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如何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2016-05-09铁晓迪杨蓓蓓白静如

2016年12期

铁晓迪 杨蓓蓓 白静如

摘 要:新常态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也面临众多的问题,我国在新常态经济下必须做好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才能实现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2014年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我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全面而系统性地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发展机遇、战略举措等重要思想。中国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本文将从金融、财税、外贸三方面阐述如何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

《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表述:新常态之“新”,就是与以往不同,有着新的发展;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以新常态来判断中国当前的经济特征,并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中国当前经济增长阶段的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的深刻,正在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宏观政策的选择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影响。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实现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将告别过去30多年GDP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状况,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在战略上保持平常心态是重要的。下面将从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三方面来阐述新常态下如何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一、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新常态下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改革和创新。改革是我们今天新一轮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国家、民族、社会保持生命力的最主要的方式。我国对金融改革曾经有过的阐述,最新的目标是,让金融充分发挥它在引导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现已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经济新常态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金融业的高速增长态势已难以为继;金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动力不足;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货币金融的发展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框架面临严峻挑战……金融业必须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不断地开拓新的增长点与业务面。因此我们应积极地寻求新常态经济下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1、金融业应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坚持以服务为本质,保持适度的增长率;2、加快金融业改革与创新的步伐,以推进经济转型为中心,实现金融业的转型;3、完善和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有效的防范经济下行所带来的金融风险;4、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革。

央行副行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潘功胜,在第五届财新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说时提出,首先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股权融资的比重;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缓解企业杠杆率较高的问题,发挥市场在管理方面的优势。同时,在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健全多种所有制,建立多种业态和大中小型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我觉得,将生产要素、资本要素完美结合,对于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促转型、调结构、释放增长潜力的目标,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最重要的还是创新。引导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绿色金融、消费金融;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新格局,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的发展环境。

经济步入新常态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竞争性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经济市场中大型企业固然重要,但小微型企业更加不容忽视,那么我们可以进行经济增长结构和速度的调整;在金融市场的体系建设上,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在债券市场上开发一些适合小型企业的债券种类;鼓励、帮助民营银行投入,改善微型金融的供求关系,形成多元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一个交汇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格局中,财税体制改革事实上是一个重点工程,可以而且应当作为突破口和主线索率先推进。

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应先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按照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预算体系,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收入管理,加强预算编制,推进信息公开,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绩效,防范财政风险。全面建立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

其次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我国以往的财税体制改革,多着眼于财税体制的属性特征,比如1998年之后,财税体制改革进入整体机制构建的阶段,我们以“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基本框架”来标识改革方向,原因是当时认为只有公共财政性质的财税体制,才是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则应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全面认知现代财政文明的高度,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为改革的基本取向。我们要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相对接,构筑坚实而强大的财政基础和财政支柱,构建科学的财税体制,建立在现代财政制度。

三、如何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不平凡的历程,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绩。我国外贸的增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增速,占全世界货物贸易的比重从1978年不到1%,提高2013年11.2%。我国在全球货物贸易排名从32名一度上升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们的贸易伙伴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十个国家增加到目前的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外贸经营主体从单一的国有外贸公司转变为现在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主体的多元化的外贸格局。

但经过多方面因素分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稳定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不仅仅是针对外贸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较快增长: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商品出口结构,从而实现转变出口增长模式,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2、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大力提质增效,拓展企业出口道路,绕开各种贸易保护屏障,降低企业负担。3、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培育自主品牌,要继续稳定和扩大中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中份额。4、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贸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对现有服务产业进行升级,力争早日与国际市场接轨。5、进一步完善我国进口结构,不断鼓励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力度,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设备的进口力度,以进口拉动消费增长。

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规定了外贸体制改革的方向,即“ 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合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外贸管理体制。(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刚.新常态 新经济 新金融——未来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西部金融,2015-2:34-39

[2] 王东堂.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R].中纺圆桌论坛第十届年会,201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