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往往都会存在有血管的狭窄和闭塞[5]。有研究结果表明,及时有效地实现脑血管的再通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和临床转归改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6]。对于脑梗死患者,目前实现脑血管再通最常用的抢救和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包括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溶栓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恢复脑梗死患者梗死后区域的微循环功能,增加灌注,减少神经细胞功能的损害。大量的研究结果[7-8]表明,溶栓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是,因为脑动脉梗死的患者颅内大动脉往往同时伴有非常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溶栓后往往会再次形成动脉血栓,从而导致再次出现血管闭塞的可能性。目前,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之一,但是,脑动脉血管的闭塞往往都是在血管狭窄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原位形成血栓所致,所以成功进行溶栓治疗后仍有许多病例遗留有动脉血管狭窄。即使静脉或动脉药物溶栓治疗能使脑梗死患者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的几率,但是仍然有接近一半脑梗死患者的血管未能完全达到再通[9],在这中间绝大部分患者都会遗留有显著的血管狭窄,从而导致了形成继发性血栓或血管再发生闭塞。这种不能完全实现再通的血管是不能单纯依赖提高溶栓药物的溶栓剂量和溶栓时间来实现完全再通的,所以容易导致了溶栓治疗的失败。李敬诚等[9]报道的使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血管完全再通率仅为47%,而血管再闭塞率高达53%。本研究药物治疗组的结果也显示,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管的完全性再通率为61.3%,未成功再通率为38.7%。因此,对于药物溶栓治疗后仍然遗留有动脉血管狭窄的患者,在动脉溶栓的同时辅以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理论上来讲是能够大大提高血管完全再通率的,进而达到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目的。有研究[10-11]表明,与单独动脉溶栓治疗相比较,动脉溶栓后再辅助支架植入术,不仅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问题,而且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本研究支架治疗组的结果也显示,患者显效率可以达到80.7%,有效率达到100%,血管成功再通率高达100%,这结果充分表明,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确切、安全、有效,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扩张型支架植入后可以使得动脉血管管腔扩张增宽,分支血管口血流大大增加,不发生血管阻塞,不刺激血管内壁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而且能够修补和封闭血栓被溶解后的动脉血管壁内膜残留的而且凹凸不平的粥样斑块性溃疡,从而使得血栓不容易附着、形成以及延伸增加,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了血管发生再发闭塞的可能性。随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这样,联合动脉溶栓一起治疗脑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会得到更加完善的改变和进步。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在让患者提高动脉血管再通的同时,也存在着比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的风险[12]。首先是过度灌注综合征[13],是动脉血管再通后原来缺血的区域高血流灌注引起的,严重的患者可以继发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高灌注综合征与缺血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有关。严格控制血压对减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十分重要,本研究患者无一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首先可能与我们术中术后注重血压管理、把本研究患者的血压严格控制在110~120/60~80mm Hg范围内有关;另外,也可能与本研究的病例数量较少有关。其二是发生血管再狭窄[14],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的再狭窄发生率偏高,据有关报道,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0%~43%[15]。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是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关键,本研究在支架植入术后预防血栓形成及血管再狭窄的措施是术前及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术后常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本研究的病例样本尚不够多,其长期疗效以及安全性尚须积累更多的临床病例经验和更为深入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周瑜,王景周,张莉莉,等.动脉溶栓辅助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J].国际脑血管杂志,2011,19(4):245-249.

[2] 陈焕雄,夏鹰,李钢,等.急性脑梗死不同方式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892-895.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1.

[4] Lloyd-Jones D,Adams R,Carnethon M,et a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c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c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latistics committec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c[J].Circulation,2009,119(9):121-181.

[5] Dimag U,Iadecola C,Moskowitz MA.Pathobiology,of ischaemic stroke:an integrated view[J].Trends Neurosci,1999,22(23):391-397.

