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识字兴趣 唤醒识字自觉
2014-08-29周素娟
周素娟
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唤醒。唤醒什么?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向真、向善、向美的自觉——唤醒成长的自觉,并使之成为习惯,成为生命自觉。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理所当然也应该从“培养识字兴趣,唤醒识字自觉”入手。
一、激发识字兴趣,让学生爱上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不知不觉地爱上识字。
1.和汉字交朋友。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将生字形象地称为“生字宝宝”或“生字小精灵”等,亲切自然的称呼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打招呼的过程,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起来。
2.变换形式——“玩”中学。
(1)故事联想识字。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长久地保留在头脑中。如,学习“染”字时,由于笔画较多,易出错,可以给学生讲故事:古时候,虽然科学技术还没有这么发达,但是人们追求美的心愿却一点不比我们少。为了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他们把染缸支起来,在下面放一些柴火,加水烧热之后,再把织出来的白布放进染缸里,经过九次浸泡晒干,最后人们用这些色彩明丽的花布做出了漂亮衣服。边讲边依次把“三点水、九、木”板书在黑板上。通过故事联想,把识字和故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增强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2)编儿歌或顺口溜识记生字。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是识字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如,教学“碧”字时,编成顺口溜:“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教学“高”字时,编顺口溜:“一点一横长,方砖顶着梁,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教完“晓、侥、挠、浇、烧、跷、翘”,适时出示儿歌:
日出晓鸡鸣报晓我知道
人来侥侥幸取得不牢靠
手来挠不屈不挠精神好
水来浇肥水浇花长得高
火来烧烧菜做饭好味道
加羽翘当心板凳一头翘
足来跷跷腿跷脚踩高跷
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二、掌握识字方法,学会识字
识字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更主要的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与规律,学会识字。
1.归类识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义功能。如,在“江、河、湖、海”“跑、跳、蹦、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让学生分析并区分三点水和足字旁的表义功能,引导学生发现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和足字旁的汉字了。在此基础上小结规律: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声旁表字音,形旁表字义。
2.形象识字。
遵循汉字的造字原理,使用“说文解字”的方法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习汉字化难为易,而且明白字的形义关系,懂得汉字为什么这么写,当这个讲,须这样用,要这么读。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增强区别辨析汉字复杂现象的能力。如“羊”:点撇像羊角,三横像羊身上长长的羊毛,最后一竖像一条羊尾巴,非常形象生动;“眉”:眼睛的上方;“王”:最早的“王”字像大斧形,象征着帝王的权力。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将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
3.比较联系识字。
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同时出现,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如,学习“她”字,可与“他”“地”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让他们总结出:这三个字右边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人”,女人“她”是“女”,“地”是“土”。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4.动作表演识字。
在教学某些动词时,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让学生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5.游戏识字。
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共性,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如字图对号“贴膏药”、组字游戏“补补丁”、改错游戏“找地雷”、复习巩固“打扑克”等,学生既识了字,又玩了个痛快。如,学习合体字后,设计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6.编谜语识字。
除了编谜语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如,教学“闪”字时,先引导学生把字拆分成“人”“门”,在教师的动作暗示下,学生心领神会,编出了谜语“人很快进了门”,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又如,“兽”字是学生容易写错的一个字,教学中,先让学生把字分解成四部分,再引导学生联想到野兽的特点,学生编成了谜语:“头上两只角,整日田里跑,张着一大口,凶猛又可怕。”学生学着编谜语,一定会认真分析字形,抓住特点。这样的过程,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在轻松的气氛中,难点得以化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体验识字快乐,主动识字
1.就地取材,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舞台。
校园里的“杜诗”长廊、名人名言、班规班风、黑板报、公告栏;街道上的广告、招牌;超市里的海报、商标……这些都是随手可得的免费识字资源。教师就地取材,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学生,不仅扩大了识字量,增进了对汉字不同表现手法的了解,提高了识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留心生活的好习惯。同时,对这些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课堂,使学生不断地体验到识字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成长与进步,更加主动地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拓展更为宽广的识字领域。
2.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识字”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热情。
结合“遨游汉字王国”综合实践课,通过开展“汉字的起源”“书法作品欣赏”“错别字闹笑话”“火眼金睛纠错字”“找谐音歇后语”等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与热情。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采取竞赛方式,定期举行“识字大王”“汉字达人”比赛,把识字演绎成一个个饶有兴趣的比赛,一项项喜闻乐见的趣味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识字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快乐和幸福。
四、养成识字习惯,自觉识字
1.在课外阅读和习作中培养学生自觉识字的习惯。
识字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尤其要抓好一年级的起步。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了拼音,认识了一些汉字。引导学生在拼音的帮助下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识字习惯的好办法。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注音读物,只要有空余时间就让他们拿出来读,并通过班级博客,开展 “好书转转”活动,都把自己读过的好书贡献出来,相互间调换阅读,每天坚持20分钟的亲子阅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认识巩固了许多汉字。同时,拼音学完后,着手让学生练习写小日记。从写词到写句子,从写一句话日记到写两句、三句,当大部分学生能从写几句话到写一段、两段话时,采用 “流动日记”的形式,让学生在欣赏日记的同时巩固识字。当学生能独立读一首儿歌、一个小故事、一篇小日记时,内心会充盈着无限的喜悦和幸福,自觉识字的意识也不断加强。
2.突破课堂的束缚,鼓励学生广泛识字。
突破课堂束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开动脑筋,广泛识字。如,开展“晒晒我读过的书”“读书沙龙”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字,联系上下文猜字、查字典的习惯;开展“食品推介”“玩具推介”“小商品推介”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买商品时认真阅读商品说明的习惯;开展“街头错别字大调查”“规范汉字总动员”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汉字、规范书写的习惯,等等。让识字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强化学生自觉识字的意识,逐步养成自觉识字的习惯。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变枯燥为生动,变单一为多样,变呆板为活泼。让学生爱上识字,不断获得识字的快乐体验;主动识字,养成自觉识字的习惯;感受汉字的魅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