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治疗乳痈成脓期临床观察
2014-09-04沈胡刚顾建伟冯全林金丽燕尹剑云
沈胡刚 顾建伟冯全林 金丽燕 尹剑云
陆明明 龚金星 季 峰 顾芳英 朱 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治疗乳痈成脓期临床观察
沈胡刚 顾建伟△冯全林 金丽燕 尹剑云
陆明明 龚金星 季 峰 顾芳英 朱 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目的 观察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治疗急性乳腺炎成脓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切开排脓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愈合率、伤口愈合时间长短、愈合后瘢痕的大小、愈合后乳房形态是否改变等方面。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有效,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在伤口的愈合时间、愈合后瘢痕的大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治疗急性乳腺炎成脓期具有创面愈合快、瘢痕小、不影响美观的优点。
乳痈成脓期 火针烙洞排脓 九一丹 药线引流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好发于哺乳期妇女,若治疗不当或迁延不愈极易形成乳房脓肿,传统的切开引流不仅愈合慢,而且愈合后瘢痕明显。近年来,本院采用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治疗急性乳腺炎成脓期32例,并与切开排脓引流治疗22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按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纳入标准:符合乳痈成脓期的诊断和中医辨证为毒热炽盛证;年龄20~4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年龄<18岁;妊娠期妇女;有药物过敏史;乳头内陷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糖尿病或精神病者;乳痈尚未成脓者;已破溃伴脓液流出。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处于哺乳期。采用系统随机化法,按就诊先后顺序,交替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年龄22~37岁,平均(29.13±6.22)岁;病程5~35 d,平均(10.51±2.32)d;初产妇29例,经产妇3例;脓肿单房者25例,多房7例;单侧脓肿30例,双侧2例;患侧淋巴结肿大32例;伴有全身症状者22例;伴血象增高25例。对照组22例,年龄21~39岁,平均(28.85±6.12)岁;病程7~ 40 d,平均(11.11±2.25)d;初产妇18例,经产妇4例;脓肿单房者18例,多房4例;单侧脓肿19例,双侧3例;患侧淋巴结肿大22例;伴有全身症状者17例;伴血象增高16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脓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情况,术后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疗组采用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治疗,火针由苏州环球针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直径0.65 mm,药线为九一丹药线,由本院制剂室提供。术前充分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恐惧心理。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穿刺点选择脓腔最低位或波动感最明显处,用0.5%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局部麻醉,边麻醉边抽吸,直至抽出脓液,这样就可以明确火针进针的深度。随后左手固定乳房脓肿部位,右手持烧红的火针,快速由穿刺点直刺脓腔,直至阻力消失伴落空感,随后将火针旋转出针。待脓液流出后再次挤压脓腔,并予刮匙掻刮,尽量刮尽脓腔内残留的脓液及坏死组织,再予生理盐水冲洗脓腔,予九一丹药线引流。每日换药,直至脓尽后,改为0.9%氯化钠注射液纱布条引流。对照组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在脓腔表面及周边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逐层切开直至脓腔,然后两端扩大切口,切口长度与脓腔相当,尽可能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予凡士林纱布填塞。每日换药,予0.9%氯化钠注射液纱布条引流。
1.4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进行愈合率、伤口愈合时间长短、愈合后瘢痕的大小、乳房形态是否改变等方面进行比较。
