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网络年度热词的英译路径研究
——以“土豪”为例
2014-08-22谈宏慧
谈宏慧
(长江大学 一年级工作部,湖北 荆州 434025)
年度热词the word(s) of the year缩写为WOTY,是评估机构对每年出现在网络领域的热词以各种方式加以评选而得出的当年最重要的热词。[1]牛津出版社每年从英国和美国各推选一个词作为英国“热词”和美国“热词”。其选词标准是:它是一个词或者一个表述,吸引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反映了这一年的社会思潮、情绪以及趋向,并且作为具有文化意义的词汇,具有流传的潜力。在中国,自2009年开始,互动百科联合中国文化促进会、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移动手机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搜狐新闻客户端等权威机构,以盘点年度热点、反映时代特色、记录社会形态为目标,结合全年网民的关注度、年终投票,最终由专家评议产生,在年终发布当年“互联网十大热词与年度汉字”。[2]年度热词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当年使用频率最高、媒体与观众最为关注、最能反映当下社会热点的关键词;具有阶段性、全民性特点。年度热词可以不是新词,但某些构词具有一定的变异性。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既是社会现实的投影,代表了某一事件或现象,也映射出当代人的集体心理和精神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更新与变化。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价值,网民们在文字、词汇、语法的使用上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表达形式:拼写求异、老词新用、词性转化等。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看,网络热词属于一种语言上的变异,其趋异性主要体现在构词方面的求异性及其意义的延伸,所代表的意义超出了该词语本身的含义。
语言具有指称意义(denotation)和蕴涵意义(connotation),指称意义指的是语言与所指客体之间的直接关系,是语言确切的字面意义;蕴涵意义指的是语言对语言使用者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和象征意义,是语言隐含的意义。Nida的翻译意义论从根本上明确了翻译的本质就是对意义的阐释和转换。[3]孙致礼指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4](P359)在变异中,网络热词的蕴涵意义得到进一步延伸,网络传播的威力让这些打上中国社会烙印的词语不断走出国门,也因而引发了网络热词英译大讨论。
一、变异的网络热词更具民族文化特色
在当代变异理论研究中,语言变异指的是某个语言项目在实际使用着的话语中的状况。这个语言项目可以是某个音位或者某个语义,或者音义结合而成的某个语素或某个词,也可以是某个语法范畴、语法手段或某项语法规则等。[5](P48)网络热词在结构和意义上都发生了变化,变异后的热词更具民族文化特色。
2013年度热词之一“土豪”在汉语中一直是名词,指仗势欺人的地主。按照《辞海》的解释,“土豪”指的是乡里的豪强,即仗势欺人的地主;常与“劣绅”并连使用,泛指旧社会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恶势力。[6]百度百科将该词按照汉语词语和网络用语分开解释。汉语词语“土豪”的解释是:(1)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2)特指乡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3)一方的首领;(4)解放前红色政权对大地主阶级剥削者的称呼,和“劣绅”并列(“劣绅”指的是大资产阶级剥削者)。[7]网络用语“土豪”通常指有钱并以此炫耀的人。显然,网络用语“土豪”的含义发生了变异。其词性发生了变化,可以作为形容词来使用:如土豪金、土豪办公室等。笔者于2013年11月在中国日报网页输入“土豪”查询相关新闻时,发现共有217条与“土豪”相关的新闻。其词义多样,见表1。
表1 “土豪”词义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网络用语“土豪”含义已经延伸到很多方面,不再仅仅指人。可以是名词,指人、事或者物;也可以用作形容词,作修饰语,表示大气、有气派,其感情色彩也呈现多样化特征,可以是褒义、贬义或者中性。
与“土豪”对应的是另一热词“屌丝”。社会学家认为,“土豪”与“屌丝”在粗鄙层面构成对应,在经济基础的坐标体系中,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它已经从政治学意义上的贬义词转化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的一种直白写照,同时也涉及文化意义上的精神品位和价值取向。对“土豪”这个似曾相识的词语,国人的心态比较复杂,审视、欲拒还迎、羡慕嫉妒恨……其背后的本质,本不是对财富的争议,却掺杂了对贫富分化的无奈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大众在大面积互贴“土豪”标签的同时,弥漫的是戏谑、调侃、失落、无助。作为一个旧瓶装新酒的词语,“土豪”生动而全面地反映了大众的矛盾心态。
二、变异网络热词的英译路径——汉语拼音译法
不管“土豪”如何流行,其折射出来的是中国社会的变化,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标签。网络对“土豪”的英译五花八门,典型的翻译有:(1)rich rednecks,指没有文化的有钱人,在美国南方,没文化的老土常被人称为“红脖子”redneck。(2)Beijing Hillbillies,北京土包子,来自于“Beverly Hillbillies”(贝弗利山人,亿万富翁乡巴佬)。(3)其他。newly rich,upstart,provincial tycoon,rural rich,vulgar tycoon等都体现了其暴发户的一面。
