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

2014-08-28赵立君李凤娥

河北中医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强心西医心率

赵立君 李凤娥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心内二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强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

赵立君 李凤娥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心内二科,河北 唐山 063000)

穴位贴敷法;心力衰竭;中药疗法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因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脏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心脏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2012-08—2013-07,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强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并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3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78例均为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0岁,平均(57.4±9.9)岁;平均心率(71±10)次/min,平均体质量(62.3±11.2)kg。对照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40~70岁,平均(59.6±9.7)岁;平均心率(72±11)次/min,平均体质量(61.5±10.7)kg。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内科学》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选择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型证者。排除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过敏体质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如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强心药物等,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心率控制在60~75次/min。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心贴穴位贴敷治疗。取穴:膻中、虚里、内关(双侧)、心俞(双侧)、厥阴俞(双侧)、肾俞(双侧)。强心贴药物组成:桂枝15g,细辛6g,芥子4g,红花10g,红参10g,泽泻10g,鹿茸6g。共研细末,姜汁调匀,取适量涂匀于一次性穴位贴,隔日贴敷1次,每次每穴贴敷6h。

1.3.3 疗程 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采用惠普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

1.5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控制,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6个月内住院天数<3d;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6个月内住院天数≥3d,<7d;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6个月内住院天数≥7d;加重:心功能恶化,出现恶性临床事件,如急性心力衰竭、多脏器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2]。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40例,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80%;对疗组38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65.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6min步行距离、LVEF及LVEDD变化比较 见表1。

治疗组(n=4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8)治疗前治疗后心率(次/min)71.0±10.068.0±11.072.0±11.070.0±12.0收缩压(kPa)16.9±1.616.9±1.716.8±1.916.6±1.6舒张压(kPa)10.9±1.210.4±1.211.0±1.110.6±0.9体质量(kg)62.3±11.263.5±11.261.5±10.761.8±10.56min步行距离(m)211.0±45.0309.0±64.0∗△203.0±37.0235.0±52.0∗LVEF(%)31.0±7.835.7±8.5∗△30.5±8.333.5±7.7∗LVEDD(mm)66.1±4.562.2±4.7∗△65.6±4.264.4±4.4∗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LVEF及LVE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min步行距离及LVEF均明显增加,LVEDD减小,且治疗组治疗后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近年来西医治疗心力衰竭有了很大的进步,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及心脏移植等方法可降低其病死率。但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较差,病程长,需反复住院及长期治疗。同时伴随衰老,老年患者更易出现与心力衰竭相关的多种临床症状,如四肢发凉、胸闷气短、疲倦、乏力、腹胀纳差、恶心、便秘、水肿、尿少及情绪低落、失眠多梦等,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预后。因此,如何尽早地预防和改善心功能,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心水、喘证、心悸、水肿等范畴。《灵枢·经脉》指出:“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素问·举痛论》言:“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金匮要略》言:“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水停心下,甚者悸,微者短气,恶水不欲饮。”《血证论》则进一步阐明“血积既久,其水乃成”,“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也”。由此推论出心气、心阳不足,导致血瘀,血瘀又进一步引起水停心下,从而引发心悸、咳喘、水肿等一系列症状。本病以心之阳气虚衰为本,血脉瘀滞、水饮内停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宜温阳化瘀,利水强心。我们所用强心贴中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有助心阳温化水饮的功效;细辛散寒行水,治痰饮咳逆;芥子性温,可温中散寒,利气化痰;红花活血化瘀;泽泻利水渗湿;红参大补元气;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取穴膻中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之病变;虚里为胃之大络,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是宗气汇聚之处,为十二经脉气所宗;内关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凡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疾病征皆取本穴,亦可治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气滞血瘀等病征;心俞散发心室之热,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背部湿热水气,一方面散发热量循膀胱经向上传输,另一方面水湿散热冷降后循膀胱经下行,刺激此穴可治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梦遗、盗汗等;厥阴俞主厥阴之气,为心主之包络,可以治疗疾病性气喘,具有止咳功效;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肾为一身之本,生命之根,人的生长发育、疾病和衰老均与肾气的盛衰有直接关系,肾强则精气足。诸药配合采用穴位贴敷,共奏温阳化瘀之功效,并激发经脉之气,协调脏腑功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最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强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口服药物的种类及数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17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本文编辑:石 康)

赵立君(1976—),女,副主任医师,学士。从事中西医心内科临床工作。

R244.9;R541.61

A

1002-2619(2014)10-1517-02

2013-08-02)

猜你喜欢

强心西医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益元强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LVEF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