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特点的对比研究
2014-08-29臧海英李涛刘素佳张晗刘宏顺
臧海英 李涛 刘素佳 张晗 刘宏顺
·论著·
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特点的对比研究
臧海英 李涛 刘素佳 张晗 刘宏顺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特点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筛查冠状动脉斑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2例中年受检者,105例老年受检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分析受检者图像并统计冠状动脉斑块类型、数目及受累节段并进行比较。结果中年组斑块总数393个,钙化斑块166个,混合型斑块174个、软斑块53个,各占斑块总数的比例是42.2%,44.3%,13.5%。老年组斑块总数587个,钙化斑块336个,混合型斑块219个、软斑块32个,所占比例分别是57.2%,37.3%,5.5%。中年组与老年组在三种类型斑块个数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钙化斑块及软斑块最常受累节段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有明显特点,冠状动脉CTA能准确的筛查冠状动脉斑块。
冠状动脉疾病;中年;老年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有较大的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螺旋CT技术的进展,尤其是64排螺旋CT及其相关后处理软件的出现和完善,使得利用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成为现实。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的特点及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在筛查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保定市第二医院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207例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按年龄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中年组(n=102)和老年组(n=105)。年龄35~59岁受检者纳入中年组,其中男74例,女28例;平均年龄51岁。60岁以上受检者纳入老年组,其中男53例,女52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6岁。
1.2 仪器设备 利用Phillips 64排128层螺旋CT,双筒高压注射器。
1.3 主要药品 碘海醇(30 mgI/100 ml),倍他乐克(50 mg/片)。
1.4 冠状动脉CTA检查方法
1.4.1 检查前准备:所有患者检查前心率控制在≤70次/min,对>70次/min的检查者给予倍他乐克50~100 mg口服。检查前对检查者能进行呼吸训练。
1.4.2 技术参数:冠状动脉CTA扫描使用管电压120~140 kV,管电流 800~900 mAs,重建层厚0.67 mm,重建间隔 0.33 mm,螺距0.14,回顾性重建时相75%R-R间期。
1.4.3 增强扫描:根据受检者体重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65~85 ml,流率5 ml/s,随后以同样流率注射0.9%氯化钠溶液40 ml,采用Bolus Tracking软件监测升主动脉CT值变化,当升至100 Hu时自动触发CTA扫描程序,于5 s后正式启动扫描,扫描前嘱患者吸气后屏气。
1.5 图像处理及测量统计方法 遵从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将冠状动脉分为16段。将冠状动脉斑块按所含成份分为钙化斑块、混合型斑块及软斑块。根据薄层重建图像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成像(Curve)及容积再现成像(VR),观察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及所在节段并记录,统计钙化斑块、混合型斑块及软斑块数量、最常受累节段、单支及多支病变例数,将上述中年组及老年组数据进行对比。
1.6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数量的比较 老年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数量明显多于中年组(P<0.05)。软斑块数量明显少于中年组(P<0.05)。见表 1。
表1 2组不同性质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数量比较 个
2.2 2组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最常受累节段的比较 中年组钙化斑块最常受累节段是第6段(30个斑块)。混合型斑块最常受累节段是第6段,共检出54个斑块。软斑块最常受累节段是第6段,共检出13个斑块。钙化斑块最常受累节段分别是第2段(61个斑块)。混合型斑块最常累及节段是第6段(64个斑块)。
2.3 2组冠状动脉主干硬化斑块数量的比较 中年组最常受累的冠状动脉主干是前降支,共检出170个斑块,其次是右冠状动脉共检出111个斑块,最少受累的是回旋支共检出65个斑块。老年组最常受累的冠状动脉主干是右冠状动脉(196个斑块),其次是前降支(158个斑块)。最少受累的是回旋支(85个斑块)。见表2。
表2 2组冠状动脉主干硬化斑块数量的比较 个
2.4 2组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数量的比较 中年组单支病变36例,占受检人数的35.3%。多支病变66例,占受检人数的64.7%。老年组单支病变35例,占受检人数的33.3%。多支病变70例占受检人数的66.7%。见表3。
表3 2组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病例数量的比较 例(%)
3 讨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年人群与老年人群在三种类型冠状动脉斑块数量上有明显差别。Chu等[1]在对2型糖尿病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分析结果表明随年龄增加,钙化斑块所占的比例在增加,非钙化斑块比例减少。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发现老年人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数量所占比例较中年人明显增大,然而软斑块数量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年组,但仍需要扩大样本量及完善细化分组方法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果证实中年人群斑块最常分布于前降支近段。然而60岁以上老年人钙化斑块最常分布于右冠状动脉中段,软斑块最常分布于右冠状动脉近段,与中年人有一定区别。与Kolodgie等[2]研究结果相似,他的研究也证实易损斑块多在冠状动脉的近段被观察到。Ha等[3]对112例无症状年轻成人[年龄(35.6±3.7)岁]冠脉斑块的研究证实最常发生病变的是前降支近段(60%),最常见的斑块类型是混合性斑块所占比例约47%,软斑块及软斑块各占27%,与我们的结果相似,我们的研究证实35~59岁中年人群最常见冠状动脉斑块类型是混合性斑块,混合性斑块属于易损斑块,并且最常受累的节段是第6段(即前降支近段)。Chu等[1]曾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前降支(35.8%)和它的近段(19.1%)最常受累,钙化斑块最常见(48.8%),其次是混合性斑块(38.1%),斑块分型在性别之间无差异。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中年人群还是老年人群,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累及多支病变人数明显多于单支病变人数,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在分布上有一定的共同点。有关冠状动脉斑块影像与病理学最新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滋养血管新生成血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及并发症中有重要作用,滋养血管新生成血管破裂可以导致斑块内出血,在非狭窄及非钙化狭窄斑块中滋养血管的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在钙化狭窄斑块中滋养血管密度是最低的[4]。因此准确的区分易损斑块在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混合性斑块及软斑块都属于易损斑块,有效的鉴别易损斑块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预防及干预治疗有很高的指导意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可以较好的区分冠状动脉斑块的类型、形态、狭窄程度及所在位置,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预防及干预治疗提供必要的帮助。
1 Chu ZG,Yang ZG,Dong ZH,et al.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symptomatic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evaluation with CT angiography.Cardiovasc Diabetol,2010,9:74.
2 Kolodgie FD,Burke AP,Farb A,et al.The thin-cap fibroatheroma: a type of vulnerable plaque: the major precursor lesion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Curr Opin Cardiol,2001,16:285-292.
3 Ha EJ,Kim Y,Cheung JY,et al.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asymptomatic young adults: its prevalence according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the CT characteristics.Korean J Radiol,2010,11:425-432.
4 Gossl M,Versari D,Hidebrandt HA,et al.Hildebrandt.Segmental heterogeneity of vasa vasorum neovascularization in huma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10,3:32-40.
10.3969/j.issn.1002-7386.2014.22.037
071051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CT室(臧海英、李涛),医疗保险办公室(张晗),神经内科(刘宏顺);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刘素佳)
R 541.4
A
1002-7386(2014)22-3452-02
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