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涪城区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发展与思考

2014-04-05余建盛

四川蚕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蚕业大户养蚕

余建盛

(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涪城 621000)

涪城区地处绵阳城市近郊,近郊农民以就近打工为主、从事农业为辅,成为兼业农民。由于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涪城区蚕桑产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但近年来,现有的养蚕人逐步老龄化,新的劳动力不愿返乡务农,产业规模也逐步下滑。2013年初,我们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方式,通过省力化、自动化、机械化、规模化,辅之以桑资源利用等措施发展现代蚕业,以增加收入来吸引年轻农民留在家里养蚕。

1 规模流转,高标准建桑园

为改变桑园分散、户营规模小的现状,公司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变“政府引导、个体承租”为“集中规划、企业统租”,建设高标准蚕桑基地。公司将集中连片、基础条件好的土地纳入规划,经与村社协商同意,签订15年的流转合同,以每667m2800元或350kg黄谷市值给付租金,单价因地力差异适当调整。土地转入后,统一组织开展作业道路、沟渠、田形调整、土壤培肥等基础建设,严格按照“6215”规格放线栽植桑树,建设高标准桑园,全面推广方格育苗、地膜覆盖、带土栽植、肥水管理等一步建园栽培技术。下一步,我们将在桑树嫁接、修枝养型、桑园施肥、病虫防治、桑园间作、除草清园等环节继续采用主推技术,建设高标准蚕桑基地。

2 扶持返包,着力培育大户

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对农民的增收作用,公司制定优惠政策,将桑园返包给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户,形成以专业大户为主体的新型蚕桑经营体系。

2.1 优惠承租价格

返包前2年,公司不向返包户收取租金,并承担桑苗、肥料、薄膜、农药、栽植人工、嫁接人工等全部建园费用,返包农户对桑园进行间作、管理,所有间作收入、养蚕收入全部归返包农户,第3年起向返包户全额收取租金,但公司将当年租金的40%以专用肥料、农药等物资形式成本价配送给返包农户,第4年及以后,公司将租金的10%,以物资的形式补贴给农户。

2.2 加强生产扶持

公司统一购买桑园机械,免费借给返包农户,无偿提供桑园机械服务;对返包1.33hm2以上的农户,公司统一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无偿交其使用,目前全区已经建成12000m2,形成养蚕设施与桑园配套,蚕房随桑园走;返包不足1.33hm2的,公司给予返包户10元/m2的蚕台补助;

2.3 保障蚕农收益

对返包户实行35元/kg的鲜茧保护价政策,引导返包农户参与桑枝食用菌种植、果桑种植,公司出台食用菌、桑果保护收购价格,统一收购、加工,对收购加工的食用菌、桑果,实行销售后二次返利。

3 科技支撑,做实做强产业

建设现代蚕业基地离不开科技支撑,公司在推进蚕桑技术革新和普及上做了大量工作。

3.1 强化技术创新

公司与省蚕研所、南充首创公司战略合作,按照生产需求先后研发推广桑园耕整机、移动式蚕盒车、水帘空调、移动式喷粉机、桑枝食用菌技术等20项技术和产品。

3.2 强化技术推广

先后引进强桑1号、湘7920、嘉陵20号等多个优质桑品种,全面推行小蚕共育、大蚕省力蚕台育、方格蔟自动上蔟、桑园省力管理等技术,现有回转架自动上蔟蚕台18万m2、标准蚕棚1.2万m2,小蚕共育率达100%。

3.3 强化技术服务

公司以技术团队为骨干,以200多个共育户兼蚕桑技术员为主体,成立了区蚕业技术协会,各乡镇成立分会,编织了一张组织严密的蚕业技术服务网,将技术配套服务延伸到每户蚕农,实现了全区蚕桑技术的全覆盖。

4 创新模式、探索工厂化养蚕

为了让大户降低生产成本,各蚕茧分站进行工厂化养蚕探索。首先按照不同时期的用工量、工作强度确定不同数量的工作人员,以减少用工浪费;其次是工厂化养蚕全部实行“十日养蚕法”,减少蚕儿在工厂大棚里的时间;三是全部应用大型消毒喷粉机、给桑车等设备,减少养蚕每工序的工作时间;四是全部应用活动式自动上蔟蚕台,增加蚕台面积,减少上蔟所空间,增大空间利用率;五是按照蚕台面积、单位面积蚕头数量,研发应用与之匹配的不进行并蚕的新型方格蔟,缩短上蔟时间,减少上蔟劳动强度。在探索过程中,2014年秋季、晚秋我们杨家站、玉皇站、石洞站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估算,给桑时间用工比传统养蚕法节约20%,消毒时间缩短80%,上蔟时间及用工数量减少60%以上。通过这些经验的取得,我们将把所有技术全部复制到返包大户,并对大户的流程化、工厂化、规范操作等管理进行培训、督察,确保大户取得实际效果。

5 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5.1 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通过土地流转,统一建设标准桑园,然后返包给有能力、爱产业、善经营的能人,培育专业大户、培植蚕桑专业家庭农场,从事蚕桑产业规模化生产,确实为产业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平台。到2014年8月,我们已经流转土地建桑园共173.33hm2,其中80%返包给了125个农户,1.33hm2以上的有42户,0.67hm2~1.33hm2有20户、0.3hm2~0.67hm2有11户、0.3hm2以下的有53户,返包户中最大的户有7.67hm2。随我们秋季133.33hm2的桑园建设完成,总共近333.33hm2的流转规模,将有更多的蚕桑专业大户产生。如何管理、服务这些大户,是我们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需要研究和落实的工作,期间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5.2 科技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降低返包户的生产成本和劳动量,我们围绕省力化,研发推广了桑园管理机械、防病治虫机械、养蚕机械、气象调节机械等,同时针对各个生产环节,研发推广了一批与机械适配、与设备适配、与人力适配的省力化技术。但设备与技术的适配程度还不十分高,这也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也需要各位专家、教授、同仁倾力指导。

5.3 机械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们推广应用的各种机械设备,除切桑机外,基本都是其它农用机械的转用,没有完全适合蚕桑产业的专业机械,使我们在机械的应用上走了弯路、增加了成本。因此,研究蚕桑生产专用机械成为向现代蚕业转型的当务之急。

5.4 资源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

随着户营规模的增大,除传统采叶养蚕外,桑资源开发利用势在必行。如何开发、开发什么?需要同行共同努力和专家们的广泛研究。目前我们主要开发种植食用菌,但主要靠鲜销,桑枝食用菌深度开发和市场开发难度较大。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

5.5 产业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代蚕业的方向和模式,我们一直在探索,其内涵是什么?应该怎样装备?规模化、省力化、自动化、机械化是否就是现代蚕业?与之相适应的机制、体制该如何建立等,都是我们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蚕业大户养蚕
养蚕不易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养蚕记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在养蚕中成长
船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