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南县全力打造现代优质茧丝生产基地

2014-04-05杜刚双

四川蚕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茧丝蚕农蚕业

杜刚双

(中共宁南县委,四川 宁南 615400)

宁南县自上世纪70年代发展蚕桑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围绕“投入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升级齐行”的工作理念,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和推行新型蚕业生产模式,打造“产业优势突出,产品质量优异,现代气息浓郁”的优质茧丝基地。

截至2013年,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全县桑园13333.33hm2,年养蚕25.5万盒,产茧11950t,农户养蚕收入4.2亿元,户均养蚕收入1.68万元。县内已形成了以蚕茧、缫丝、蚕需物资生产、蚕业资源综合开发等产业为一体的结构布局,全县茧丝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到27亿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5项指标连续13年稳居全省第一。

1 长期坚持,稳定产业发展

1.1 坚持稳定的运行机制,为现代蚕业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自发展蚕桑以来,宁南县始终坚持“热不赶,冷不砍,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路,对蚕业局和茧丝龙头企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创立了被誉为“宁南模式”的蚕业发展机制,形成了“县委政府主导、业务部门主抓、村组干部共谋、广大蚕农参与”的一体化运作机制,形成了“县、乡、村、组齐抓共管共受益,奖、惩、帮、扶有机结合促发展”的产业激励机制,对栽桑、养蚕等各个环节进行责任考核,从总产、增产、单产等各方面量化考核,优先提拔使用在蚕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干部和职工,将养蚕的“田秀才”、“土专家”纳入全县人才资源管理,充实到基层蚕业生产线上发挥其带动引领作用。坚定不移的发展思路,稳定的政策环境,坚定了蚕农的发展信心,为蚕业提供了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

1.2 坚持标准化发展,建设独具特色的现代蚕业基地

通过多年的努力,宁南建立了严密的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了“以县蚕业富民工程领导小组为核心指挥系统、县蚕业部门为技术指导、乡镇蚕桑辅导员为专职技术骨干、村组中心技术员和共育室长为常规技术力量”的管理、技术、服务网络,拥有一支3000多人的技术队伍,为蚕农提供技术服务。制定了涵盖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生丝生产、资源开发等环节的蚕业地方标准9个、企业标准2个。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蚕桑业的先进技术,根据生产实际加以因地制宜的改进和提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标准,并在蚕桑生产中大力推广,使茧丝产业的发展不断提档升级。

1.3 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产业稳定快速发展

多年来,我们一是坚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立足宁南丰富的蚕桑资源,坚定“培育一个龙头、富裕一方百姓、发展现代蚕业”的思路,走产业化、规模化、链条化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完善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省级龙头企业南丝路集团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把生产者、管理者、服务者、经营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了科学的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二是龙头企业坚持对育苗、栽桑、养蚕、蚕用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方面实施补贴政策,每年的补助金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做到发展过程中蚕农“少投入”、“零风险”,促进企业与蚕农“捆绑式”、 “帮扶式”发展。三是龙头企业切实建立完善的经营体制,不论行情好与坏,鲜茧收购价格均是稳中有升,茧款即时兑付,在波动的市场行情中极大地保护了蚕农的利益,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四是积极联合省蚕研所、省丝研院、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筹建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致力于创新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新技术、蚕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工作,推进科技与生产力的有效转换,不断促进茧丝产业科学快速发展。

2 创新发展,提升发展水平

2.1 创新栽桑模式,破解土地综合效益低的难题

我县传统的土地种植模式667m2平均效益在4000元左右,我们通过多年的试验,创新探索出综合效益高的“6215”桑园套种模式,大力推广“桑+春黄豆+夏青饲料+冬季马铃薯”、“桑+早熟蔬菜+冬季马铃薯”等多种套种模式,使土地从“单一单季产出”到“套种多季增效”,每667m2土地的年产值提高到1.6万元以上。尤其是套种冬季马铃薯的模式,使桑园由“冬天闲置”变成“冬天利用”,极大地促进了蚕农增产增收。

