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9-06徐孝林
徐孝林
(商城县人民医院 内科 河南 信阳 465350)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徐孝林
(商城县人民医院 内科 河南 信阳 465350)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NN、SDNN5、SDANN、RMSSD、PNN50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并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总积分为(5.47±2.46)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率变异性。
依帕司他;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
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急性心血管疾病。目前DCAN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有研究认为是慢性高糖过度激活多元醇代谢途径,引起细胞内的果糖和山梨醇过量堆积,造成神经纤维的损害。依帕司他是体内可以抑制此途径中限速酶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从而使果糖和山梨醇生成减少,阻止神经功能损害,起到治疗DCAN的作用。判断DCAN的重要指标是心率变异性(HRV)[1],其常用指标有24 h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 in心搏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5),每5 m in心搏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心搏间期差值的方根(RMSSD),24 h心搏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本研究通过采用依帕司他对26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以探讨依帕司他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62.16±2.74)岁,病程1~12 a,Ⅰ型糖尿病11例,Ⅱ型糖尿病4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有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症状,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NN5、SDANN、RMSSD、PNN50)中的两项及以上出现异常[2-3]。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加用依帕司他50 mg,每天3次,疗程不少于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按照自觉症状进行积分。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Medilog Excel三通道Holter分析系统,记录反映HRV的5个指标:SDNN、SDNN5、SDANN、RMSSD、PNN50。
1.4 疗效标准判定 ①根据HRV指标变化情况判断疗效;②按照DCAN的临床症状(胸闷、心悸、水肿、心前区疼痛)进行积分,重度为4分,中度为3分,轻度为2分,无症状为1分。自主神经病变自觉症状积分减少6分及以上为显效;积分减少3~5分为好转;积分减少低于 3分为无效[4-5]。总有效率 =(显效 +好转)/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HRV变化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SDNN、SDNN5、SDANN、RMSSD、PNN50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并且亦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自觉症状积分 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经治疗后总积分为(5.47±2.46)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HRV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HRV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期相比,*P<0.05;表示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SDNN/ms SDNN5/ms SDANN/ms RMSSD/ms PNN50/%观察组(n=26)组别 时间109.57±9.34 40.54±6.37 101.66±17.32 40.23±10.22 5.83±3.71治疗后 130.17±10.66*# 48.34±8.46*# 117.31±21.14*# 51.14±14.33*# 9.06±3.11*#对照组(n=26)治疗前治疗前 110.04±7.82 41.12±3.48 101.87±20.14 39.13±15.01 6.10±2.44治疗后112.30±11.27 42.03±5.47 102.18±17.35 40.59±16.77 6.58±4.13
表3 两组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自觉症状积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自觉症状积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总积分/分8.58±1.68治疗后 5.47±2.46*对照组(n=26) 治疗前 8.32±1.64治疗后观察组(n=26) 治疗前8.21±2.3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长期糖代谢紊乱引起果糖、山梨醇等物质在细胞内堆积,造成神经细胞损害而出现自主神经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依帕司他是能够阻断多元醇代谢途径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减少山梨醇合成,改善神经损害,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HRV可反映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及活性,是判断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评价疾病预后的一个较好的指标,反映HRV的常用指标有SDNN、SDNN5、SDANN、RMSSD、PNN50等。本研究结果示应用依帕司他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P<0.05),且HRV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自觉症状总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均提示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病变症状及心率变异性。综上所述,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率变异性。
[1]孙瑞龙,吴宁,杨世豪,等.心率变异性检测临床应用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252.
[2]钟海花,万沁,徐勇.前列地尔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7):38-41.
[3]林令华,李志改,于军会,等.动态心电图评价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心率变异性影响和疗效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21):7-9.
[4]阮希成,蔡奕琪,肖建宏,等.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7):96-97.
[5]邓华钊,李桂平.贝前列素钠联合甲钻胺治疗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2):76-78.
R 587.1
10.3969/j.issn.1004-437X2014.11.063
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