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2014-09-04李湘申丽芬

2014年21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

李湘 申丽芬

摘要:在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深化改革,追求经济社会的发展,“稳中求进”就是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一种具体表述,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同时,提出“稳中有为”。稳中求进,稳是基础,进是方向;稳中有为,稳是前提,为是作为。所以要处理好“稳”与“进”、“稳”与“为”的关系,而目前经济方面有效需求的不足和改革不到位,正成为当前的主要矛盾,因此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寻求积极的稳定性,而经济体制改革是上层的规划设计同基层的探索实践有机结合的一项任务,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合理分工,互相配合,才能把各种稀缺资源配置到合适的地方、合适的产业中去,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做到优化,从而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经济体制改革是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因此,改革经济体制,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它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和以“协调、务实、惠民”的战略来应对。由此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而核心却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五年的历程中,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不可回避的峻迫感。

一、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峻迫感

1、当前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经济体制等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所释放的红利正被新的时代所渐渐的稀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

2、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正在受到各种不确定性的消极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下来,经济运行中蕴含的隐患和风险值得重视,一是生产不适应市场需求,产销率低,库存比重高,二是投资盲目性大,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两问题的深层原因是资源配置不合理。

3、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使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种种挑战。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我国外需市场造成巨大压力。尽管美国经济有一些明显的好转迹象,但是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上比较缓慢。再加上中国劳动力本身的价格也在提高,出口的难度在加大,在国际市场压力增大的同时,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土地、市场这些资源禀赋的条件也随之发生一系列新变化。

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必然要采取通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来促进全社会发展的这一最有效的发展形式,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但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的健全、科学文化水平的发展和道德教育规范的提高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改革是创造美好生活最大的支撑。

面对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展示出了我们未来实现强国之梦的改革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涉及的改革领域十分全面,内容十分丰富,旗帜不能变色,改革必须深入,总方针也十分明确。为了实现党中央制定的“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宏伟目标,大会要求全党干部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齐心协力,去攻坚克难。而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果无视我们现在发展的约束条件,就会拖延我们改革的大好时机,如果只满足于“治标”的政绩工程,而不顾“不治本”所带来的未来“积重难返”的风险,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其结果一定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所以,“稳中求进,稳中有为”才是我们未来必须要把握好的发展总基调。

二、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具体内涵主要包括在三个方面

1.是矫枉过正。既告别高代价的“政策红利”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发挥市场各方面的力量,来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自由贸易区”开放战略为代表的“制度红利”安排。

2.是去除资产泡沫。把没有生产效率、被占用的金融资源,从“空转”的渠道中挽救出来,用以支持未来“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以及改善民生所需进行的各项高效率的投资。

3.是结构调整。驱动力的核心之处,就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把容易导致滥用权力,而又没有把关能力的审核环节废除掉。进而通过制度完善和建设的方式,将拍脑袋处置问题的方法尽快转变为事中、事后的制度监管。同时,精兵简政,提高政府为市场服务的行政效率。

三、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处的地位

1. 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形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认识到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上行动力和经济下行压力的相互交织,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形势不容乐观,困难不能低估。因此要通过政治改革、经济开放和法制制度建设提高国家凝聚力,从而协调好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城市与农村、内部和外部等各种复杂的利益和互动关系。用深入改革,来提升全民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凝聚力,以此达到完成各项艰巨改革任务的目的。

2. 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就是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所发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所以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广开市场拓宽渠道,打造强大的中国经济。无论是国企、央企还是民企和外企,都必须秉着竞争中性的原则,“按规矩”发展自己的事业,不再强调用国家产业政策来引导全国上下都做一样的经济建设,而是尊重中国经济还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允许百花齐放,因地制宜,各取所需,让由此带来的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到全体人民。

3、稳中求进,稳中有为,须客观辩证地对当前经济发展局势做出研判,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局、看趋势、看变化、看长远。改善民生是未来各项改革的重要保障。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很有可能中国梦就会由不同的力量在推进。国家为了提升国力,需要大规模的现代化投资建设,老百姓为了解决后顾之忧,需要寻找个人致富的金融投资渠道。这样一来,投资没有了消费的支撑,再加上金融服务也会成本增加。于是,在实业领域,“无利可图”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就失去了运转的动力。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就会应运而生,影子银行业务也难以从本源上杜绝。所以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离不开深化改革和全局观。

四、结束语

在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当统筹谋划,有序推进,注重增强经济活力,推进有利于市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使经济的微观主体更加活跃,稳中有进,穩中有为的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更要注重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百姓能直接得实惠的改革摆在优先的位置,不折不扣加以落实,注重实效,取信于民。(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水文地质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

[2]摘编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全文)

[3]摘编 自7月16日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改革
探析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及自身对策
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相互关系的价值基础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
论政府权力在经济领域的界限
王莽币制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当代启示
邓小平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
新常态下如何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邓小平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