这些翻译所体现的是“土豪”有钱、举止粗俗的一面,但是无法体现该词折射出来的中国社会的变化及其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笔者非常赞同英国广播公司和牛津双语词典在介绍“土豪”时使用的拼音译法:Tuhao。
与此类似的另外一个热词是“中国大妈”,很多人认为应该把“大妈”翻译成Aunt或Grandma,但显然都不能准确表达“中国大妈”所传递的特殊含义,仿佛都不如《华尔街日报》介绍“大妈”时使用的汉语拼音“Dama”来得更传神。[8]
包惠南等在论述文化差异与语言翻译时指出,由于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入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而造成词汇空缺,翻译时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因此,只得采用音译的办法。[9]金惠康也认为,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汉英翻译中,应遵循物从主人、名从主人、以“我”为主的翻译策略,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食物大多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他还指出,随着人们对东西方差异认识的日渐深刻,以前中国风物特产翻译有不当或是有不足的词,现在又有了新译,而且这种新译的趋势是用汉语拼音取而代之,比如说“气”,过去翻译很复杂,译成vital energy/meditation/breath exercise,而现在则译成了“qi”。[10](P152)
通过拼音译法创造中式英文词汇的做法由来已久:如Tofu(豆腐)、Taichi(太极)、Bing-pong(乒乓球)、Xiucai(秀才)、Kungfu(功夫)、Fengshui(风水)、Kowtow(叩头)、Mahjong或Mah-jong(麻将)、Yin yang(阴阳)等。英国媒体曾在报道中国男多女少的现象时,将未婚男子“光棍”直接翻译为“Guanggun”;美国媒体描写中国大陆新一代时出现了一个词“Fenqing”(愤青)。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转换活动,翻译文化是对目的语文化的重要补充。在翻译策略中,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目的,适当地在译入语中保留源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性,可以起到弘扬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孙艺风认为,在日趋全球化的翻译中,文化翻译成功与否取决于本土知识,是否能通过协商的办法,产生出目的语可接受的并具有本土色彩的文化话语,从而推动跨文化流通,提升本土文化。[11]网络热词的汉语拼音译法无疑就是一种英语可以接受,同时又保留汉语本土文化色彩,从而推动汉英文化交流的翻译路径。
三、结语
年度热词反映了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在思维方式、观念和心态等方面带给人们的种种变化,具有比较复杂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文化背景。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对于这些具有浓郁民族语言特色而且在目的语文化中又属于意义空缺的汉语词汇,可以采用汉语拼音译法。汉语拼音英译出来的中式英语走向全球,表层原因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词汇在英语里不可译;从深层次看,则反映了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加速,中国正在融入全球化进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影响力逐渐增强,汉语拼音译法既丰富了英语词汇,也提升了汉语本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无疑是一条很好的英译路径。
参考文献:
[1]Word of the year[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Word_of_the_year.
[2]百度百科.2013年度十大热词·年度汉字[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802279.htm?fr=aladdin.
[3]Nida,Eugene A.Translating Meaning[M].San Dinas and 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4]孙致礼.文化与翻译[A].杨自俭.英汉比较与翻译[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6]《现代汉语辞海》编辑委员会.现代汉语辞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7]百度百科.土豪[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147101/11850306.htm.
[8]dama(大妈)的思考:中式英语风靡全球的背后[EB/OL].http://www.mirrorvision.com.au/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6&id=4822.
[9]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10]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11]孙艺风.文化翻译与全球本土化[J].中国翻译,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