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现代医学解释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新格局

2014-08-29陈永乐毅敏易惺钱徐克成

江西中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基础理论中医学

★ 陈永 乐毅敏 易惺钱 徐克成

(1.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广东 广州 510665;2.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4)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已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中医学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完善、最系统、最具影响力的传统医学之一,在与现代医学结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1]。用现代医学知识、科学技术解释、研究中医基础理论能够完善中医基础理论的血肉。这一方法是治疗“中医是人类文明早熟品”的可行方法之一。

但这一方法亦饱受部分中医学者的争议,许多学者认为中西医无法结合[2],中医基础理论不能够用现代医学解释。这似乎有合理的一面,岂不知,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来就有其包容性特点。本文通过“新事物”、“否定观”、“发展观”等哲学思想说明这一新思路的可行性,并列举数个西医解释中医的成功案例。

1 从与智者的邂逅说起

2012年6月,作为太湖文化论坛中医药文化发展(南昌)高级别会议的志愿者,笔者有幸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George F. Smoot进行交流。一下飞机,他便取出一包清热解毒颗粒。他说最近有些感冒,他的翻译在中国买了这个药,效果非常不错,还饶有兴致地向我介绍了他所了解到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在聊天过程中,当我说及中医学是“alternative medicine”时,他连连说“no”。他说出了让我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观点:中医(将)是主流医学,现代医学才是替代医学。智者的博学和先知赢得在场人的惊异和喝彩。在聊及中医及西医的区别时,我向他介绍了我的想法:即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具有相通点。试想:一个病人坐在医师的面前,无论是中医师还是西医师得到的客观临床表现都是来自于同一个病人。通过两种医学的治疗,病人痊愈以后,其机体都是达到了“阴平阳秘”或者说是“内环境稳态”。虽然我们不是同一学科,但这一观点亦得到他的肯定。

图1 与George F. Smoot“握手”。其实是他按压我的合谷穴,并饶有兴致地说:“我知道指压这个穴位可以治疗头痛。”(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生于1945年2月20日,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2006年诺贝尔奖得主。在智力竞赛电视节目Are You Smarter Than a 5th Grader?中获得100万美元奖金。)

2 中医解剖学

解剖学作为医学基础是医学起源的根本之一。“没有解剖学,就没医学”。中医解剖学的落后,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之一。但是认为中医没有解剖学,就大错特错了。“肺……其色白”,无论是胸外科手术打开人体的胸腔,还是动物实验需要剪开白鼠的胸腔,我们都看到了明明白白的“白色”肺脏。现代解剖学认为肺是“粉红色”,其实是根据肺部血管丰富而人为定义的不符合事实的无稽之谈。再如“肺司呼吸”,“心主血脉”,“胃者,水谷之海”这些都是基于解剖学的事实。

图2 中医解剖图

中医学认为脾是与消化功能密切联系的,这成为受西医攻击的一方面。事实上,《难经·四十二难》中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清代叶天士明确指出“散膏”即为“胰腺”。后代医家多赞成叶氏之说[3]。所以说,导致这个错误很有可能是语言翻译的错误。个人认为,脾是pancrease,而错翻译成spleen。

有学者认为中医学的脏腑更注重表述其功能。笔者赞同这一观点。但不能否认,岐黄等先知是通过肉眼实实在在地去观察五脏六腑,再进一步将其功能结合在一起进行更深入的发挥。如果没有“唯物”的脏腑观察,是不会形成中医基础理论的。如果上去就谈人体看不见的功能(古代),否认解剖学,那是唯心主义。我们必须正视中医解剖的落后,清代王清任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书中提及对古代解剖错误认识的纠正。今天看来,王清任的书又是错误百出。科学的发展就是遵循哲学的“否定”观,只有不断地否定,否定之否定,科学才能够进步。

3 现代医学解释中医基础理论举例

在中医整体观理论中,按照五行理论,肺与肾是相生关系。在病变的状态下,有“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等密切联系。王光义等[4]通过气机、水液代谢、经脉络属与现代医学肺与肾在呼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疾病的原发与继发等方面有相互代偿的作用,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尿毒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变解释得淋漓尽致。例如呼吸与肾脏代谢在酸碱平衡中的作用正是“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的体现。尿毒症期患者出现尿毒症肺、尿毒症胸膜炎及肺钙化,肺部X线检查出现“蝴蝶翼”征,病理上以肺水肿为主,肺泡上有富含纤维蛋白的透明质膜形成,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正是“咳嗽而烦怨者,是肾气之逆也”的典型疾病。

如果将肾上腺、性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理解为“肾精”,则它们在骨骼发育、代谢中的现代医学研究则很好地解释了《黄帝内经》中一句“肾主骨”的理论[5]。“肾为先天之本”,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染色体11p13等的基因畸变导致的罕见遗传性家族性肿瘤综合征:WAGR综合征(Wilms瘤-无虹膜-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智力发育迟缓综合征)[6]。

《黄帝内经》中“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等重要的中医理论,早已为广大的中医工作者熟知,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张婵等[7]通过肝脏的物质代谢(维生素A,肝细胞生长因子,脂类,钙、镁、锌、硒等物质的代谢)、病理生理联系(糖尿病眼病,甲亢,Wilson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肝开窍于目”这一理论作出了合理的诠释。