[6] Rha JH,Saver JL.The impact of recanalization on ischemic stroke outcome:a meta-analysis[J].Stroke,2007,38(5):967-973.

[7] 张茹,张桂莲,吴海琴,等.急性脑梗死动脉内药物溶栓和机械支架再通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0,9(2):149-152.

[8] 麻友兵,摇英玲,陈飞,等.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月刊),2013,19(9):1397-1399

[9] 李敬诚,杨清武,杨红,等.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内血管狭窄开通技术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2008,37(18):2019-2021.

[10] 吴章松,金平,胡志涛,等.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7-9.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11] 赵晖,陶庆玲,孙建,等.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1):68-71

[12] Mathews MS,Sharma J,Snyder KV,et al.Safety,effectiveness,and practicality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within the first 3 hour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onset[J].Neurosurgery,2009,65(14):860-865.

[13] Jiang WJ,Du B,leung TW,et a1.Symptomatic stenosis:e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from elective stent placement[J].Radiology,2007,243(5):188-197.

[14] 华扬,李景植,贾凌云,等.超声检测椎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11) :9-11.

[15] Wehman Jc,Hanel RA,Guidot CA,et a1.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v disease:ind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Endovasculartechnique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results[J].J Interv Cardiol,2004,17(12):219-232.

(收稿日期:2014-03-08)

endprint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脑梗死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因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往往都会存在有血管的狭窄和闭塞[5]。有研究结果表明,及时有效地实现脑血管的再通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和临床转归改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6]。对于脑梗死患者,目前实现脑血管再通最常用的抢救和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包括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溶栓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恢复脑梗死患者梗死后区域的微循环功能,增加灌注,减少神经细胞功能的损害。大量的研究结果[7-8]表明,溶栓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是,因为脑动脉梗死的患者颅内大动脉往往同时伴有非常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溶栓后往往会再次形成动脉血栓,从而导致再次出现血管闭塞的可能性。目前,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之一,但是,脑动脉血管的闭塞往往都是在血管狭窄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原位形成血栓所致,所以成功进行溶栓治疗后仍有许多病例遗留有动脉血管狭窄。即使静脉或动脉药物溶栓治疗能使脑梗死患者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的几率,但是仍然有接近一半脑梗死患者的血管未能完全达到再通[9],在这中间绝大部分患者都会遗留有显著的血管狭窄,从而导致了形成继发性血栓或血管再发生闭塞。这种不能完全实现再通的血管是不能单纯依赖提高溶栓药物的溶栓剂量和溶栓时间来实现完全再通的,所以容易导致了溶栓治疗的失败。李敬诚等[9]报道的使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血管完全再通率仅为47%,而血管再闭塞率高达53%。本研究药物治疗组的结果也显示,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管的完全性再通率为61.3%,未成功再通率为38.7%。因此,对于药物溶栓治疗后仍然遗留有动脉血管狭窄的患者,在动脉溶栓的同时辅以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理论上来讲是能够大大提高血管完全再通率的,进而达到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目的。有研究[10-11]表明,与单独动脉溶栓治疗相比较,动脉溶栓后再辅助支架植入术,不仅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问题,而且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本研究支架治疗组的结果也显示,患者显效率可以达到80.7%,有效率达到100%,血管成功再通率高达100%,这结果充分表明,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确切、安全、有效,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扩张型支架植入后可以使得动脉血管管腔扩张增宽,分支血管口血流大大增加,不发生血管阻塞,不刺激血管内壁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而且能够修补和封闭血栓被溶解后的动脉血管壁内膜残留的而且凹凸不平的粥样斑块性溃疡,从而使得血栓不容易附着、形成以及延伸增加,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了血管发生再发闭塞的可能性。随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这样,联合动脉溶栓一起治疗脑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会得到更加完善的改变和进步。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在让患者提高动脉血管再通的同时,也存在着比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的风险[12]。首先是过度灌注综合征[13],是动脉血管再通后原来缺血的区域高血流灌注引起的,严重的患者可以继发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高灌注综合征与缺血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有关。严格控制血压对减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十分重要,本研究患者无一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首先可能与我们术中术后注重血压管理、把本研究患者的血压严格控制在110~120/60~80mm Hg范围内有关;另外,也可能与本研究的病例数量较少有关。其二是发生血管再狭窄[14],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的再狭窄发生率偏高,据有关报道,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0%~43%[15]。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是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关键,本研究在支架植入术后预防血栓形成及血管再狭窄的措施是术前及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术后常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本研究的病例样本尚不够多,其长期疗效以及安全性尚须积累更多的临床病例经验和更为深入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周瑜,王景周,张莉莉,等.动脉溶栓辅助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J].国际脑血管杂志,2011,19(4):245-249.

