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教学对学生人格的熏陶

2014-08-26蔡庆初

师道·教研 2014年7期
关键词:唐雎岳阳楼记古诗文

蔡庆初

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是紧密联系的,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古诗文博大精深,意境深远,饱含哲理,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性情,加强道德修养,塑造高尚人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这一契机,让古诗文的美穿越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增强民族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古诗文是古代文化的精髓,只要用心体会,情感就会受到感染。《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他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拒绝与秦国换地,大义凛然,不畏强暴,敢于牺牲,与秦国作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并准备拼死刺杀秦王,直至同归于尽。他的大智大勇和宁死不屈的行为,终于折服了秦王,最终胜利地完成使命。唐雎这种维护国家领土的尊严,必然会感染到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起民族的责任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质。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坚贞的民族气节,有着不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至今鼓舞着多少志士仁人。诸葛亮在《出师表》流露出为了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效忠心愿,他在准备北伐曹魏出兵之前,给刘禅写下了这篇奏疏。诸葛亮为了统一中国,曾先后六次北伐中原,最后病死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这种爱国热情,一定会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荡涤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崔颢的《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开阔的视野,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乡愁依附在缥缈的烟波中,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荡涤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摒弃那些曾经对家乡、亲人的麻木,找回那份纯美质朴的情感。亲情便是那丝丝缕缕的牵挂。《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广阔浩渺,气象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璧”,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

古诗文的美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亲情美、风景美,爱情也很美。《诗经》中的《蒹葭》描写的就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个清秋的早晨,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可伊人却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隔雾观花、朦胧缥缈之感,爱却因为这“朦胧”和“距离”更显得动人。现代的中学生,个性张扬,容易浮躁,古诗文的文化精髓,可以拨动他们的心灵之弦,有了这种真、善、美的心灵,他们的心理才会更健康。

三、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

古诗文有很多都是积极向上、关注现实的篇章,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句,让我们了解诗人宁愿自己受苦,都希望天下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他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对理想的执着,不畏挫折的坚强,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的气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它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总之,古诗文很多名篇名句确实可以激励我们的学生,所以应该引起教学的重视。

责任编辑 黄日暖endprint

猜你喜欢

唐雎岳阳楼记古诗文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拥有一种“超能力”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唐雎不辱使命否?
唐雎不辱使命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