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2014-08-22刘莹坪

新课程·上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创设情境

刘莹坪

摘 要: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创设历史情境,“鲜活”课本知识;指导课前预习,“盘活”课堂气氛;重视自主探究,“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讲究课后总结,“拨活”学生能动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课前预习;自主探究;课后总结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课堂灵活有趣,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参与意识,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呢?

一、创设历史情境,“鲜活”课本知识

求知欲或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而创设历史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有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或渗透情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录音、电影、电脑等创设形象、感人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带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去感知历史,使理解与认识得到升华。同时,通过情境创设,能调动情感因素,给教学提供了新的条件,更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隋唐时期的文化”时,赵州桥的轻盈身姿,敦煌石窟艺术的辉煌,李白诗篇对长江、黄河、庐山瀑布等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等,制作课件,配以美妙动听的音乐和精彩简介,通过课件播放,使历史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的思绪仿佛穿过时空隧道,回到了那段岁月,对祖国对人民炽热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此时导入新课,情景交融,就能达到“课伊始,意境即生”的佳境。

通过创设情境,教师用丰富高尚的情感,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妙趣横生的语言,使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生动再现,“鲜活”课本知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都不能脱离教材基本内容,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二、指导课前预习,“盘活”课堂气氛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课前预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的教材容量大,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高,而教学实际中课时少、任务重,课堂缺乏活力,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对预习进行引导及方法的指导:(1)指导学生预习引言及标题,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框架有大概了解,做到课前心中有数。(2)指导学生预习基本内容,自己分析、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做好相应标记,以便听课时有的放矢,胸有成竹。(3)指导学生预习本节有关图表、材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理解教材,加强对特定史实的识别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预习进课堂,四两拨千斤,只要学生能配合教师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减轻学生课堂上的心理压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可以“盘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三、重视自主探究,“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展示学生发展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在布鲁纳看来,“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尽量创造机会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主动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能力。针对讨论内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自己大胆说结论、谈观点。例如,在教学“金和南宋的对峙”时,在投影仪上打出岳飞《满江红》,并让学生齐声诵读,激起学生对岳飞的崇拜敬仰之情,然后找学生谈一谈看过这首词后的感想和自己所知道的岳飞。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有的说岳母刺字,有的说汤阴岳飞庙,有的说杭州西湖的岳飞墓……教师也情不自禁地融入学生的议论中,用平等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同时在交流与合作中“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激发学生的愿望,这样学习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增强了课堂活力。

教学中重视自主探究,并不意味着绝对放弃教师的讲,而是对教师的讲要求更高,要切实结合学情,选准时机,以学定教,真正在重要处、关键点上精讲点拨、指点迷津。

四、讲究课后总结,“拨活”学生能动性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教师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开始的精彩诱人,中间的环环相扣,还需要收尾的回味悠长。历史课的小结方式灵活多样,在历史课中常用的有:(1)“精讲概括”式的小结。这种方式可深化教学内容,教师在小结中点明主题,升华所学的历史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时,这样进行了小结:“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且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段小结归纳了本课重点,巩固了课堂效果。可见,精讲概括式小结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铺垫置疑”式的小结。这种方式是教师在小结时,或为下节课做好铺垫,使教学过渡顺利,或在下课前留下悬念,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延伸课堂。例如,我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的小结:“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这样的小结既回顾了所学内容,又设置了疑问,能催人思考,使人联想,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堂小结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教师如果处理好了这一环节,更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突出重点,“拨活”学生的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着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真正使历史课堂生动、有味、精彩,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旗县郝寨镇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创设情境
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