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差异对地方高校拓展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
——以枣庄学院为例

2014-08-22王秀苗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省城升学生源

王秀苗

(枣庄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城乡不同的生源地,存在着经济水平、文化风俗、教育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课外兼职以及升学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了解不同城乡生源地学生的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实践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有着巨大的意义。枣庄学院现在实行的招生方法是全国统招统考,但生源主要是来自于山东省,其中也存在着省城、县城和农村三种不同地域形式,本次研究分别向枣庄学院的文、理、艺术、体育等专业的四个年级多个班级的学生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96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96%,农村生源136人,省城12人,县城44人,旨在研究生源地是农村、县城和省城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课外兼职以及升学积极性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不同生源的学生差异对地方高校拓展素质教育有那些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可行的因人而宜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方案。

1.基于城乡差异的大学生的差异分析

1.1 学生心理素质能力比较

本次调查研究枣庄学院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包括是否有自卑感及自卑感较强和对物质的追求心理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的学生自卑感与追求物质的心理最强,县城的学生次之,省城最弱。也就是说,省城的学生心理素质能力最强,县城次之,农村的学生最弱(见图1)。

这可能与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教育及家庭等方面有关系。省城的经济发达,接受新知识的机会多,并且人际交往范围广,视野广阔,拥有高物质生活,心理素质较强。农村和县城的学生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传统,他们大多都想通过自己的后期努力去改变现状,从而加剧了心理上想要获得成功和缺乏获得成功的条件之间的冲突,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唯恐被别人忽略,注重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使他们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农村大学生对物质追求的比率比较高,为7.3%,以期望借此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县城大学生次之,为4.6%,省城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比率最低,为0.0%。

图1 基于城乡差异的大学生的自卑感较强的人数比率

1.2 学生学习能力比较

本次研究是用学生在班级的成绩综合排名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共划分为班级前1/3、班级中间1/3、班级后1/3三个指标。从所研究的结果显示表明学习成绩在班级前1/3的农村学生比例最大,为56.6%,县城学生次之,为50.0%,省城学生最小,为16.7%(见图2);学习成绩在班级中间1/3的县城学生比例最大,为38.6%,农村学生次之,为35.3%,省城学生最小,为25%;学习成绩在班级后1/3的省城学生比例最大,为58.3%,县城学生次之,为11.4%,农村学生最小,为8.1%。

图2 基于城乡差异的大学生成绩在班级前1/3的比较

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有关。在农村和县城,大部分家庭的子女比较多,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他们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对于知识有很强烈的渴望,所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自主学习,学习能力较强。在省城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学习不是很认真,学习能力较弱。

1.3 学生交际能力比较

本次研究学生的交际能力主要是与人相处的能力,结果显示省城的学生交际能力最强,县城学生次之,农村的学生最弱(见图3)。

图3 基于城乡差异的大学生交际能力比较

这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人际交往方式及关系的理念等有很大的关系。省城的区域经济比较发达,人际交往活动相对频繁,父母对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也非常注重,交际能力比较强。而县城和农村的学生由于受到经济、文化条件和当地教育体制的限制,学校和家长更关心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强调的更多是好好学习,从而忽略对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农村和县城的学生交际能力较弱。

1.4 学生环境适应能力比较

本次研究环境适应能力主要是从应适应陌生环境能力和应对外界困难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的。结果表明环境适应能力农村学生最强,为60.3%,县城学生次之,为59.1%,省城学生最弱,为33.3%(见图4)。不同生源地学生应对外界困难能力比较,农村生源学生最强,为70.6%,县城次之,为65.9%,省城最弱,为50%。

图4 基于城乡差异的大学生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比较

这是因为不同地区在经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省城的学生总体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有优越的学习环境、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又因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倍受家长的宠爱,依赖性较强,在应对外界困难和适应陌生环境这方面的能力较弱,生活自理能力弱。而农村和县城的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学习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独立性较强,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也比较强,并且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应对外界困难和陌生环境的经验,生活自理能力强。

1.5 课外兼职的积极性性比较

城乡不同,枣庄学院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打工主动性也存在一定得差异。本次研究主要是以枣庄学院的学生在课外休闲时间是否会主动去打工为衡量指标。从调查结果可知,农村的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打工的积极性最强,为30.9%,县城次之,为29.5%,省城的最弱,为25.0%。

这可能与不同区域的经济、家庭条件有关。在农村和县城,经济比较落后,家庭子女较多、负担重,大学的费用比较高,所以他们在课余时间会经常去打工。而省城的经济发达,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可以很容易的供养一个大学生,所以省城的学生课余时间打工的积极性不高。