1.5 疗效标准 按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治愈:症状消失,肿块消散,切口愈合。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及t检验(方差不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愈合率、伤口愈合后乳房形态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获治愈,总有效率为100%,两组疗效相当(P>0.05)。愈合后治疗组32例乳房形态均未改变,对照组22例中4例发生形态改变,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愈合后瘢痕面积及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见表1。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治疗组最小值4 mm2,最大值36 mm2;对照组44 mm2,最大值420 mm2;两组愈合后瘢痕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5~19 d;对照组9~32 d;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愈合后瘢痕面积及伤口愈合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愈合后瘢痕面积及伤口愈合时间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n 愈合后瘢痕面积(mm2) 伤口愈合时间(d)治疗组 32 15.969±8.038△10.781±3.652△对照组 22 181.181±91.161 19.682±5.793
3 讨 论
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其发病急,传变快,若治疗不当或迁延不愈,极易成脓破溃,而成脓期的治疗离不开透邪外出,而火针烙洞排脓正是利用烧红的火针代替开刀而达到“给邪以出路”效果的一种古老方法[2]。该法具有以热引热、引气和发散之功,因而可使火热毒邪外散,达到清热解毒止痛兼具借火助阳而善行气血的效果[3]。火针又名“焠针”、“燔针”,最早见于《内经》,为“九针”之一。晋·陈延之所撰《小品方》最早使用“火针”之名。明·高武著《针灸聚英》论述火针最详,系统阐述了火针的制作、操作全过程的要求、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火针较之于灸法之优点所在[4]。火针烙洞排脓在操作时将引流口烧成的Ⅲ度烧伤呈洞式,伤口表面烧灼后形成焦痂,又能止血,又能引流;操作过程迅速,以最短的时间给患者最小的痛苦;术中组织损伤小,不会损伤乳络,不影响哺乳;术后创面明显比传统切开引流疤痕小、愈合时间短。火针烙洞排脓在操作前应充分与患者沟通,注意心理疏导,家属回避,避开患者的视线,以免引起患者精神紧张,发生晕厥。施针必定要在脓成之后,若乳痈脓未成熟,过早引流则徒伤气血,脓反难成,并可致脓毒走窜。
火针烙洞排脓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火针一定要烧红发亮:此时烧灼力量最强,可以达到最强的穿透力并能止血。遇到深部脓肿时,若一次不能烙透,可反复烧红后再烙,直至烙进脓腔[5]。(2)定位准确:定好进针方向及深度,可以达到最强的引流效果。穿刺点选择脓腔最低位或波动感最明显处,这样有利于引流。同时尽量避免在乳晕处烙洞防止乳漏形成。刺入深度要适中,过浅洞口易堵塞而引流不通畅;过深则会损伤血管神经。当遇到较大或多个脓腔时,在脓腔低垂位可以适当地增加烙洞口数量,以充分引流。(3)针速宜快:动作快可以避免滞针,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为使引流彻底,最好快速进针后将针体转动并稍停留片刻后再退针,这样可以烙出的洞口相对较大,使引流通道更加宽大[6]。
火针烙洞后虽已形成通畅的引流口,但总有脓液或坏死组织残留。所以,一方面挤压,以促残留的脓液排出,另一方面刮匙掻刮,尽量刮尽脓腔内残留的脓液及坏死组织,并反复冲洗。常规放置九一丹药线引流以提脓祛腐,直至脓尽。药理研究表明,九一丹含有氧化铅、汞化合物,汞离子和病菌呼吸酶中的硫氢基结合,病原菌不能呼吸而失去活力死亡。而硝酸汞通过缓和的腐蚀作用将病变组织与药物接触面的蛋白质凝固坏死脱落,起到“祛腐”作用,同时又可避免脓腔过早闭合,使引流通畅彻底[7]。
同时通过上述研究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均全部愈合,说明两种疗法对乳痈成脓期均有疗效。但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比脓肿切开引流疗法愈合时间短,愈合后瘢痕面积也明显小,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乳房外形改变。所以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比脓肿切开引流疗法疗程更短,更能保持乳房美观,更值得推广。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3.
[2] 胡承晓.火针排脓治疗肛周脓肿12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4):369.
[3] 程海英.火针禁忌之我见[J].中医杂志,2007,48(4):303-305.
[4] 邹敏.《针灸聚英》对火针的论述[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68.
[5] 胡承晓,矫浩然,李云平.电火针治疗体表脓肿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1):33-36.
[6] 胡承晓.胡慧明主任医师运用火针烙法治疗疡科病经验简介[J].新中医,2010,42(6):128-129.
[7] 郝素珍.“火针洞式烙口+提脓药捻引流技术”治疗急性乳腺炎(成脓期)的疗效评价[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R271.44
B
1004-745X(2014)11-212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11.071
2014-01-13)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