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与功能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城乡差异比较案例分析
2014-08-22徐广明张佩佩王芳梁渊
徐广明, 张佩佩, 王芳, 梁渊
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个体生活的主要场所。很多研究表明,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与个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联系[1]。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家庭结构与功能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但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儿童、青少年、移民等特殊人群,很少有针对一般人群的研究[2-3]。另外,由于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不仅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且也存在生活方式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结构和功能,而且也会影响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本文拟通过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城乡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武汉、孝感、潜江3个城市15岁及以上的1 265名城乡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
1.2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湖北省选择武汉、孝感、潜江3个城市,然后再在每个市内抽取2个城市社区和2个农村行政村,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15岁及以上的城乡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在所选择的12个社区/行政村中,对全部住户采取逐一上门询问的方式,并对在家的、不在家的、拒绝的居民进行登记。
1.3 调查工具
家庭结构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按独居、夫妻家庭、标准核心家庭、扩大家庭和其他进行分类[4-5];家庭功能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一般健康状况量表(the 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根据相关文献,家庭功能采用APGAR问卷,其得分为0~3,4~6,7~10分别表示差、中、好[4-5];GHQ-12≥4被认为有可能发展为心理障碍[6-7]。以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指标和健康相关行为等作为控制变量。
1.4 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AS 9.2,分析方法包括方差分析、Bonferroni 两两比较、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纳入分析的总人群为1 265人,城市人群748人,农村人群517人。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具体见表1。其中,仅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9,P<0.000 1;χ2=76.01,P<0.000 1)。其他变量在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n,%
2.2 调查对象的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分布
本调查显示,家庭结构的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农村中扩大家庭较多。家庭功能的城乡平均得分分别为8.05分和7.96分,且家庭功能好、中、差的城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9 9)。心理健康状况的城乡平均得分分别为2.54分和3.66分,且存在心理障碍倾向的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差于城市(P<0.000 1)。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的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 n,%
2.3 家庭结构与功能对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广义线性回归分析
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模型1只放入家庭结构和功能变量,模型2增加人口学和行为控制变量;表中提供的是回归系数估计值)。在农村中,只有家庭功能、家庭经济、慢性病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城市中,除了家庭功能、家庭经济、慢性病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年龄、文化程度和吸烟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城乡居民的家庭结构中,农村中的扩大家庭明显高于城市,这与城乡居民的生活住房有关,城市居民的住房面积可能影响了扩大家庭的居住方式;在家庭功能上,整体上城乡居民的家庭功能都比较好,“差”的比例仅占3.68%和4.63%,虽然农村的稍微低于城市,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差”的水平比较低。综合这两个因素来看,社会经济发展虽然会带来了家庭结构的改变,但家庭功能仍然是比较好的。
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显示,城乡居民中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所占比例分别为28.12%和47.10%,这一结果揭示城乡居民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外,农村居民的心理障碍明显地高于城市,可能的原因是其经济状况相对较低(城乡居民自感经济状况差的百分比分别是15.13%、36.49%),而且农村居民可能面临疾病、子女读书和工作等方面的保障问题;此外,近年来城乡差距的扩大,也可能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居民的心理失衡。
根据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庭功能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对农村居民而言,家庭功能对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略大一些。现有针对青少年、病人等人群的研究均显示,家庭功能对上述人群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3,8-9]。本研究也验证了家庭功能对一般人群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结果,也符合我国的传统家庭文化。
值得指出的是,家庭结构对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家庭功能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家庭结构的形式改变(家庭的“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功能的改变(家庭的“神”),即“形散不散”也许不重要,关键是“神不能散”。进一步说,即使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和住房因素等影响了城乡居民家庭结构的改变,但如果家庭功能健全,则仍然可以较好地促进城乡居民的心理健康,这为现代社会开展“基于家庭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依据。
[1] 王跃生.家庭结构转化和变动的理论分析—以中国农村的历史和现实经验为基础[J].社会科学,2008,(7):90-103.
[2] 王婷,李革,李凌竹,等.农村居民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2,(13):1307-1309.
[3] 徐夫真,张文新.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预测:同伴接纳的调节作用及性别差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3):274-281.
[4] Nan H, Lee PH, Ni MY, et al. Effect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on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the Hong Kong FAMILY study [J]. PLoS One,2013,8(3):e58436.
[5] 叶娜,邹娟.郑州市高中生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6):562-563.
[6] Zulkefly NS, Baharudin R. Using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to Assess the Psychology Health of Malaysian College Students[J]. Global J Health Sci,2010,2(1):73-80.
[7] 肖世富,卜锦炎,严和駸,等.一般健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3,5(3):185-187.
[8] 袁碧涛,董国营,林应和.特殊家庭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07-209.
[9] 阮碧辉.家庭背景特征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16-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