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14-08-26刘江
【摘 要】微博作为新的传媒载体,对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微博时代的到来,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及教育媒介都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微博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同样构成了新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利用微博平台拓展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关键词】微博 民族地区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与挑战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1],其中微博用户以大学生群体为主。微博这一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已进入到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学习、社交方式。而据初步统计,我国5大民族地区的高校从建国初的4所,1998年的94所, 2004年的125所,增长到目前的172所(内蒙古42所,西藏5所,宁夏14所,新疆37所,广西74所)[2]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微博的出现也势必闯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影响着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而民族地区大都地处祖国边陲地带,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事关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意味着,微博时代的到来,给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因势利导的借助微博平台来开展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微博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机遇
微博,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3]。微博具有“病毒式”的传播速度、传播内容的原创性、“背对脸”的创新交互方式等特点。微博的出现,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重点从如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1. 对民族地区教育主体而言
民族地区由于地处祖国边陲地带,其教育发展长期受历史、地理、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广大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的基本是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法。具体表现为:教育者通过课堂、会议、报告等形式面对面的集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这种“注入式”或“填鸭式”的灌输方法,让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而微博的精髓之处就是交流的去中心化,它使用户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平等性对话。微博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选择接受与发布信息。微博话语权的平等性,让民族地区的大学生能够在开放平等的环境里宣泄情绪、表达情感、发表看法与观点。通过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能及时掌握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又能在开放平等的环境里与大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微博这一“背对脸”的新型交互方式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因此,微博给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机遇。
2. 对民族地区教育客体而言
首先,微博对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新平台。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直接或间接和他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4]。
而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由于从小生活成长在具有特殊地域性与民族性的环境里(如新疆、西藏、广西等民族地区大都地处祖国边远地带,其地理环境、教育环境、经济环境等相对较差)相比国内其他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性格相对内向,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略显不足。而微博这一具有开放性与交互性的新型社交媒体为民族地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利用微博,他们能够与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以及各行各业的人群进行交流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其次,微博对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提供了新机遇。微博自诞生以来,不仅大批明星、学者、商人开通了微博,多国政要也开始织起了“围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使用微博的元首多达60多位。他们利用微博对外树立国际形象,对内与民亲情互动。事实上,微博已成为各国政府内政外交的新方式[5]。在我国,很多党政机构、政府领导人和广大委员也开通了政务微博。据人民微博发布的《2013年人民微博政务影响力报告》。目前,在人民微博上,经认证的党政机构及干部微博数量已经超过24000个,其中21家中央部委级微博、百名副部级以上官员、上百家政务微博平台。只需注册人民微博,网民就可以在微博上与政府部门和官员面对面,谈民生,议国事。微博这一新的议政平台,让网民真正感受到了政治话语权。因此,微博的出现对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提供了新机遇。最后,微博对凸显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供了新机遇。主体性是指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与地位。由于受传统思想教育和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填鸭式”的灌输和被动式的接受仍然是广大民族地区教学的典型模式,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难以凸显。而微博具有交流的平等性,在微博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再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主体间的关系。这正如西方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交往理论所认为的,“主体间性”就是要承认社会结构中个体的主体性存在,并且主体性的形成是通过主体之间的交往而形成的。微博能够让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享有平等的话语权与社会各类群体进行平等的人际交往。因此,微博的出现对凸显民族地区大学生主体性的地位提供了新机遇。
3. 对民族地区教育载体而言
载体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桥梁和纽带,载体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运用的,能负载、传递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挥着连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并促使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一种教育媒介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并促使两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和桥梁[6]。而微博同时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条件。一方面,微博内容短小精悍,但海量的微博信息承载了大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并且微博的内容除了可以发布文字外,还能附加图片和视频,且微博操作简单易行;另一方面,微博是全新的网络社交互动平台,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的 “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搭建起教育主客体沟通的“桥梁”,实现多方的交流互动。endprint
二、微博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的挑战
1. 微博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成新的挑战
首先,微博资讯包罗万象,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更具吸引力。微博上信息涉及面极其广大,包括新闻趣事、名人明星、情感生活等资讯。通过微博,大学生能更全方位了解到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内容。其中,这些资讯就囊括了大量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这对于爱上网的大学生来说更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仅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施教的话就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其次,微博 “是一个强大的病毒式传播工具,重要的信息经过用户的判断和转发,便会穿透无数无聊的留言,脱颖而出。”[7]微博上资讯丰富,但其使用技术门槛低,且微博使用者意图各异,这易导致微博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甚至一些带有色情暴力、封建迷信、腐朽堕落的极端化、商业化和低俗化的信息文字、图片和视频在微博上大行其道。而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辨识力,很难分辨出信息的真假良莠。因此,微博上这些消极负面的信息内容,将会消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带来不利影响。以上这些,表明微博已经对民族地区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成了新的挑战。
2. 微博对民族地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民族地区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通常是以课堂、开会、讨论和谈心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式和个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情况下,教育主体具有较高权威性,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却只能被动接受。而微博时代,大学生更愿意通过微博表达自我的想法与观点,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微博与老师、同学、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并且,微博信息广而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甚至,对于同样的时事政治,通过微博大学生比一些教育者所了解到的信息知识更快捷、更全面,这无形消解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与获取信息的权威性。而民族地区高校的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甚至还不熟悉如何利用微博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微博对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3. 微博对民族地区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成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开启思想政治教育大门的金钥匙。在我国的民族地区,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教育者精选一些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课堂、开会、报告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靠的是“一支笔”和“一张嘴”。 所谓 “一支笔”,就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就在下面用笔抄。所谓“一张嘴”,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会议上、报告上“传经送宝”,学生就只能在下面被动的听。可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是“注入式”或“填鸭式”的灌输方法。而时代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永葆价值生机与活力。而微博具有信息宽广全面、传播迅捷化、互动平等性等优点,因此,相比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学生们更青睐于借助微博表露心声、获取信息资讯。因此,微博对民族地区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成了新的挑战。
