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州扎实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

2014-04-05王其明

四川蚕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茧丝蚕农蚕茧

王其明

(凉山州蚕业管理局,四川 西昌 615000)

凉山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6.04万km2,辖17个县市,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茧丝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在凉山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农业厅、省总站的关心支持下,我州坚定蚕业发展信心不动摇,狠抓蚕业发展不松劲,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合力夯实产业基础,推动蚕桑茧丝产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1 凉山州现代蚕桑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1.1 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积极依托国家、省州项目资金,财政补助资金和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加快优质桑园建设步伐,基地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全州现有桑园面积26800hm2,建成年产茧1万t以上的县1个,2500t~5000t的县2个,500t~2500t的县4个。56个基地乡镇产量占全州蚕茧产量88.5%,2014年全州桑葚产量达到10443t,全年蚕茧产量可达2.5万t以上,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目标,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果桑生产基地。

1.2 蚕农收入取得新突破

2013年,全州蚕桑和茧丝综合产值达到30.37亿元,其中蚕农茧款和桑葚收入达到9亿元,养蚕农户户均收入9559元,宁南县葫芦口镇张庆福养蚕收入42.65万元、德昌县王所乡车向平桑葚收入11万元,成为全州蚕业增收致富的典范。2014年我州蚕桑和茧丝综合产值可达35亿元,蚕农茧款和桑葚现金收入可达9.5亿元,蚕桑茧丝产业成为我州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1.3 蚕种生产取得新突破

切实加强蚕种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新建了设施设备一流的蚕种冷库,蚕种检验检疫通过了省级机构考核和计量双认证,2013年全州生产一代杂交种106万盒,完成母蛾检验106万盒,成品检验77.4万盒,成品检疫74万盒,冷藏加工85万盒,签发检验检疫报告50份,蚕种检验检疫合格率和检测报告准确率达到100%。2014年,面对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严重倒挂的严峻形势,我州协调茧丝经营企业对蚕种生产进行补贴,支持蚕种生产走出困境,渡过难关,全州蚕种生产保持基本稳定,成为全省最大、全国著名的优质蚕种生产供应基地。

1.4 发展模式取得新突破

积极探索创新桑园栽培模式和蚕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建立健全了蚕业发展的利益链接、生产经营、考核激励、管理服务四大机制,大力推广“6215”、“果叶兼用”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扎实推进大棚养蚕、多批养蚕和省力化、优质化、集约化、专业化养蚕,培育养蚕大户和蚕业家庭农场,走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路子,全州“6215”和“果叶兼用”桑园面积达到6666.7hm2,新建养蚕大棚101个,20180m2,培育3.33hm2以上桑园的蚕业家庭农场66个。种养模式和发展机制的创新,大幅提高了667m2桑综合效益,对于稳定产业基础,推进传统蚕业向省力化、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主要工作

在传统的蚕桑产业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产业地位和发展前景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的大背景下,我州蚕桑茧丝产业仍然能逆势前行,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产业发展的定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实施稳定的蚕业产业政策;始终坚持把维护广大蚕农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探索和创新种养模式和发展机制;始终坚持区域协作,维护良好的蚕业生产和蚕茧收购秩序,上下合力推进蚕桑茧丝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着力狠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推进基地建设,壮大产业规模

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抓基础、建基地、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集聚发展的原则,扎实推进蚕桑基地建设。

2.1.1 依托产业转移建基地。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好机遇,大力推进“6215”和“果叶兼用”桑园建设,大幅提升桑园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实现了优质蚕桑基地由山上向山下转移、分散向集中转移、低效向高效转移的快速转变,仅2014年,全州就完成栽桑4584万株,新建优质桑园2787hm2,是近几年来新建桑园规模最大、质量最好、蚕农积极性最高的一年。

2.1.2 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随着蚕桑茧丝产业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和省对蚕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专项资金不断增多,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地建设的稳步推进,主要得益于龙头企业对生产发展的投入,带动了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茧丝龙头企业从育苗栽桑到养蚕产茧、从桑水桑路到大小蚕房建设、从桑园管护到病虫害统防、从蚕种到蚕需物资,做到了全程投入、环环补助,与蚕农的利益链接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茧丝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了产业发展的服务和带动作用,切实履行了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2.1.3 依托重点乡镇建基地。凉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环境,导致桑树分布广、坡地桑园多、养蚕户零星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蚕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破解传统蚕业发展瓶颈,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集聚发展,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路子,积极发展金沙江、安宁河流域优势蚕区,着力发展重点县市、基地乡镇、专业村社和养蚕大户,形成了以宁南、会东等7个优质蚕茧500t主产县市为主体,大崇、华弹等56个基地乡镇,93个重点村、2万余户养蚕大户为支撑的蚕桑茧丝产业发展格局,成功打造出了会东、宁南、德昌3个省级蚕桑基地建设重点县,华弹、大崇、永郎等8个667m2桑产值超万元,总产值超亿元的省级现代农业 (蚕业)万亩示范区。