2.2 创新养蚕技术,破解劳动强度大的难题

在蚕业生产发展中,不断探索符合生产实际的养蚕技术,在小蚕期全面推行集中共育模式,在大蚕期推广防病隔沙育、大棚蚕台育、单户单季分批饲养等技术和模式,实现了“品种优良化、管理规范化、共育专业化、大蚕饲养标准化、消毒防病统一化”。同时,积极探索推广省力化、自动化、高效化的养蚕机具和蚕业生产技术,引进了自动化养蚕机、超声波补湿器、电动喷粉器、长臂省力剪等器械在生产中大力推广运用,有效降低了养蚕劳动强度。

2.3 创新生产模式,破解规模化效益不高的难题

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整合蚕业资源,大力培育养蚕大户和养蚕专业户,逐步实现大蚕饲养从零星散户饲养向规模化和工厂化转变,推广合作社、联户经营、家庭农场等集中化养蚕模式,突出养蚕的规模化效益,成功建设了一批现代蚕业家庭农场和蚕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已培育年产茧50t的村52个,25t组65个;年养蚕收入3万元以上的农户2000余户,收入5万元以上的达到1000余户,收入10万元以上的100余户。在全县建立了以养蚕大户为主体的蚕业专业合作社50个和蚕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个,其中宁南县惠民蚕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于2013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

2.4 创新收购模式,破解科技含量不高的难题

我们率先在全国开发使用电脑收购软件,对蚕桑生产和经营进行智能信息化管理,用IC卡管理蚕农信息,用惠农卡支付茧款,用移动短信宣传蚕业发展政策和栽桑养蚕新技术,实现售茧、存款、纳税“一站式”服务,使售茧过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管理和收购模式实现现代化。

2.5 创新资源开发,破解产业链条短的难题

充分利用丰富的桑叶、桑枝、蚕砂、下足茧等资源,创新思路和生产技术,开发出冬桑凉茶、冬桑茶、蚕丝被、蚕沙枕、桑枝食用菌等适宜市场的产品,实现了产业的增效和农户的增收。目前,“南丝路”牌蚕丝被已进入西昌、成都、重庆等中高档家纺市场。冬桑凉茶已陆续在攀枝花、重庆、南充、成都等地上市,并在香港茶展、河南驻马店农产品展、武汉糖酒会等大型展会上进行展示推广,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2014年9月,南丝路集团公司代表凉山茧丝参加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凉山成就展”,公司系列产品得到刘奇葆、迟浩田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3 纵深发展,实现产业跨越

2012年6月16日,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刘奇葆同志来宁南视察指导工作,对宁南茧丝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宁南县委、县政府深刻领会指示精神,对全县茧丝产业发展重新定位、高标准规划,2012年底,组建成立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管理委员会,快速启动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面积7.1km2,集蚕茧、生丝、织绸、蚕业资源综合开发于一体,目前已累计投入4.3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已整理土地74.2万m2,其中工业用地65.7万m2、基础设施建设用地8.5万m2。通过招商引资和自主建设,园区已入驻年产值上1亿元的缫丝企业2家,蚕桑副产物开发的企业2家。已被纳入四川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和四川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进行培育。

下一步,宁南县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和“实施全产业链开发利用,再造蚕桑新辉煌”等重要战略部署,坚持“确立一个产业、做强一个园区,培育一个龙头、富裕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一是加大蚕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扩大基地规模;二是加快龙头企业的技改升级,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产业化运作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加速推进园区建设,完善服务平台,加强招商引资,整合蚕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把宁南打造成为辐射金沙江流域的蚕桑主产区,建设“全国最大、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百亿级桑茧丝绸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茧丝蚕农蚕业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躲雨
鲜茧丝与干茧丝性状对比研究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