三、以微博为载体创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微博就像一把“双刃剑”,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只有积极探索利用微博来拓展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才能使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
1.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微博意识
时代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微博时代的到来,对于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也应该更新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微博意识。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QQ、博客、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进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通过这些新兴的网络媒介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微博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如果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是一味地把微博视为洪水猛兽,而不能因势利导的利用微博结合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那么,微博中一些负面信息与错误的思想观念就可能占领这个阵地,固守陈规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会与时代落伍。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微博意识,趋利避害地利用微博新载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可能占领国家政治传播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
2. 创建民族地区高校微博交流分类平台,更有针对性开展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在民族地区高校应开通校级、院系级、班级官方微博。如2010年11月,湖南师范大学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2011年2月, 长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开设了经新浪网“认证”的官方微博[8]。其中,2012年河北省包括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28所高校通过人民网“认证”开通了人民微博。随着大学生微博群体的不断上升,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创建大学官方微博。微博时代,笔者认为民族地区的高校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在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官网上开通校级、院系级、班级官方微博,利用微博对广大师生实时发布有关校园新闻、教务动态、党团建设和服务咨询等方面的资讯,及时掌握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其次,民族地区高校应开通学生社团微博。社团的建设和社团活动的开展对校园文化的建设、隐性德育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社团纷纷开通了社团官方微博。民族地区高校也应该积极创建学校社团微博,如可以开通音乐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实践协会等社团微博。通过社团微博实时发布学校社团的活动情况,这不仅能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参与度,而且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参与,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再次,民族地区高校应开通党团“红色微博”。红色微博主要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培养人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目的的信息共享平台,其群体以党团成员为主[9]。随着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通过新浪网开辟全国首个大学生红色微博“华中农业大学红色微博”以来,安徽团省委建立的高校团组织红色微博体系、湖南师范大学的“星网红色微博”等红色微博纷纷诞生。因此,民族地区的高校也应积极开通以党团为主的“红色微博”。 通过红色微博,不仅能加强民族地区高校的党团建设,而且能让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关注时政热点,让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成为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新一代。最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开通个人微博。民族地区的大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他们与大学生的接触更频繁,因此,这些“一线”工作者更应开通个人微博,通过微博实时“把脉”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endprint
3. 利用微博“关注”“评论”“转发”三大功能,更好服务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具有“关注”“评论”“转发”“私信”等功能。笔者认为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好微博的“关注”“评论”“转发”三大基本功能来服务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学会利用微博的“关注”功能,实时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所谓“关注”就是指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去跟随自己所感兴趣的其他微博用户所发布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要关注了被关注者,那么每个被关注者在微博上所发布的信息资讯都能实时地被关注者所掌握。民族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利用好微博的“关注”功能,掌握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次,利用微博的“评论”功能,积极引导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所谓“评论”,是指微博用户的关注者可以随时随地对被关注者所发布的信息内容给予“评论”式的回复。利用微博的“评论”功能,民族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对被关注者通过微博发布信息所传递的一些生活上、学习上等方面存在的疑难与困惑,进行实时地答疑解惑。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进行网上讨论,并就讨论中存在的一些偏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意见与看法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帮助民族地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后,利用微博的“转发”功能,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由于微博使用的门槛低,加上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导致微博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而这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辨别信息的真假好坏。所以,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海量的微博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筛选具有社会正能量的信息资源,通过微博 “转发” 给广大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注入正能量。
4. 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引导民族地区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
目前学界对媒介素养教育普遍认可的定义是: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公民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媒介资源的教育[10]。媒介素养教育在国外发展良好,如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正式纳入正规的教育课程。而在我国的台湾、上海和北京的部分学校也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但由于受传统教育(应试教育为主)体制弊端的影响,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及大部分学校中发展与推广较慢,国内教育、经济发达的省份地区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教育、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的高校来说媒介素养教育更是滞后。由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对微博上鱼龙混杂的各类信息缺乏辨识力,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海量的媒介信息面前无所适从,很容易受各种不良思想的蛊惑,这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甚至威胁到民族的团结、稳定和发展。笔者认为,一方面,在民族地区高校逐步推广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应该学习借鉴台湾、北京、上海和国外一些发达地区学校有关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施的经验,然后结合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进行推广。比如,可以把媒介素养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规定学时和学分,这样学生通过学习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知识,不仅能帮助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微博为他们的生活、学习服务,而且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媒介素养教育应重点培养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网络辨识力。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拿微博媒介为案例,让学生讨论微博的利与弊,通过讨论逐步引导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明白微博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好也有坏,面对微博上的海量信息只有带着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才能不在泥沙俱下的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39.htm,2014-4-19.
[2]院校信息库[EB/OL].大学网http://gaoxiao.cunet.com.cn/,2014-4-19.
[3]微博[EB/OL].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67099/11036874.htm?fr=aladdin#2_3,2014-4-1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15.
[5]腾讯网.多国政要使用微博奥巴马被称“人气王”[EB/OL]. http://news.qq.com/a/20110116/000059.htm,2014-4-19.
[6]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1-172.
[7]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8]周萍.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9]时玉柱. 红色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27-31.
[10]秦永芳.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M].北京: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62.
【作者简介】
刘江(1986-),男,湖南邵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