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题材小说中人性的回归

2014-08-27张巧玲

企业导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张贤亮

张巧玲

摘 要:文章通过对比西戎《姑娘的秘密》及张贤亮《绿化树》的人物形象,试图探讨从十七年时期到新时期,农村题材文学作品中人性的回归。

关键词:农村题材小说;西戎;姑娘的秘密;张贤亮;绿化树

《姑娘的秘密》是山西“山药蛋派”文学代表作家之一西戎1959年所编的短篇小说集,内收录作家在1954年至1958年在“赶任务”的情况下写成的九篇小说,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大跃进”、农村两条道路的大论辩等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改造运动,也集中笔墨表现干群矛盾、公私矛盾、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取舍、先进与落后思想的斗争等一系列在农村土地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种种问题。西戎笔下诞生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但总体而言显得刻板、单薄、类型化,抛却了人性的固有光辉,暴露出在政治标准下的“自私”与“恶劣”。

小说集里大致描摹了几类人物:一是团结群众、主持公道、明理恭让的党的好干部:如《纠纷》里的老贾;《麦收》里的社长张云山;《两涧之间》的吕焕玉。这些社长以“党性”和高度政治觉悟开导群众、组织生产、调解矛盾。二是充满血性、朴实倔强,在农业合作化道路上走在前沿的标兵:如《麦收》里的生产队小队长孙宝生;《女婿》里为组织和集体抛洒青春热血的年轻夫妇锁柱和青枝;《盖马棚》里一片热心为工作、急脾气的牛三虎;《两涧之间》的胜利社社长刘来虎。这些人物在劳动生产中扮演领头羊角色,又常常作为深明大义、觉悟更高的领导者教育、感染的对象,衬托出后者形象的伟岸和高尚。三是积极拥护政策、为集体益处现身说法的农民:如《宋老大进城》中的宋老大。四是深明大义、贤惠能干的女干部:《纠纷》里的李秀英;《盖马棚》里的秋香;《两涧之间》的吕月菊。这些女干部是女性利益的代表和争取人,也是男干部与男群众的调停人。五是质疑政策、思想“保守落后”的顽固小农:如《麦收》里固守自留地不肯入社的孙老汉;《盖马棚》里的德厚老汉。这些拖人民群众后腿的“破坏分子”对当时一波接一波的社会改造运动既心怀畏忌,又严防死守,生怕自己最后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实际上,上述几种类型的人物形象的区分标准十分简单,即对社会主义在农村的一系列改造的拥护程度。觉悟的高低、合作的程度、态度的端劣无不是相对于政治性而言。作家凭借着政治标准去塑造、捏造、改造现实人物,缺乏艺术真实。有些情节的描绘实际上是夸大其词的:如《女婿》一篇,描写水库工地上集体劳动的盛况:“红旗下面,做工的人群,黑压压的一片,喊着,唱着,那股子干劲,好像早已忘记了现在是冰雪满地的黑夜”,这些描写倾向于表现和谐的一面,吹响集体光荣的号角;同时夸大人的主观感受,把每个人对集体劳动的感受同化成自豪的、昂扬的情绪,把光辉投射到每个人物心里。

相较于《姑娘的秘密》把人性压抑下去、把党性高扬起来,将文学的视野聚焦到社会建设、政治运动中去,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教育群众的创作思路和模式,新时期的文学创作重新把文学的焦点对准人自身。

张贤亮的《绿化树》探讨了人性的问题,反映个体反思痛苦经历、找寻生活意义的过程。《绿化树》的农村背景设在了西北黄原地区。条件艰苦、资源贫乏的黄土地上,一种逃脱不了的宿命感、加在人身上深重的劳动和苦难迫使人去思索、去应对。主人公“我”名叫章永璘,是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甚至曾经有过朦胧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经过‘苦难的历程,最终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这是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总体构思,而在《绿化树》中,人物的厄运才刚刚开始。张贤亮写复杂环境中复杂的人性,写尽知识分子敏感矛盾的内心世界。对人性剖析的笔墨集中在四个人物身上:章永璘、海喜喜、马缨花、谢队长。在这些人物身上,作者也大胆展现人和生活的关系,表达爱恋、怜悯、仇恨、厌恶、卑劣、高傲、不羁、粗野、敏感、直率、纯真、坚强、脆弱等一切或美好或丑恶的人类情感。

章永璘比起身边的劳改犯或当地农民,最大的劣势就是他卑屈的地位,他出身不好,写过“反动日记”,家境贫寒,没有任何人脉和资本,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反得漠视和鄙夷。只有马缨花给予他同情、怜惜以及对知识的敬意,以致其慨叹“这种意义只有我才体会得到。这就是人的正常生活的恢复:不是出世,而是又回到人的世界中来”。章永璘时常在流动的意识里探寻人生的意义、社会的出路。这是不锈蚀的脑袋里才能流淌起来的智慧。而马缨花,开着“美国饭店”,时常利用姿色为自己添置标准之外的粮食,救济了“我”,同时坚守底线。她是机智的骗子。在与“我”的爱情里,她直露、率真、“浓得化不开”的感情和充满智慧又粗野幼稚的性格激起了“我”的无数思考。

从《姑娘的秘密》到《绿化树》,人的精神风貌从隐藏到显露,人的思想感情从单一到复杂,人的关注焦点从世界外部到内心深处。人与人之间从干群关系、合作关系到精神交流、婚姻恋爱关系,文学找到了自己的意义:那就是挖掘人的意义,人生的意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性的回归”。文学探究人生,人性将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西戎. 姑娘的秘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2] 张贤亮. 绿化树[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4.

猜你喜欢

张贤亮
我没有和张贤亮合过影
欺诈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不听课的尊重
张贤亮:黄土地上成就人生传奇
张贤亮:最会“玩”的中国作家
他来了,又走了
张贤亮
“零零后不知张贤亮是谁”有错吗?
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