2.2 狠抓科技兴蚕,提升产业水平

全州上下狠抓科技兴桑、兴蚕措施落实,加大省工、省力、优质化蚕业科技推广力度,推进了蚕业标准化生产,提升了蚕桑产业化水平。

2.2.1 大力推广多批养蚕、大棚养蚕及自动上蔟等省工、省力化养蚕技术和省力化机械,最大限度地减轻蚕农劳作强度,增加蚕农养蚕收入,巩固和提振蚕农养蚕信心。

2.2.2 全面推广“6215”间作套种桑园和“果叶兼用”桑园栽培模式,不断引导蚕农走桑园立体种植、循环发展路子,宁南、会东、德昌等县部分蚕区蚕农667m2桑现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对增大土地产出、增加蚕农收入、稳定产业基础、抵御市场风险,实现粮经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2.2.3 制定发布并认真组织实施了《凉山州桑蚕饲育技术规程》等6个农业地方标准,狠抓“五化六配套”技术措施落实,强力推进蚕业标准化生产。全州小蚕共育面达到100%,纸板方格蔟推广使用面达95%以上,省力化蚕台推广使用面达85%以上,蚕茧仪评收购实现全覆盖,养蚕单产、蚕茧质量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2.2.4 建立和完善基层蚕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企业带产业,共育户带农户的联动机制,实施统一订种、统一催青、统一共育、统一培训、统一消毒防病、统一物资供应、统一蚕茧收购的“七统一”管理服务制度,蚕业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落到实处。

2.3 打造特色品牌,增强竞争优势

牢固树立特色就是生产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的思想,围绕市场需求发展蚕业,围绕特色培育品牌,依托凉山茧丝质量优势,积极推进凉山茧丝品牌建设,“凉山桑蚕茧”在全省同行业中率先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评为四川省20大区域公共品牌。宁南县“南丝路”牌蚕茧获中国驰名商标,评为四川省50大老百姓喜爱品牌,“南丝路”牌生丝和“芬柔”牌蚕丝被先后获四川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2013年,中国丝绸协会批准授予我州“中国茧丝之都”,2014年,宁南县又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德昌县也在全力打造“中国生态果桑之乡”,凉山蚕业、凉山茧丝的品牌优势正在显现。

2.4 加强区域协作,维护经营秩序

凉山地处川滇结合部,经营秩序的好坏关系到蚕农切身利益、关系到产业健康发展。多年来,我们坚持稳定产业基础,增加蚕农收入,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蚕业协会的协调服务作用,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蚕茧收购“8+1”区域协调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蚕茧收购协调会议,明确收购政策,协调收购价格,统一定级标准,制定约束机制,做到了种养模式、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出库时间、收购价格、定级标准的相互统一,维护了正常的蚕桑生产和蚕茧收购秩序,有效地破解了茧价大起大落和“蚕茧大战”对蚕业发展的冲击和危害,从根本上保护了广大蚕农和经营企业的长远利益,促进了川滇九县市蚕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可以说“8+1”协调机制是川滇毗邻地区共同维护蚕桑生产、蚕茧收购秩序,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州蚕桑茧丝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

2.5 加强质量监管,促进蚕种业发展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和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狠抓原蚕基地建设,强化蚕种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蚕种生产顺利进行,蚕种质量稳步提高。

2.5.1 加强蚕种生产管理。狠抓原蚕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强化防微措施落实,建好基地、养好种茧,努力提高制种系数,确保蚕种生产顺利进行。

2.5.2 强化蚕种质量监督管理。在桑园管理、种茧饲养、制种各环节突出质量、狠抓蚕种质量,在质量监督环节,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认真开展检验检疫,严把蚕种质量关,确保蚕业生产用种安全。

2.5.3 加强蚕种冷库管理。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和工作制度,落实各岗位责任和技术规范,严把蚕种冷藏加工质量关、蚕种出库关、安全生产关,确保冷库安全运行。

2.6 开发蚕桑资源,延伸产业链条

随着蚕桑茧丝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州在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延伸产业链上大做文章,依托宁南丝绸工业园区和主产县,相继推出蚕桑茧丝系列综合开发利用新产品,产业链延伸取得新突破。目前,我州形成了以蚕种生产、蚕种冷藏、蚕茧收烘、生丝加工及丝棉被、蚕沙枕、蛹蛋白、绢丝、食用菌、桑叶茶、冬桑凉茶、桑葚果汁加工、蚕药、蚕具、蚕桑专用肥等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相配套的蚕桑茧丝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元发展的蚕桑茧丝产业综合开发利用之路,产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茧丝蚕农蚕茧
咬破死亡的蚕茧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躲雨
鲜茧丝与干茧丝性状对比研究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