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评收茧在高县的探索应用

2014-09-06廖天明

四川蚕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鲜茧茧层蚕农

陈 林 廖天明 刘 玲

(1.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四川 高县 645150;2.高县蚕业生产管理办公室,四川 高县 645150)

高县地处川南,宜桑宜蚕,是四川省第二大产茧县,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2014年春蚕起开始仪评收茧,引导蚕农树立质量意识,初步取得了蚕农、企业、政府三满意的效果。

1 仪评收茧试验与实施推广

为切实提升蚕茧质量,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从春季在符江茧站开始仪评收茧的试推广,截止晚秋蚕,仪评收茧已经在全县1/3的茧站进行推广,达到预期效果。具体做法主要有:

1.1 领导重视,广为宣传

开展仪评收茧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市、县蚕业主管部门会同立华蚕茧有限公司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仪评工作。公司抽调业内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观学习,统筹管理全县的仪评收茧工作,讨论制定鲜茧仪评、定级操作办法,发放资料广为宣传,提高蚕农对仪评工作的认识,了解评级计价方法,自觉配合此项工作。

1.2 加强业务指导

仪评收茧是在高县推广的新方法,蚕农还不完全理解和接受,饲养、上蔟、采茧和装盛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十分重要,公司实行预约售茧制度,茧站员工联系到户,分两阶段下乡逐户指导,把工作重心放到蚕期和上蔟期:1次是蚕儿生长期,指导蚕农要勤喂稀养,增大喂食量;2次是上蔟期,指导蚕农上蔟管理、分类采茧、确定售茧时间,现场填写发放预约售茧卡。

1.3 制定科学的鲜茧仪评、定级操作办法

1.3.1 仪评人员组成。验级人员由蚕技站员工、蚕农代表4人组成。前期由公司派员驻站指导。

1.3.2 初验。首先进行上车率、含水率、化蛹率初验,一项不合格不进入仪评检验。

1.3.3 仪评检验

1.3.3.1 测含水率。初验合格后,用含水测定仪在蚕茧过售茧检测台后进行逐筐检测 (筐数超过5筐时,检测一半以上)。按平均计算填表。

1.3.3.2 测上车率。在每筐茧中抽取大样,在收取的大样中取0.5kg样品,选净下足茧,在电子天平上称量检测上车率,并记录填表。

1.3.3.3 称50g小样。在选净下足的上车茧样中随机抽取,准确称量50g小样,测定鲜茧茧层量、好蛹率;当样茧不足或大于50g时,要通过换茧调节直至50g标准,以减少误差。

1.3.3.4 测茧层量、好蛹率

①把称好的50g小样,先剥去茧衣 (茧衣不能缫丝),再逐粒削茧随即倒出茧腔中的蜕皮及蛹体或僵、死、内染蚕体,内染茧层面积小,则刮净污染面,内染茧层面积大时,则削去污染面积1/2的茧层面积;随后将50g小样茧壳及削口部分全部放在电子天平上,称准50g鲜茧茧层量,对照当季鲜壳量价格表,确定基本级,并记录。

②按照剖茧后看蛹体情况,鉴定非正常蛹粒数 (僵蛹、死蛹、死蚕、内染蚕或蛹、印头蚕或蛹、毛脚、嫩蛹等均为非正常蛹),计算出好蛹率,并记录。

1.3.3.5 综合评级定价。根据鲜壳量定基本级,结合茧层含水率、上车率、非正常蛹、色泽指标补正调节核定最终等级。

1.3.4 终级定价。根据最终等级,按照分级收购价格表确定茧价。

1.4 公示评级结果

公示“鲜茧仪评、定级操作办法”和“分级收购价格表”,采取仪评现场视屏同步监控,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2 取得的效果

2.1 蚕茧质量明显提升

以2014年正秋干茧质量情况为例,下列成绩明显提升。

2.1.1 茧站现场抽样外观检验情况。上车率平均96.78%,综合样茧平均只有87.87%,好蛹率罗场88%、嘉乐93%、落润86%、符江86%、平均88.25%。

2.1.2 根据工程技术中心试样结果对比分析,同季同站比较 (参见附表),整个仪评茧的所有质量指标都是有提高的,与同站普通茧比较,各项指标都明显提高。但是,在清洁、洁净等指标上体现得不是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上蔟管理不到位,提前采茧、摊晾化蛹后售茧等。但从趋势上看,是逐步向好的。

2.2 蚕农得到实惠

从前三季的仪评收茧情况分析,仪评茧与优质茧收购价格均价相差7元左右,蚕农单张收入增加220~300元。参与仪评售茧的蚕农普遍接受这个用仪器“说话”的方法,从春季的半信半疑到后来完全接受,并从饲养、上蔟、采茧和装盛运输等环节就非常重视,仪评茧的质量一季比一季好。

2.3 基础得到稳定

高县的蚕茧市场不断恶化,交售毛脚茧成了极为普遍的现象,给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如果不扭转这个局面,高县蚕业的危局很快会到来绝不是危言耸听。仪评收茧的正确推广,能扭转广大蚕农的养蚕质量意识,稳定蚕桑基础。

3 体会和建议

通过2014年的仪评收茧,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

3.1 下乡技术指导务必到位

仪评收茧不应只重视收茧,而应把养好蚕、产好茧放在首位。目前蚕农理解、重视程度还不够足,质量开差比较大,来年应加大技术指导考核力度。

3.2 规范养蚕、上蔟、采茧技术

蚕农长期形成的养蚕、上蔟、采茧习惯还没有根本转变,即便交售仪评茧,也是提前采毛足茧摊晾后交售,内在品质 (特别是清洁、洁净成绩)没有明显提高。

3.3 开展技术交流

各站内部应加强仪评收茧技术的交流培训,特别是茧类识别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提高业务技能,做到准确、快捷。

3.4 维持良好的收购秩序

仪评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收购秩序,要防止茧贩子扰乱收购秩序,干扰仪评收购。

2014年正秋仪评与普通茧质量对比表 单位:%、m、kg、次、分、D、g

猜你喜欢

鲜茧茧层蚕农
柞蚕秋茧茧层厚度抽样测量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躲雨
781A和781B原原种繁育成绩比较分析
重庆市纤检局开展2016年春茧收购执法检查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
鲜茧缫丝质量问题的几点探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中国丝绸协会“鲜茧缫丝专题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