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从来、一贯”的比较分析
2014-08-22万海静
万海静
(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
引言
汉语中相近意义的词的辨析一直就是一个难点,对留学生更是如此。对它们正确的辨析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尝试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一直、从来”的义项进行过较为详细的描述,侯学超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对“一贯”的义项也进行过描述,两人也对“一直、从来”的比较进行过探索。对于“一贯”的比较研究较少,主要是杨煜舒、任海波(2007)将“一贯”与“一向”进行了对比分析。而将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的更是少之又少。另外吕叔湘、侯学超对其分析也只是从语义上进行了比较,并没有从语法、语用上分析。因此学生往往不能透彻地理解和正确的运用,本文就拟从语法、语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一直、从来、一贯”的语法比较
(一)“一直、从来、一贯”的词性确定。
“一直、从来”属于时间副词,它们的词性是确定的。而关于“一贯”的词性仍存在争议。侯学超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认为“一贯”是副词。杨煜舒、任海波认为“一贯”是一个非谓形容词(区别词),而不是副词。非谓形容词简单地说,就是不能做谓语的形容词。
但通过语料库搜集的语料来看,“一贯”可以充当谓语。只是充当谓语时,句式比较特殊。如:热地政府指出,政府对达赖的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所以笔者认为“一贯”是兼类词,兼属形容词和副词。“一贯”为形容词充当定语,其所修饰的中心语一般是:做法、想法、思想、作风、主张、政策等等。如:实行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贯主张。
(二)“一直、从来、一贯”的句法成分
1.句法位置:三者都可以位于主谓之间。如:
他一直幻想着他的初恋会和他和好。
任何事情从来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做决定,一定要考虑全面。
我一贯主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理念。
2.状语
三者都可以在句中作状语。但三者在与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搭配上略有差异。“一直”一般可以和“着、了、过”搭配,而“从来、一贯”一般和“了、过”搭配。如:
⑴我一直盼着他可以再次和我道歉。
⑵作为家里的长女,照顾弟弟的念头一贯激励着我。
⑶我从来盼着他可以再次跟我道歉。
⑷他一直等到晚会结束了才离开。
⑸他一贯等到大家都走了,他才离开。
⑹他从来都等到晚会结束了,才离开。
⑺他一直/一贯没有晚来早走过。
⑻他从来没有晚来早走过。
三者与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搭配差异与三者的语义有关。“一直”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持续不变,与“着”搭配强化了其延续性,同时“一直”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将来的任何时间,因此与“了、过”搭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一贯”侧重于动作和行为的一致性、稳定性,而“从来”表示的是一个历程,强调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这样,两者不与将来时间连用,不会延续到将来。因此“从来、一贯”一般不与“着”搭配。同时,“从来、一贯”和“过”搭配,一般都是用于否定句的,这与语用有一定的关系。
(三)“一直、从来、一贯”与动词的搭配
在王敏的论文中她参照郭锐的动词分类,分析“从来、向来、一直”与无限结构动词、前限结构动词、双限结构动词、后限结构动词和点结构动词的搭配情况。而夏群在其论文《也论“一直”与“从来”的区别》中将两者与属性动词的搭配进行对比。笔者认为,“一直、从来、一贯”语义上表达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持续不变或一致性,因此将其与马庆株先生的动词分类(持续性和非持续型)进行分析,探索其异同点。
马庆株在《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一文中,根据“看了三天”及相关格式的歧义的条件,分析带时量宾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分布特征和变换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动词分类系统:
动词非持续性动词死类死、伤、断、熄持续性动词强持续性动词(等类)等、盼、坐、站、睡弱持续性动词(看、挂类)看、听、挂(还可细分)
文章中引言提到由动词加表示时量的宾语组成的述宾结构有以下三种形式:
C1:V+T 看三天
C2:V+了+T看了三天
C3:V+了+T+了 看了三天了
1.在“1非持续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中根据能不能加后缀“着”把出现在C1—C3里的动词划分为两类,不能加“着”的动词叫非持续性动词,记为Va(死类);能够加“着”的动词叫做持续性动词,记为Vb,下面还有继续的分类。
在马庆株先生的文章中,主要是根据受时量宾语的影响而分出来的类,而我们的文章是想借马庆株先生的动词分类系统来分析动词与“一直、从来、一贯”的搭配。
Va类动词 ,称为死类,只表完成,不表持续,数量不大:死、伤、断、熄、完、丢、结束等,这类动词和C1、C2、C3的搭配如下:
VaC1刚死一天就火化了。C2刚死了一天就火化了。C3已经死了两天了。
这类动词表示的动作都是已经完成,且不持续的,与“一直、从来、一贯”的持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相违背,不管是否带时量宾语,Va类动词不和三者搭配。
