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器乐演奏技术与练习方法的关系

2014-08-26高伟

艺术评鉴 2014年14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

高伟

摘要:在艺术门类中,器乐演奏可以说是一门高级别、高智商的技能训练,如何提高和巩固演奏的水平,是靠长时间的实践练习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合理方式来达到的。练习方法与巩固提高演奏技术有着紧密的关系。练习效率是每个演奏者所终生追求的,练习方法的得当直接关系着效率的提高,合理科学的练习方法是效率提高的前提保证,是演奏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更是演奏技术理论形成与演奏风格定性的主要前提条件。

关键词:器乐演奏 练琴方法 学习方式 演奏意识 演奏思维

谈及练琴方法,是笔者在习琴多年后,从老师的教导与自我观察实践中不断认知,进行总结,从而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练习方法的合理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曾经的玩命苦练,可效果确实属一般,我们也经常效仿前辈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精神,可如今在钢筋水泥霓虹璀璨的城市中,在网络、手机、媒体、逛街购物诱惑下的浮躁生活中,又有谁真正能做到前辈们的刻苦精神。那么我们现在更应该重视练琴的方法,提高练琴效率。我们身边不乏有痛苦于此的人,练琴刻苦,付出多余别人一倍的辛苦,却事倍功半,最终被冠以“笨蛋”被称为“低能”的名称,时而久之自信全无,影响着以后的全部生活。这种痛苦笔者认为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过,只是看如何调整,如何转变学习观念与方法,这就是练琴方法的重要性。

在艺术行当里,类似歌唱家突然失声,演奏家突然失技的事情常有发生。在强烈的音乐冲动下和盲目地演奏心里与生理满足的情况下,往往忽视技术的合理运用,演奏系统就会混乱,一旦失技在想重新恢复是非常难的,必须对演奏整体结构重新审视,重新塑形巩固,才能合理的、理性的演奏,这就是练琴方法的得当与演奏理论形成与巩固的内在关系。

练琴方法、学习方法方向是统一的,也具有相互检验的辩证关系。谈及方法,笔者认为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合理与不合理,得当与不得当的区分。在音乐风格上,对于音乐的处理就会有各种技术要求,比如戏曲音乐、传统音乐、流行音乐、移植的西方音乐等都会有不同的演奏方法去诠释音乐风格。有不少人改方法几乎贯通整个学习生涯,所谓“改”就是否定之前,重新对演奏技艺与思维记忆输入新的系统,拿出大把时间与精力,可想而知是非常困难的,也多有自从改了方法后便不会演奏之说。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机能特质,合理的运用从而形成适于自己的演奏框架与系统。那么从笔者自身三弦演奏专业浅谈两点对于器乐演奏的练习方法。

一、强调练习的整体构架与系统性

立足于整体架构,强化技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能动性作用,强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右手“弹挑”“滚奏”“遥指”等,左手“按”“揉”“沾”“打”等技术的内在联系,从观念与技术理论上对各子系统做以区分,避免演奏中的技术概念混淆。任何一个独立技巧的优劣以及各个技巧之间所构成的作用关系的合理与否,都会对整个系统的质量及稳定性发生影响。

(一)注重思维记忆训练

音乐是感性的,技术是理性的,无论音乐的激情恢弘,浪漫委婉,滑稽幽默,都离不开理性技术的支撑,在赋予音乐感性思维的同时,一定保持着技巧的理性思维把握,这样就会稳定演奏状态,减少演奏的失误率。在我们的习琴过程中不乏有看着电视看着杂志练琴的经历,这样只会锻炼肌肉的发达,却对技术理论系统的记忆造成混乱,就会发生练琴不进步,反而越来越差的后果,练琴不是体力活动的锻炼而是大脑对动作要领的思维记忆,从“弹挑”来说,都认为非常简单,只是简单地把它当做机能训练,而不认真练习,那会发生每一次“弹挑”的技术动作都不会统一,每一段时间都不一样,这样就造成了演奏不稳定,失误率高等不好的状况。如果不认真对待技术训练,在练习过程中,就会不断地重复锻炼不合理的技术动作,久而久之,不合理的动作就会把正确的演奏方法冲击垮。任何演奏技巧的练习,都应转变为大脑对技术动作巩固记忆练习的观念,保证百分百的动作准确率,不断稳定与巩固,而不能盲目的练习。

深入就是练琴的的细化性,拿滚奏而言,在很多教科书上都解释为:弹跳的加速就是滚奏,既滚奏﹦弹跳的加速。这无疑从动作的性质,动作的机制,动作的训练,及影响的描述都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误区。我们一味的追求快,这种练习过程中体力透支,和欲速则不达的内心痛苦摧残着不少习琴者。不少人在演奏过程中的滚奏也只是凭着感觉而滚奏而已,却极少去理性的把滚奏拆开进行定数练习,如四分音符的滚奏,可以依次的变成2次(八分音符),4次(十六分音符),8次(三十二分音符), 如果作品速度较快,我们可选择把四分音符的滚奏变成4次(十六分音符),如果作品速度慢则可以变成8次(三十二分音符),这样经过训练就会做到“心里有数”。反之滚奏就会每次不统一,失误率提高,急的不能急,缓的不能缓,演奏之中滚奏就显得毛躁。同比的轮指技巧也是如此,如何定速,如何定数,都应根据作品的需要而进行理性的思考与设计,在练习过程中把设计好的程式进行巩固,这样就会稳定了思维记忆。避免了类似对曾经演奏过的作品突然失忆的情况发生。