1.6 升学积极性比较

积极参加升学主要是调查临近毕业的学生是否会考研或专升本等两个方面,并调查他们继续升学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结果显示出三个生源地的学生积极参加升学的主动性都很较强。但是这三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其中农村的学生积极参加升学的主动性最强,为78.7%,县城次之,为75.0%,省城最弱,为77.3%。

调查显示,三个等级区域的学生积极参加升学的主动性都很强,这可能与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现状有很大的关系,当前大学生数量已经达到过饱和状态,并且经济发展速度很快,需要高素质、高技术、高知识人才,大部分学生为了避免就业难这个局面和寻求更高的平台,都会选择继续升学。但是这三个区域的学生在积极参加升学的主动性上还是有差别的,积极参加升学的主动性是呈农村、县城、省城递减顺序的,这可能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有关。农村和县城的经济发展落后,学生的就业机会小,所以农村和县城的学生想继续升学去寻去更多的就业机会。省城的学生为了以后获得更好的生活机会,也会去积极参加升学,只是比农村和县城的学生升学的比率稍低,这是因为省城就业机会和渠道较多的原因。

2.对地方高校拓展素质教育的建议

由于现在经济快速发展,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各地方高校正积极地拓展素质教育活动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广大学生就业的迫切需要。现阶段拓展素质教育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忽视了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差异,实施方案与学生需求不匹配,难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拓展素质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学校在拓展素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各社会各界、教师、学生等主体的作用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缺乏互动性,没有充分调动所有主体的积极性并将其融入大学生拓展素质教育活动中去,三是活动中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引导作用,缺乏全面、正确的指导。所以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 注重生源城乡差异,创造个性化发展空间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枣庄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县城和省城,在拓展素质教育工作中要考虑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差异,注意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特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农村和县城生源地的学生,他们的经济、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心理素质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弱,所以要多注重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对于省城生源地的学生,他们的经济、教育发展较发达,虽然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强,但环境适应能力弱,依赖性强,个性比较突显,所以对他们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适当的引导,要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能力和爱好,制定相应的拓展素质教育方案。

2.2 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是不均衡的,比如,农村和县城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心理素质能力较弱;省城的学生交际能力强但环境适应能力弱。所以地方高校在拓展素质教育时要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是除了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各种教学活动,比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得到综合发展。学生管理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拓展素质教育空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价值行为。

2.3 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因为不同生源地的经济、文化、教育的不同,学校在拓展素质教育时还应深入了解不同生源区域的市场人才需求,依据农村、县城和省城三个区域的差异,开设适应社会市场人才需求,与拓展素质相关的课程,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就三个不同地区的学生而言,农村和县城的学生心理素质能力较差,学校可以开设心理素质能力训练等有关课程;对于省城的学生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学校可以开设劳动能力实践等有关课程。这样可以使拓展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让不同生源地的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人生目标自主性地选择参加,从而真正达到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

2.4 积极了解不同地区的就业信息,正确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那么针对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就业意义就更加重大。地方高校拓展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让大学生很好的就业,所以学校在拓展素质教育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获得最新的就业信息,并与三个不同地区的人才需求信息结合,正确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发展前景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具体过程,而不是等到快要毕业了才匆匆忙忙地做出决定。

2.5 建立导师制度,与社会实践结合指导学生人生规划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身心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成长中的他们既渴望了解自己,又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兴趣,为了避免他们在迈进社会之初走错路,地方高校在拓展素质教育活动过程中可以全面推行导师制度。针对三个不同地区的学生来说,农村和县城的学生思想较落后,自卑感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而省城的学生个性突显,优越感较强,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依赖性强。所以在他们的整个大学生活中,选聘有丰富社会经验的老师根据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各方面的特点以及与社会实践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使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对自己的人生作适合自己的规划和设计,并针对在大学里所学的内容作一个很好职业生涯规划。

[1]刘彦华,曾宪翠.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差异性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7,(10):77-80.

[2]洪波,杨岳.拓展创新素质培养的空间[J].清华大学学报,2001,16(S1).

[3]周广均.高校青年学生素质拓展策略的选择与优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04-106.

[4]隋允康.学习观念的变迁和学会发现知识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4).

[5]郭平著.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

[6]王智平等.大学素质教育论[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7]刘宝成.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9]朱永新.大学素质教育论纲[J].扬州大学学报,1997,(2).

[10]黄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突破口[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10):48-49.

猜你喜欢

省城升学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追着月亮跑的人
跨省生源调控
升学啦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各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