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4-09-05赵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8期
关键词:弹响星状神经节

赵宁

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观察

赵宁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给予颞颌关节阻滞治疗, 观察组60例给予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率86.7%、治疗有效率9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88.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 临床治愈率高, 而且治疗期间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疗效分析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口腔科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咀嚼、张口障碍、局部疼痛和关节弹响。多数患者常因颞颌关节周围肌肉疼痛、酸楚、麻木不适等症状就诊[1]。目前研究发现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较复杂, 统计可见其主要原因为咀嚼肌痉挛使控制下颌运动的肌群间正常平衡受到破坏, 导致关节弹响, 下颌运动异常, 张口受限, 咀嚼时疼痛[2,3]。近年本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救治于本院的120例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单纯给予颞颌关节阻滞治疗的60例为对照组, 给予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治疗的60例为观察组。120例患者中男62例, 女58例, 年龄21~53岁, 平均年龄(36.2±4.5)岁, 病程1个月~3年, 平均病程(11.5±1.3)个月。全部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张口、咀嚼时关节区疼痛以及关节区弹响或杂音,部分患者伴有患侧面部麻木, 胀闷感, 患侧耳内阻塞不适感[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史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60例患者给予单纯的颞颌关节阻滞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嘴尽量张开、张大, 用双手手指在耳前触到髁突的后外缘, 摸清颞下颌关节, 取耳屏前颧弓下1.0~1.5 cm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周围皮肤后, 自穿刺点垂直进针, 穿刺针进入颞下颌关节后, 针尖向头侧刺入上关节囊, 注入2%利多卡因2 ml+地塞米松5 mg+维生素B12500 μg阻滞复合液0.5~1.0 ml, 注液结束后, 逐渐退出穿刺针, 待针尖退至皮下, 将针尖向尾侧刺入下关节囊, 注入相同药液0.5~1.0 ml。全部患者每2天治疗1次, 常规治疗5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本组60例患者除给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外, 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颈下垫一小枕, 口微微张开以减少颈前肌张力, 取胸锁关节头侧3 cm与颈部正中线外侧1.5 cm之交点为穿刺点, 穿刺点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将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压向外侧, 手指尖触到横突前结节使针由皮肤到C5横突的距离最小, 垂直进针抵达C5横突后, 注射器回抽无血及脑脊液, 注入1%利多卡因8.0~10.0 ml, 全部患者每2天治疗1次, 常规治疗5次为1个疗程[5]。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关节疼痛消失, 开口度正常,关节弹响及开口型异常消失;好转:关节疼痛、开口型异常基本消失或者明显减轻, 开口度接近正常, 关节弹响与开口型异常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率86.7%、治疗有效率9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88.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统计资料比较[n (%), %]

3 讨论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群疼痛、张口受限等下颌运动障碍、下颌关节弹响。大部分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患者疼痛时伴随精神紧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疼痛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当大脑感到疼痛后, 刺激产生的冲动沿脊髓下行, 反射性地兴奋神经,周围肌肉紧张也加重血管收缩[6]。因此, 由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引起的疼痛部位血管收缩, 血流不畅, 局部缺血,细胞缺氧, 导致周围组织无氧代谢生成致痛物质增加, 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疼痛症状[7]。

颞颌关节阻滞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颞颌关节的运动障碍, 以及颞颌关节运动时肌肉疼痛、关节弹响等症状。但是对于中枢性的刺激引起的疼痛加剧症状, 颞颌关节阻滞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年来通过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不适等症状。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促使头、面、颈部血管扩张, 增加局部微循环的血量, 使局部微循环、植物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进而加快了周围因为缺血引起的炎性因子的代谢及清除。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注入的利多卡因可扩张血管,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加快炎症介质吸收, 间接促进炎症消除。配合颞颌关节阻滞治疗注入的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地抵制炎症启动环节, 阻止各种炎症介质释放, 同时有效稳定细胞膜、减轻水肿渗出、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8]。

本研究中可以发现, 统计收集观察本院收治的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单独采用颞颌关节阻滞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低于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治疗的患者, 可见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治疗可达到较高的临床有效性。

综上所述, 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 临床治愈率高, 而且治疗期间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莫江文, 刘兴进, 刘迎春, 等.星状神经节+颞颌关节阻滞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28):6843-6844.

[2] 张新海, 王美青, 林珠, 等.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颞颌关节X线骨质改变观察.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0, 18(2):109-111.

[3] 赵素萍.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物理综合治疗.四川医学, 2006, 27(5):541.

[4] 江坚.综合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观察.广东医学, 2004, 25(10):1230.

[5] 齐云峰, 赵红玉.关节腔内注射+SGB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8例.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0, 6(1):58.

[6] 时艳娜, 李雅兰.超激光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74-75.

[7] 赵枫林, 王济生, 刘金梅, 等.超短波联合颞下颌关节阻滞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34(2):102-103.

[8] 李朝晖, 魏剑, 叶泉, 等.30例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治疗的临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弹响星状神经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膝关节有弹响 该如何治疗?
膝盖有弹响该如何治疗?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弹响如何治疗
龙龙问:平时关节总是“咔咔”作响是什么原因?是关节不好吗?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求星状多边形的内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