(二)意念先于动作的训练

在演奏中,应该意识思维走在演奏技法的前面,这种能力需要长久锻炼,拿视奏而言,经常听说正在演奏第一小节,而思维意识已经走到第五小节,开始总感觉这是一种奇说,不可能达到,经实践证明,这是乐团乐师必备的素质。意识先行,可以从总的概念讲就是当演奏一部作品的一开始,就已经设计好了整部乐曲的结构与诠释理念直至结束,这都需要思维意识的把握。从细节入手,意识要先于动过,意识要走在每个技术动作之前,控制调整好每个技巧的转换与结合,如一弦如何转换到三弦,弾如何接轮指,换把等技术,一定要意识先行,切勿随着感觉走。所谓经常提到的“控制”,也就是需要意识把握,如果没有意识的先行条件,是无法对技术与音乐进行控制的,这也是意思先于行动的最重要性。

二、学习方法与练琴方法的结合

合理科学的练琴方法与合理规划的学习方法方式是迅速提高器乐演奏水平的必要手段,所谓合理科学的练琴方法是运用最合理的手段完成各个技术与技巧链接组合的锻炼,延伸至学习方法所不同之处就是,如何学习,运用某种训练方法在缺失与不足的方面进行提高。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更要明确是自己练习目标。如何成为优秀的独奏家,如创造更多的演出实践机会;如何成为复合型的人才,如参加各种合奏训练;或者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仔细观察总结教师授课过程。无论是热衷哪一方面,都是需要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学习。俗话说“艺不压身”,多听、多看、多学、多想、为成为一名优秀器乐演奏家开拓更多的机会,打好坚实的基础。endprint

(一)中西结合的学习方式

在我们学习的概念中,“重独奏曲轻练习曲”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从初学者而言,仅仅熟悉了几种常规技巧,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学习《新年好》《喜洋洋》、《步步高》等、从而在练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来提高。这种急于求成的学习意识深深地埋在学生的心底,致使浮躁浅薄的学习状态贯穿于我们整个的学习过程。作为西洋乐的训练方法是先于扎实的基础练习,巩固演奏技术体系,使其各种技术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得心应手,然后在进行大量系统的针对于每个技术环节的练习曲训练,以达到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最后还原技术的本质,逐渐的由浅入深的接触音乐作品的学习,这样对于我们经常听说“学习大提琴先练一年长弓练习,学习小号先吹一年长音”的说法就见怪不怪了。

同时在室内乐合奏,乐团排练中会很明显的发现,一切相对于民族器乐演奏中较复杂的节奏型,如三连音、六连音、四对三、二对三、连续切分音、快速后半拍等,甚至一些快速的十六音符演奏,对于我们民族器乐演奏而言,是相对较困难的,而且对其加强练习总还是缺乏准确度,大家也经常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不如一个弹钢琴的孩子轻松自如。这就说明我们民族器乐演奏在基础训练方面的缺失。在合奏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西洋乐来说,无论是复杂的节奏,音准,视奏,却轻松自如,坦然以对。我想,这就是由于长期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而达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量的练习曲训练,复杂的乐队片段训练,在这其中就会出现各种节奏与技术组合的训练,久而久之,形成演奏上的潜能意识。随着沟通借鉴的学习思潮,节拍器,校音器等西乐的训练仪器也逐渐走进了民族音乐的教室,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踏踏实实的填补对于基础音乐技能的训练。

中国民族器乐演奏的传统练习方式是通过练习不同的音乐作品来达到水平的提高。西洋乐则是通过练习大量的系统的练习曲来达到综合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去演奏作品时得心应手。在继承民族器乐传统练习方法得基础上,一定要借鉴西洋乐较科学较系统的练习方法,做到两种方法相结合。

(二)复合型能力的锻炼方向

艺术是可以借鉴的,掌握了解姊妹艺术形式更是提高自身器乐演奏水平的途径,同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在适用性与复合型人才的号召中,从实际出发,我们应从 “视奏”“合奏”“舞台实践”几个方面加强练习。

技术是为音乐而服务的,一切的技术手段最终都要回归于音乐,首先技术是保证,良好的技术系统框架是保证完成音乐本质的前提,在漫长的习琴道路上,提高练琴效率,明确练琴方法方式,是我们时刻追求的。严谨科学的练琴方法是演奏理论形成和巩固的重要保证。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创新化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
学好高中物理力学之我见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