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内镜鼻窦术后随访治疗100例临床观察

2014-09-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鼻窦鼻窦炎鼻腔

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广东 博罗 516100

功能性内镜鼻窦术后随访治疗100例临床观察

曾福辉

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广东 博罗 516100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受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未遵医嘱随访治疗,观察组100例遵医嘱随访治疗,对两组的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00%,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遵医嘱随访治疗促进了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降低了二次手术率,值得临床推广。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慢性鼻窦炎;术后随访;疗效评估

慢性鼻窦炎是细菌感染造成的常见耳鼻喉科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引发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和视力变化等不良并发症。我国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较高[1],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临床采取保守治疗无果后主要选择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但术后鼻腔易出现淤血、干血痂、粘连、息肉等复发情况,因此做好术后随访治疗对手术治愈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分析了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轴位CT扫描、鼻内镜等检查确诊,相关分型:Ⅰ型Ⅰ期40例,Ⅰ型Ⅱ期84例,Ⅱ型Ⅰ期26例,Ⅱ型Ⅱ期50例,根据随访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1~64岁,平均(41.2±6.8)岁,病程1~24年,平均(6.4±4.2)年,观察组100例,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53-66岁,平均(42.8±7.2)岁,病程0.5~23年,平均(6.7±4.3)年,两组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和病程等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两组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随访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手术顺利完成,对照组出院后未接受随访治疗。观察组出院后进行随访治疗:出院前告知患者术后复查的时间安排,根据复查结果选择性进行治疗。①出院后前2周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500ml/次,2次/天;出院后3~6周生理盐水冲洗,500ml/次, 1次/天,出院后7~10周生理盐水冲洗,1次/两天;出院后10~20周生理盐水冲洗, 2次/周。之后根据患者情况规定冲洗次数。②出院后2~6周开始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治疗,128μg/次,2次/天;7~12周每天用药1次,然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给药。③出院后2~6周应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粘液溶解,0.3g/次,2次/天,然后根据情况确定用量。④术后定期复查,出院后2周,1次/周;出院后3~6周,1次/2周;出院后7~12周,1次/3周;出院12~24周,1次/4周;以后1次/3个月。共随访治疗1年。

1.3 疗效评价 参考的疗效标准[2]如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鼻内镜显示确定窦口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且不存在脓性分泌物;有效:症状改善明显,鼻内镜显示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未见改善,鼻内镜显示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有脓性分泌物。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随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00%,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P<0.01),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的随访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的致病因素多样,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粘脓性鼻涕、鼻塞、嗅觉障碍和头痛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便。我国近年来环境污染加剧,鼻窦炎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探讨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具有非常深远的临床意义。临床实践证实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治疗方法,观察准确、创伤微小,对鼻粘膜的保护效果较好,尽管疗效明显,但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3],因此加强术后随访治疗对慢性鼻窦炎手术成功率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的100例患者能够遵照医嘱定期复查、及时接受治疗。100例患者则未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术后随访治疗对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效果的促进效果,值得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术后随访属于漫长的工作,笔者认为严格术后随访是目前慢性鼻窦炎治疗过程中的必要措施。正常情况下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1~2周鼻腔内可能会出现窦口缩小、血痂、中鼻甲、鼻腔外壁粘连等,术后2~3周鼻腔内可能出现分泌物、结痂和新生肉芽,术后4周分泌物、结痂脱落,少量肉芽存在,术后12周鼻腔鼻窦多数上皮化[4]。相关研究指出部分患者术后鼻腔仍有可能出现淤血、干血痂、粘连和息肉等复发病变,术后定期进行鼻内窥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及黏膜恢复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观察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使用了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从而清除了鼻腔内的分泌物、血痂等,糖皮质激素对黏膜炎症的疗效明显,较好的抑制黏膜水肿、纤维增生和肉芽生长,黏液促排剂可促进粘液溶解,预防鼻腔粘膜的粘连。糖皮质激素和黏液促排剂术后2周使用主要是为了避免反应性肿胀和水肿。

综上所述,术后随访治疗提高了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治疗效果,提升了治愈率,降低了鼻窦炎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1]程华中,叶志富,姜宏阳.内镜鼻窦手术50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218-219.

[2]龚成.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320例临床分析[J] . 亚太传统医药, 2012,8(5):65-66.

[3]黄自平,李桃根,刘庆涛,等. 328 例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后综合治疗和随访体会[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23(5):521-523.

[4]刘小兵,王晓霞,陈君.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治疗的体会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8):976-978.

R765.9

A

1007-8517(2014)09-0041-01

2014.03.15)

猜你喜欢

鼻窦鼻窦炎鼻腔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