中医学理论认为,“肺乃娇脏”。千百年来,这一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韩立民等通过系统地收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多发病例如结核、肺炎、肺癌等的流行病学资料,从“肺”病相对于其他脏腑疾病的高发病率,以及预后情况更差等方面加以整理,籍以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充分认识“肺乃娇脏”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将极大有利于临床实践。例如,长期卧床病人,我们要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下肢骨折的病人以及临床产科,我们要积极预防肺部栓塞。卵巢绒毛膜癌的患者,我们定期复查胸片,以防癌症的肺部转移。掌握了肺乃娇脏这一规律,利于我们预防当代爆发的急性传染病,更利于我们认识肿瘤的肺部转移等问题[8]。

4 坦然接受新方法、迎接挑战

有人说,中医学是人类文明的早熟品。笔者觉得这句话非常精辟,并管中窥豹地得出两层含义:第一,中医基础理论是正确的,中医药治疗是有效的,中医是珍贵的。第二,作为早熟品,她有着早熟的病态。例如儿童的心理早熟,虽然思想上有与成人的相似点,但阅历不丰,生理功能没有发育健全。中医基础理论也是一样,虽然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但是由于其建立在2000多年以前(以《黄帝内经》为标志),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看来,其不够“细致入微”。当然,当今细致入微的研究已经初见端倪,例如“血瘀证”、“肾虚证”的研究,“络病学”的发展等。这些理论的现代医学研究丰富了中医基础理论的血肉。

博览群书的毛泽东对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很多励志的名言。例如“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学习外国的东西,是为了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中医药凭借其自身的魅力,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认可。每每和国外医学工作者提及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学说,他们常常会兴奋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正验证了那句典籍:“不知易(阴阳),不可为良医。”然而,许多国内的中医专家,却固步自封,不愿意用现代医学解释中医的正确理论,强烈反对“小白鼠”实验。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哲学告诉我们,新事物,总有比旧事物先进的地方。纵然新事物不够完美,有需要修正的地方,但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9]。那种无力的反对,也无法阻碍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的历史车轮。

5 中医学能够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如果单纯地用现代医学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正确性,似乎除了坚定对中医科学性的信任以外没有其他用途。就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样,现代医学能够丰富中医基础理论的血肉,中医基础理论亦可以指导现代医学的正确发展方向,两种医学必然能够相辅相成。例如现代医学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等有着许多共同的基因突变(如P53,sac,sis等),酶学改变,其发病机制也通过共同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并且流行病学的研究也证实: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癌症的患病率增加;在绝大多数癌症人群中,也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哈佛大学Folkman生前的肿瘤血管学说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10],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也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相当于中医的“活血化瘀”。有趣的是,现代医学证明,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在一定程度上治疗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11]。由于多种客观事实,笔者是朱丹溪滋阴派的“粉丝”,笔者将这些老年性疾病与人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紧密结合在一起。如这一假说成立,则可以采用“滋阴去火”的治疗原则,防治这些老年性疾病。这一假说的证实,必然有助于“异病同治”理论在临床执简驭繁地运用。

图3 右侧乳腺癌在PET-CT下成高代谢病灶。由于癌细胞相对于人体正常组织,代谢活跃,糖酵解功能比率高,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这符合中医阴阳学说中对“阳”的定义。可以将癌症包块理解为相对于人体的“阳”体。大脑组织亦呈现出以糖酵解为主的高代谢区域,而大脑在中医学理论中被认为是“清阳之府、诸阳之会”,与肿瘤之阳体特性在PET-CT图像下不谋而合。

6 小结

用现代医学解释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现代化的重点之一,也是中西医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中医学错误地方,可以予以谨慎地否定。我们也会发现许多深奥的不能理解的内容,例如“肺主皮毛”、“提壶揭盖”用药法、经络实质等。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总有揭示其面纱的时候。

毛泽东认为“西方的医学和有关的近代科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学、化学、解剖学等,这些近代的科学都要学。但是学了西医的人,其中一部分又要学中医,以便运用近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整理和研究我国旧有的中医中药,以便使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而今,用西医解释中医的新方法已经初见成果,这一新医学的时期即将拉开帷幕。

最后,支持这一观点和不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都是存在的。我想,支持和反对也是阴阳的两个方面,这两个阵营有矛盾,却又相生。如果所有学者都支持现代医学可以解释中医基础理论,那么这一话题就没有讨论的舞台,这一方法有错误的地方也得不到纠正。

[1]沈双宏.如何建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路——《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教学体会[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4):58-59.

[2]门九章.中西医结合的现实思想与实践——中西医结合的文化科学思考[J]. 医学与哲学,2001,8(243):49-50.

[3]张燕,王镁.中医之脾在糖尿病中的发病机制浅探[J]. 中医药信息,2012,29(2):7-8.

[4]王光义,陈永,蔡静,等.肺与肾关系理论的中西医结合理论认识[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478-1479.

[5]陈永,周平,张婵,等.从内分泌学解释中医的“肾主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350-351.

[6]陈永,陈荣良,李彦斌,等.从中医学角度认识Wilms瘤-无虹膜-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智力发育迟缓综合症[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5):45-46.

[7]张婵,陈永,杨梅,等.现代医学角度解释中医的“肝开窍于目”[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33-235.

[8]陈永,韩立民,陈荣良,等.从流行病学角度认识中医的“肺乃娇脏”[J]. 国际呼吸杂志,2012,33(5):145-148.

[9]郭爱国.新事物与新生事物之辨析[J]. 鞍山钢铁学学报,1997,20(4):60-61.

[10]Naumov GN, Folkman J, Straume O. Tumor dormancy due to failure of angiogenesis: role of the microenvironment[J]. Clin Exp Metastasis.2009,26(1):51-60.

[11]Hector A. Arango, Suzane Icely, Willians S. Roberts et al. Aspirin Effects on Endometrial Cancer Cell Growth[J].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01,97(3):423-427.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基础理论中医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温胆汤在现代医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