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4-08-22王雪艳内蒙古满洲里市三道街小学
王雪艳(内蒙古满洲里市三道街小学)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无论新课的引入,还是问题的提出、解决,或是练习的设计等等,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开展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关于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因为教学的需要而随意捏造情境.创设情境要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因为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最感兴趣.例如:在教学“找次品”这节课时,我创设了生活情境.师:“老师知道有一位女同学名字叫玲玲,她去超市买东西遇到了困难,想让同学帮助她,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她?”(多媒体课件出示)玲玲到超市买了3瓶一模一样的口香糖,准备送给好朋友明明和芳芳.她打开一瓶吃了2片,放到袋子里,哎呀,吃过的一瓶找不到了?怎么办?以此把学生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去,产生帮助玲玲的愿望.
通过学生身边生活的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上课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猜想和验证、思考和分析、归纳和抽象等数学活动的开展,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解决问题到进一步应用和拓展数学化的全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在数学教学中,材料和活动的情境创设应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件演示电风扇扇叶转动形成圆.师问:这些圆能不能用滚动法、绕绳法来测量呢?看来用测量的方法求圆的周长有一定的局限性.下面我们来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返回马和狗赛跑图,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边长)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2.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那么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是不是也存在着的一定的倍数关系呢?请你估一估圆的周长可能是它直径的几倍?
3.这个倍数到底是多少呢?想不想把它找出来?这个问题请大家自己去发现.
4.小组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并计算周长除它直径的商,同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这样的情境立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想要知道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开始进行兴趣盎然的探究.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探索圆的周长和什么量有关系等一系列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使学生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
三、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我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编成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通过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在教“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有余数的除法”时,针对余数出错误的问题,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同学讲了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一天,猪八戒来到花果山玩,恰好悟空不在家,八戒就带30只小猴去桃园摘了100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他对小猴子们说:“你们一共30人,每人得3个,剩下的一个就给猪伯伯吧!”八戒怕小猴不相信,还列了一个算式:
没过多久,悟空回来,知道这件事,斥责八戒不老实,欺骗小猴子,吓得八戒只好求饶,磕头不止,一下子把小猴子们弄得莫明其妙.故事讲完了,我接着说:“八戒为什么能欺骗小猴子,悟空指责八戒不老实的理由在哪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有余数的除法.
对小学生来说,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从情境中引出问题尤为重要.情境的创设都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背景,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四、情境创设要有探究性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
如在教学“年月日”平、闰年的判断时,老师说:“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看二月份天数.现在老师不看二月份天数就用手中的年历卡片,考考我吧!”学生们当然不信:“难道老师会变魔术?”有的学生举手了:“老师,1993年……”语音未落,我已随口答到“平年!”“猜对了!”学生惊奇了,四五个人都没有“考倒”对答如流的老师.惊叹之余,大家奇怪起来:“老师怎么有这么大本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的秘密?想不想和老师一样有本事?看谁先能发现这个秘密?”同学们在这种心境下开始学习.
1.请看1996~2007年的2月份日历,看看哪些年份2月有29天,这些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哪些年份2月有28天,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观察这些表格中的这些年份,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2.看来闰年和神秘的4有点关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谁知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计算.
1999年:1999÷4=499……3平年
1996年:1996÷4=499 闰年
2005年:2005÷4=501……1平年
2002年:2002÷4=500……2平年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我们一起来算算,1800是4的倍数吗? 1800÷4=450
同学们猜一猜1800年的二月份应该是几天?
师:1800是4的倍数,但1800年的2月却是28天,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听听数学小博士的介绍吧.
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整理好的相关表格中寻找规律,探索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再通过知识的链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年、闰年的形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五、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
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起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应用”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先出示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然后把一个钢球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要学生求出这个钢球的体积.学生兴趣很高,但一时又说不出答案,有学生试探说:“能不能告诉我们球的体积公式?知道了公式,只要找到公式中未知的量,不就可以求出钢球的体积了吗?”听到这话,我马上补充说:“如果不告诉你们球的体积公式,能求这个钢球的体积吗?”学生一时被这问题难住了——不知道球的体积公式,怎么求钢球的体积呢?过了一会儿,有学生提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求出球的体积,但是我们可以先求出水的体积,再求出水和钢球的体积和,然后用得到的和减去水的体积.还有的学生提出:我有更简便的方法,只要把玻璃容器里水面上升的体积求出来,球的体积就求出来了.这时,我问学生:“那水面上升的体积怎么求呢?”经过思考,有学生认为,可以先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再从玻璃容器内部量出长和宽后计算体积.正当学生为此感到高兴时,我又问:“那水面上升的高度怎么测呢?”有学生马上回答道:“先记录好原先玻璃容器里水面的高度,再测一下钢球放入后水面的高度,然后把这两个高度减一减即可.”
通过上述教学,教师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需要创设全面、自主的学习过程和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争取让孩子人人参与教学,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激励,走向成功.?
1.钱守旺,郑裕育.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四)——恰当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5 (4) .
2.毛秋籽.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07(4):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