[2] 陈焕雄,夏鹰,李钢,等.急性脑梗死不同方式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892-895.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1.

[4] Lloyd-Jones D,Adams R,Carnethon M,et a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c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c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latistics committec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c[J].Circulation,2009,119(9):121-181.

[5] Dimag U,Iadecola C,Moskowitz MA.Pathobiology,of ischaemic stroke:an integrated view[J].Trends Neurosci,1999,22(23):391-397.

[6] Rha JH,Saver JL.The impact of recanalization on ischemic stroke outcome:a meta-analysis[J].Stroke,2007,38(5):967-973.

[7] 张茹,张桂莲,吴海琴,等.急性脑梗死动脉内药物溶栓和机械支架再通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0,9(2):149-152.

[8] 麻友兵,摇英玲,陈飞,等.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月刊),2013,19(9):1397-1399

[9] 李敬诚,杨清武,杨红,等.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内血管狭窄开通技术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2008,37(18):2019-2021.

[10] 吴章松,金平,胡志涛,等.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7-9.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11] 赵晖,陶庆玲,孙建,等.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1):68-71

[12] Mathews MS,Sharma J,Snyder KV,et al.Safety,effectiveness,and practicality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within the first 3 hour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onset[J].Neurosurgery,2009,65(14):860-865.

[13] Jiang WJ,Du B,leung TW,et a1.Symptomatic stenosis:e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from elective stent placement[J].Radiology,2007,243(5):188-197.

[14] 华扬,李景植,贾凌云,等.超声检测椎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11) :9-11.

[15] Wehman Jc,Hanel RA,Guidot CA,et a1.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v disease:ind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Endovasculartechnique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results[J].J Interv Cardiol,2004,17(12):219-232.

(收稿日期:2014-03-08)