2.Vb类动词数量较大,表动词所代表的行为持续的时间,如:等、看、买、谈、说、查、问、考、碰、挂等等。马庆株先生根据C3(Vb)搭配有歧义,而将Vb分为强持续性动词,记为Vb1(等类)、无歧义;弱持续性动词,记为Vb2(看类)、有歧义。等类:等、盼、坐、站、躺、睡、歇、病、哭等。看类以“看”为例:
这本书看了一年了,还没看完。(持续)
这场戏我已经看了一年了,还没看完。(完成)
Vb1类动词(以“等”为例):我已经等了三天了。若无时量宾语,“一直、从来、一贯”可以和其搭配。我一直在等他;约会时候,从来/一贯都是我等她。若有时量宾语,则只有“一直”可以和其搭配,而“从来、一贯”不和其搭配。
3.马庆株通过对Vb2的深入研究,发现Vb2在句子中有时有一个意思(A),有时有两个意思(B)
A组(Vb21)这本书看三天。我跟你说一会儿。A类无歧义,表示动作行为持续。 看、听、说、学、问、教、改、做、干、造、商量等等B组(Vb22)这么多肉要腌三天,才能腌完。腌三天就可以吃了。 B类有歧义,即可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又可表示动作行为造成的状态的持续。“腌三天”既可以是腌这个动作用了半天,也可以是腌的状态存在三天。挂、搁、插、盛、腌、写
在Vb21这一组动词中,不管有无时量宾语,都可以和“一直、从来、一贯”搭配,并且没有歧义,如:
我一直在听
我从来都叫王小明。
我一贯和他商量才做决定。
每到周末都攒很多衣服,我一直/从来/一贯要洗半天。
在Vb22这一组动词中,同样,不管有无时量宾语,都可以和“一直、从来、一贯”搭配。但和这一组动词不一样的是,如有时量宾语,则没有歧义;如有时量宾语,则有歧义。如:
每年春节期间,我一直/从来/一贯都会腌肉。
这种灯笼比较难挂,,一直/从来/一贯要挂半天才能挂上去。
这边习俗比较奇特,门口的灯笼一直/从来/一贯刚挂半天就要摘下来。
(四)其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贯”作为兼类词,可以做定语,如:
使朝鲜半岛成为没有核武器的地区,这是朝鲜一贯的立场。
国台办又发表了有关两岸“三通”的政策白皮书,阐明了我们一贯的积极态度和立场。
(以上材料来自:当代/应用文/新闻/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二、“一直、从来、一贯”的语用分析
(一)用于的语体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一直、从来”两者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是比较适用的,“一贯”因为经常修饰方针、政策、品行爱好等。所以通常出现于新闻、政府白皮书、人物传记等比较正式的书面文体中。
(二)“一直、从来、一贯”在预期和反预期中的差异
话语信息可分为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中性信息。在一个事件出现之前,人们对于该事件可能是无预期的,也可能是有预期的。事件出现之后,无预期的结果是中性信息,有预期的结果则有两种可能,一是符合预期,是为预期信息,一是不符合预期,是为反预期信息。如:
大家每天早晨都起来锻炼身体,女士们期待借此来减肥。那么这句话是中性信息。如果女士们坚持了一个月后瘦了下来,则为预期信息。但如反而胖了,与之前的预期信息是不符合的,是为反预期信息。
通过语料发现,“一直、一贯”通常强调的是动作或行为状态的持续不断或方针政策、行为习惯的稳定性,因此往往是预期信息。如:
1.多次中英会晤中,英国方面一直坚持它的错误判断着重要求中国在车里、佛海布防。
2.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并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建立信任措施。
在例1中虽然英国的判断是错误的,但英国方面一直坚持;例2中,从历史中就可看出例句中反映的就是预期信息,并无反预期信息。
3.周进群说:“我外出打工有九年了,几乎每年都要回家过年,但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热烈欢迎,我都不敢相信这么多人是来欢迎我们的。
4.对新华社记者来说,他曾在伊拉克军队服役多年,参加过多次战争,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血腥的爆炸场面。
(以上材料来自于:当代/应用文/新闻/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例3中过去的九年回家过年,都没受到过如此热烈的欢迎。按预期信息,今年回家也是如此,但却受到这样的热烈欢迎,是反预期信息。
根据前面的语料分析,“从来”用于否定句中较多,并且经常和索性、居然、幸亏等语气副词连用。否定句往往是前后相反的意思,而“索性、居然、幸亏”也是带有转折意味的语气副词,这都和反预期有一定的关联。
结语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法、语用两个方面对“一直、从来、一贯”这三个相近意义的词进行了辨析,三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相同点,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列举典型的例子,以期对教学有所帮助。本篇论文中马庆株的对动词的分类以及预期与反预期是其创新,但所搜集的例子只是集中在CCL语料中,需扩大语料的来源。同时对“一贯”的词性的界定(兼类词还是非谓形容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1]彭小川.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2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夏群.也论“一直”与“从来”的区别[J].宁夏大学学报,2009.
[4]任海波.“一直”与“从来”的比较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5]杨煜舒,任海波.“一贯”与“一向”的对比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07,(2).
[6]付文萍.“一直”和“一向”在“语义平面”上的异同[J].陕西教育,2012,(6).
[7]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