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2014-09-04谭小平
谭小平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其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聋校 语文教学 注意力 培养策略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注意力是高效学习、工作的前提,多年教育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聋哑学生来说,注意力水平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尤为重要。聋哑学生接受知识更多依赖于眼睛,特别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观察和想象才能获取知识。因此,要想使聋哑学生学好每一门学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提高各学科学习成绩。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最大的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那么,聋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抓住聋生的心理特点,集中聋生课堂注意力,让他们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呢?
一、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促其投入,适时提醒,引起注意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好学,变学习负担为学习需要,才能引起他们对学习的注意,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课上“走神”,一般学生的“走神”是偶发性的,要将其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只有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促其投入,调动思维,使其的不良习惯没有萌生机会,才能防微杜渐,不形成习惯性“走神”。例如:课堂上我一旦发现学生有走神的苗头,便及时出击,“出其不意”地提问,使其惊醒,对走神的学生十分奏效。
二、提高聋生的注意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从事学习活动必需的,当学生上课或做作业时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就拿语文课来说,一堂语文课往往包含多种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聋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以及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很好地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三、巧妙运用双眼
聋生的生活、学习靠什么?主要靠眼睛。对于聋生来说,双眼是他们认识世界最主要的途径。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时,如果学生的眼睛不看老师,你的眼神无法和他们交流,那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看也不看,理也不理,一味做自己的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会伴随着眼神的流露,会给我们提供大量信息。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用“眼睛说话”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吸引注意力。自信心强、胆量大的学生敢于用眼睛和老师交流;胆怯或做错了事的学生总会逃避老师的眼神。在为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就要开始培养。站在讲台上,注视学生几秒钟,则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同时可以从他们的眼神里观察到学生的不同心理表现。在课堂中,要经常用眼神关注溜号的学生,不用批评他,只在课后私下问他:怎么了,有什么困难吗,为什么溜号了,与我说说可能会帮助你解决的。用眼神示意,并对他们说:“你们的眼睛会说话,不信,你们用眼睛看我,我就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想说什么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他们能分辨出老师的不同眼神:赞许的、发愁的、生气的等。师生间有了一种默契,学生学会用眼神和老师交流,课堂纪律好了,注意力自然能很好地集中了。
四、努力排除外界因素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
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当出现一些可能干扰学生注意力的外界因素时,教师要及时做出处理,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当外界出现干扰因素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及时提示。提示可以采用语言提示或动作提示。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提示,如“请注意听课”、“请集中精力”等。采用语言提示时,教师的语气一定要平和,不能粗暴训斥。抑或采用动作提示,当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分散时,教师突然停止讲课,默默注视学生,这样一来,原本有老师声音的课堂上突然没了声音,学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或意识到这是老师注意到自己走神了,则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被拉回到课堂上。
(二)妥善处理。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偶发事件上,如学生突然病倒或严重违纪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又不能惊慌失措,要以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以免学生受到刺激,分散注意力。
五、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1)情境形式上的新颖性;(2)情境内容上的实践性;(3)方法上的启发性。
总之,在聋校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其他方法培养学生注意力,如使用直观教具或先进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注意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全面发展,以保证小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