endprint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脑梗死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因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往往都会存在有血管的狭窄和闭塞[5]。有研究结果表明,及时有效地实现脑血管的再通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和临床转归改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6]。对于脑梗死患者,目前实现脑血管再通最常用的抢救和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包括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溶栓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恢复脑梗死患者梗死后区域的微循环功能,增加灌注,减少神经细胞功能的损害。大量的研究结果[7-8]表明,溶栓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是,因为脑动脉梗死的患者颅内大动脉往往同时伴有非常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溶栓后往往会再次形成动脉血栓,从而导致再次出现血管闭塞的可能性。目前,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之一,但是,脑动脉血管的闭塞往往都是在血管狭窄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原位形成血栓所致,所以成功进行溶栓治疗后仍有许多病例遗留有动脉血管狭窄。即使静脉或动脉药物溶栓治疗能使脑梗死患者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的几率,但是仍然有接近一半脑梗死患者的血管未能完全达到再通[9],在这中间绝大部分患者都会遗留有显著的血管狭窄,从而导致了形成继发性血栓或血管再发生闭塞。这种不能完全实现再通的血管是不能单纯依赖提高溶栓药物的溶栓剂量和溶栓时间来实现完全再通的,所以容易导致了溶栓治疗的失败。李敬诚等[9]报道的使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血管完全再通率仅为47%,而血管再闭塞率高达53%。本研究药物治疗组的结果也显示,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管的完全性再通率为61.3%,未成功再通率为38.7%。因此,对于药物溶栓治疗后仍然遗留有动脉血管狭窄的患者,在动脉溶栓的同时辅以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理论上来讲是能够大大提高血管完全再通率的,进而达到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目的。有研究[10-11]表明,与单独动脉溶栓治疗相比较,动脉溶栓后再辅助支架植入术,不仅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问题,而且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本研究支架治疗组的结果也显示,患者显效率可以达到80.7%,有效率达到100%,血管成功再通率高达100%,这结果充分表明,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确切、安全、有效,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扩张型支架植入后可以使得动脉血管管腔扩张增宽,分支血管口血流大大增加,不发生血管阻塞,不刺激血管内壁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而且能够修补和封闭血栓被溶解后的动脉血管壁内膜残留的而且凹凸不平的粥样斑块性溃疡,从而使得血栓不容易附着、形成以及延伸增加,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了血管发生再发闭塞的可能性。随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这样,联合动脉溶栓一起治疗脑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会得到更加完善的改变和进步。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在让患者提高动脉血管再通的同时,也存在着比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的风险[12]。首先是过度灌注综合征[13],是动脉血管再通后原来缺血的区域高血流灌注引起的,严重的患者可以继发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高灌注综合征与缺血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有关。严格控制血压对减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十分重要,本研究患者无一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首先可能与我们术中术后注重血压管理、把本研究患者的血压严格控制在110~120/60~80mm Hg范围内有关;另外,也可能与本研究的病例数量较少有关。其二是发生血管再狭窄[14],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的再狭窄发生率偏高,据有关报道,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0%~43%[15]。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是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关键,本研究在支架植入术后预防血栓形成及血管再狭窄的措施是术前及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术后常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本研究的病例样本尚不够多,其长期疗效以及安全性尚须积累更多的临床病例经验和更为深入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周瑜,王景周,张莉莉,等.动脉溶栓辅助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J].国际脑血管杂志,2011,19(4):245-249.

[2] 陈焕雄,夏鹰,李钢,等.急性脑梗死不同方式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892-895.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1.

[4] Lloyd-Jones D,Adams R,Carnethon M,et a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c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c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latistics committec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c[J].Circulation,2009,119(9):121-181.

[5] Dimag U,Iadecola C,Moskowitz MA.Pathobiology,of ischaemic stroke:an integrated view[J].Trends Neurosci,1999,22(23):391-397.

[6] Rha JH,Saver JL.The impact of recanalization on ischemic stroke outcome:a meta-analysis[J].Stroke,2007,38(5):967-973.

[7] 张茹,张桂莲,吴海琴,等.急性脑梗死动脉内药物溶栓和机械支架再通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0,9(2):149-152.

[8] 麻友兵,摇英玲,陈飞,等.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月刊),2013,19(9):1397-1399

[9] 李敬诚,杨清武,杨红,等.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内血管狭窄开通技术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2008,37(18):2019-2021.

[10] 吴章松,金平,胡志涛,等.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7-9.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11] 赵晖,陶庆玲,孙建,等.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1):68-71

[12] Mathews MS,Sharma J,Snyder KV,et al.Safety,effectiveness,and practicality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within the first 3 hour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onset[J].Neurosurgery,2009,65(14):860-865.

[13] Jiang WJ,Du B,leung TW,et a1.Symptomatic stenosis:e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from elective stent placement[J].Radiology,2007,243(5):188-197.

[14] 华扬,李景植,贾凌云,等.超声检测椎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11) :9-11.

[15] Wehman Jc,Hanel RA,Guidot CA,et a1.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v disease:ind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Endovasculartechnique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results[J].J Interv Cardiol,2004,17(12):219-232.

(收稿日期:2014-03-08)

endprint

猜你喜欢

尿激酶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穿刺引流术中应用尿激酶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导管碎栓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