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4-09-04段景辉
段景辉
摘 要: 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因此,精通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技巧,教授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在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公共经济学教学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公共经济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公共经济学是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之一。这门课主要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影响。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体系以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作为两大理论支柱,以公共支出、公共收入、政府预算、政府间财政关系等作为主要内容。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在公共管理学科教育与专业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有必要在公共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根据其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将学生引入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最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对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兴趣。
由于公共经济学课程是在学生学习过《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后才开设的专业课,因此大多数经济学成绩不好的同学会对该课程产生厌烦情绪,为了提高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就要把现实生活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如学生小学接受的是义务教育,中学毕业后进入了大学,大学有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之分,我院属于公办的行业学校。关于我国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我们学院的发展是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有关教育的问题涉及这门课程中很多知识点,可以将教育发展作为公共物品这一章的案例向大家举例说明,当我结合相关理论列举海关学院近几年的发展和将来命运时,学生既好奇又关心地认真听讲。这样,很自然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公共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各种压力和复杂性,而作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海关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有一大部分是要走上公务员道路的。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真实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置身于复杂的公共管理现实环境之中,学生就会获得运用各种理论和技巧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机会,不仅理解公共管理现实和掌握知识,还检验已学的理论。例如,地方政府在大型基础建设招标时,在民族品牌的保护和外来品牌的竞争中如何取舍,这个案例中学生对民族品牌很熟悉,同时对于政府如何在民族产业与外国企业之间取舍很感兴趣,因此对案例进行了激烈的探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有的把自己直接当成政府部门成员,提出改革措施,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3.积极介入或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传统教学是教师控制课堂纪律和授课节奏,学生处于消极和受支配地位。好学生会按教师的要求,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并完全服从于教师。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需要在老师的督促下学习。案例教学通常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主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真阅读或听懂案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创造机会让学生讲,与学生一起共享讨论的控制权,并通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资源提供者处于次要地位,这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
案例教学以讨论为基础,学生围绕讨论主题自由发挥,提出小组或个人的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即使不同于教师的观点也是被允许的,甚至是被提倡的,因为这样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教师并不是权威的,在讨论中,知识和思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双方都会受益。
二、当前公共经济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目前,公共经济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主要表现为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记笔记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对具有开发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式则很少采用,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仍然以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未能真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听课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还对一些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理解深度不够,经常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考试前死记硬背,考试后基本忘光,很难达到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教学内容未及时更新。
目前公共经济学的教学内容重书本轻实践,教师仍然从本本到本本,很少利用书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因此,对学生缺乏足够吸引力,公共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是使学生对政府经济活动有所了解与理解。因此,教学中所选的案例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认真选择,将问题完全交给学生辨析、选择,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案例教学法是近几年才开始运用的,因此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虽然目前建立了关于公共经济学的案例库,但无论是案例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因为搜集公共经济学中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真实性的案例往往存在较大难度,影响案例选择的质量。此外,由于我国公共经济学方面的案例长期以来存在数量少、案例时间跨度长、案例内容过于陈旧等问题,因此造成公共经济学案例选择的难度大。目前教材中的公共经济学案例多取自市场经济成熟的西方国家,与国内公共经济现实情况严重脱节,不能与国内本土需要相契合,造成公共经济案例教学的极端困难,不能够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
3.成绩考核缺乏激励。
成绩评定是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且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极为明显。但就目前公共经济学情况看,考核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考核形式较为单一。虽然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但由于平时成绩来源不规范,因此成绩评定仍然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主要采取闭卷的方式,考试内容以死记硬背为主。这种考核方法极易造成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刻苦,临到考试才抱佛脚的后果。学生虽然可以通过复印笔记、临时突击的办法取得高分,但体现不出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极易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endprint
三、改革公共经济学教学的建议
1.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的改进理念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公共经济学教学中建立互动性教学模式,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只有通过多边活动,学生才能超越单一个体认识活动的局限性,对知识形成新的理解,因此,师生的多边互动是调动学生能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和手段,要形成教学互动机制就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单向教学活动模式,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即改革“教师讲、学生记”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另一方面,在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性教学。教学活动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力的培养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应用的摸索慢慢形成。公共经济学虽然是一门偏重理论的课程,但其中还是有一部分介绍我国现行制度安排的,如现行的税收制度、财政体制等实践内容,通过增加实践或实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检验理论。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案例教学效果。
要增强案例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对政府预算编制、政府采购流程、税收制度等内容的讲授,可借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问题的感性理解和认识。二是在保证信息的充分性、及时性、直观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的运用条件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优化课堂提问。公共经济学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的引入,将学生引入具体故事情境中,通过学生与学生及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实现从具体案例分析过渡到一般理论认知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案例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有助于教师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以实现案例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选择和编制,还是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渐渐领悟到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实质,形成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种种技巧。
3.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改革传统考核方式。除了继续实行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外,还要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主要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具体来说,在成绩考核上,要逐步降低期末闭卷考试的比重,采用综合讨论发言、写论文、分析案例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实行多次、多方式、多环节考核。专题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言,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撰写小论文要求每个学生在认真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检查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写作能力,为最后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案例分析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地调查考核学生发现问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期末考试以全面检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目的。这样,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完善公共经济学实验课程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共管理信息急剧膨胀,不少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广泛采用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对公共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公共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理应满足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如何不断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处理及应用水平,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既能掌握基本理论又能运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公共管理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电子信息业的发展及公共管理模式的改革,实验教学必须进行相应调整才能满足社会需要。
总之,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材、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的主动配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非常有益的,是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一条捷径,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公共经济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敏.公共经济学案例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孙静.公共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3]许毅.公共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理论基础[J].财政与税务,2000(3).
[4]李新.浅论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校学报,2005(1).
[5]黄若君.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6]胡东兰.加强案例教学在公共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2010(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