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2014-08-22杨光

关键词:合理化独生子女结果显示

杨光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处,辽宁 盘锦 124000)

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源之一。[1]有研究者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应对方式及其特点。[2]有研究者在分析高职生的就业现状后指出,高职生就业形势将日趋严峻。[3]在此背景下,面临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高职生将采取何种应对方式,对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职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调查

为了解高职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总体情况,笔者制作了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某校不同年级的526名高职生进行调查访问,回收有效问卷526份。笔者对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中所涉及的被试的六种应对方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被试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得分情况(N=526)

从表1可知,高职生就业压力六种应对方式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M=0.87),求助(M=0.73),幻想(M=0.72),合理化(M=0.68),退避(M=0.67),自责(M=0.61)。由此可知,大部分高职生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以解决其面对的就业压力。

(一)不同年级高职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

对不同年级高职生就业压力的应对方式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注:*p<0.05,**p<0.01,***p<0.001。

从表2可知,不同年级高职生在六种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之间在解决问题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F(2,525)=8.59,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M=0.90)与一年级(M=0.84)、二年级学生(M=0.84)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之间在自责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F(2,525)=32.04,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M=0.74)与一年级(M=0.54)、二年级学生(M=0.57)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之间在求助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F(2,525)=19.14,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M=0.80)与一年级(M=0.70)、二年级学生(M=0.69)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之间在幻想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F(2,525)=27.70,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M=0.84)与一年级(M=0.66)、二年级学生(M=0.68)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之间在退避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F(2,525)=28.11,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M=0.78)与一年级(M=0.62)、二年级学生(M=0.6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之间在合理化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F(2,525)=38.09,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M=0.82)与一年级(M=0.59)、二年级学生(M=0.6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二)是否为学生干部的高职生就业压力的应对方式

对被试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是否为学生干部被试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差异检验

注:*p<0.05,**p<0.01,***p<0.001。

从表3可知,对于幻想方式,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F(2,525)=3.84,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一直不想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M=0.78)与一直担任(M=0.70)或曾经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M=0.72)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于退避,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F(2,525)=3.96,p<0.05),事后分析结果显示:一直不想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M=0.72)与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M=0.65)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于合理化,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F(2,525)=6.73,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一直不想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M=0.76)与一直担任(M=0.65)或曾经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M=0.68)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对于解决方式、自责和求助,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三)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高职生就业压力的应对方式

对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高职生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是否为独生子女被试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差异检验

注:*p<0.05,**p<0.01,***p<0.001。

从表4可知,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之间只在自责和退避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就自责应对方式来说,独生子女学生得分(M=0.64)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得分(M=0.59),p<0.05;就退避应对方式来说,独生子女学生得分(M=0.70)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得分(M=0.65),p<0.05;而在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二、结果分析及教育建议

(一)结果分析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发现,面对就业压力,高职生采取的应对方式有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退避、幻想、自责,其中高职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解决问题方式,最少的是自责应对方式。这说明,高职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更多地会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很少会责怪自己或自暴自弃。这可能是由于高职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和认知能力,并且有来自亲朋好友的支持,因此,其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倾向于选取积极的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积极的尝试无法缓解其就业压力时,其也可能会采取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

在对不同年级高职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分析中,笔者发现,年级因素在被试所有六种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在六种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上,三年级的高职生得分都最高。这可能是因为高年级学生临近毕业,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就业的压力,因而促使其予以积极应对;而一二年级的高职生或由于刚入校不久,或由于离就业还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其可能更少地体会到就业压力,故其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动因不强。

在对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分析中,笔者发现,一直不想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与一直担任或曾经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相比,其应对方式更消极。具体而言,一直不想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与一直担任或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相比,其对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可能指向幻想、退避和合理化。这可能是因为,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或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和更多的自信心,更积极的心态,因此其在面对压力时,能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一直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较差,朋友较少,因此其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往往更多地采取逃避、幻想、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方式。

在对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应对方式的分析中,笔者发现,独生子女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之间,仅在自责和退避两种方式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学生采用这两种应对方式的可能性,要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从得分来看,所有被试在自责上的平均分都是最低的,这说明现在的年轻人较少从自身角度来考虑问题,非独生子女学生更可能将其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归因于他人,而独生子女学生则更多地会采用各种方法以逃避问题。

(二)教育建议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为了更好地指导高职教育,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有效地发挥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作用及相关制度保障作用,充分了解高职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加强对高职生就业压力有效应对方式的指导。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最大的就业压力来自于其所处的环境,而社会支持则能降低其相关压力,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因此,政府和学校应为高职生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大的社会支持。

第二,政府、学校及学生家人要关心对就业压力采取不良应对方式的高职生,引导他们积极地应对就业压力。以往研究表明,面对就业压力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有效缓解由就业压力而带来的焦虑、抑郁等不利于健康的消极情绪;而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加重心理负担,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4]因此,政府、学校及学生家人,应鼓励支持高职生以积极方式应对其因就业压力而带来的心理负担,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政府、学校为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必须弄清楚高职生群体的具体特点,做到对症下药。本研究表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条件,不同程度地决定着高职生面对就业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因此,政府和学校应在充分了解高职生群体具体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政府和学校要广泛听取高职生的意见和建议,出台更适合高职生的就业指导政策。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职能,多渠道、多方位地为高职生就业提供快捷真实的就业信息;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参考文献:

[1]田圣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2]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牛毅.高职生就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4]黄希庭,余华,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1).

猜你喜欢

合理化独生子女结果显示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最严象牙禁售令
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