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2014-09-04刘志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1期
关键词:窦性心依那普利阵发性

刘志宽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刘志宽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14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均使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 治疗1年后,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率, 心房颤动复发率, 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B型脑钠肽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率达12.5%、慢性心房颤动发生率达6.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2%和23.0%(P<0.05);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B型脑钠肽情况改善显著, 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视力下降、肺纤维化、咳嗽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能较好维持窦性心律,对心脏的重构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胺碘酮;依那普利;慢性心力衰竭;阵发性心房颤动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 可使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 加速血流动力学恶化, 从而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加重, 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本院在进行常规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 使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44例, 参照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阵发性心房颤动定义为心房颤动发作7 d内能自行转复的心房颤动。经心电图检查进行确诊, 并排除急性心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低血压以及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其中男70例, 女74例;年龄51~71岁, 平均年龄(62.4±6.6)岁;病程1~9年, 平均病程(4.9±0.6)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并使用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抗心律失常:入院后第1周 600 mg/d;第2周起400 mg/d;第3周起200 mg/d, 维持1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山东绿因药业有限公司), 10 mg/d, 血压控制效果不明显者可加大剂量, 最大剂量为40 mg/d, 连续服药1年。治疗结束后, 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房颤动复发率及慢性心房颤动发生率, 并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B型脑钠肽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慢性心房颤动发生率及住院率比较 所有患者均未失访, 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9例(12.5%),转为慢性心房颤动5例(6.9%),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18例(25.0%);对照组心房颤动复发21例(29.2%), 转为慢性心房颤动18例(25.0%),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29例(40.3%), 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转为慢性心房颤动及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随访结果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后, 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B型脑钠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治疗组患者改善明显, 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同期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随访结果比较( x-±s)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与慢性心力衰竭互为因果, 二者有着共同发生机制, 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尽管目前治疗心房颤动可采用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但对于大多数心房颤动患者来说, 药物治疗仍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2]。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可表现出Ⅰ~Ⅳ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 是目前心房颤动转复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最有效药物, 可以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 同时能够降低窦房结频率和抑制房室结功能, 并且延长房室传导[3]。不仅能够较好地维持窦性心律, 而且能够抑制心房肌的重构。是目前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最常用的药物, 维持窦性心律1年有效率为67.5%~71.8%。依那普利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 可特异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 有研究结果显示 , 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可引起心房结构重构, 促进间质纤维化,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则可减轻心房纤维化与重构,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信号转导通路, 延缓或逆转心房纤维化与重构, 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

综上所述, 在进行常规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 应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组, 两种均未出现明显的严重的并发症, 能较好的维持窦性心律, 降低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率, 改善心脏重构, 且安全性较好, 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1] 赵志勇.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3):167-168.

[2] 梁荻, 于胜波, 赵庆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压积与心房颤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微循环学杂志, 2011, 21(2):50-52.

[3] 闫秀莲, 张梅.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3): 1029-1030.

2014-08-06]

123000 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窦性心依那普利阵发性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