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全球健康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2014-01-24秦欢王全毛宗福崔丹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课程体系学科

秦欢, 王全, 毛宗福, 崔丹

1 研究背景

“全球健康”被视为解决健康问题全球化的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全球健康是指“以促进全人类健康、保障健康公平为宗旨,关注跨国界和政府的健康问题,促进健康科学领域内部和外部的多学科合作,将群体预防和个体诊疗进行有机整合”[1]。相比传统的公共卫生,全球健康更加强调依靠跨国家间的合作,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来解决世界范围的健康不平等性问题。

全球健康从公共卫生延伸而来,又代表了公共卫生发展的新方向。中国已有90余所高校开设了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而传统预防医学学科侧重于研究国内健康问题。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许多健康问题趋于“全球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难以解决,因此,传统预防医学人才难以满足“全球化”背景下新型健康问题的需求。

截止2012年,美国已有70所高校建立了全球健康教学科研机构,其中49所授予学位或证书,另有22所没有全球健康机构的大学也可授予全球健康专业的学位或证书,还有158所大学开展了与全球健康相关的教学、培训、研究和服务[2]。近年来,国内的全球健康机构也纷纷建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先后成立了全球健康(卫生)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2012年设立了全球卫生学系,开展了系列教学、科研、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2012年开始招收我国首届全球健康学本科专业学生。为了制定科学、合理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健康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通过查阅文献、国外考察交流,在了解国外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核心知识与能力要求、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邀请杜克大学、夏威夷大学、圣路易斯大学、田纳西大学以及韦恩州立大学从事全球健康教学和研究的专家教授,研讨我国全球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核心能力、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等。

2 专业素养探讨

2.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它集中体现了专业教育思想和理念。乔治城大学是美国首批设有全球健康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其培养目标是:通过4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评估和分析全球健康相关问题,运用证据和循证思维确定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健康不平等性的决定因素;具备某一健康领域项目设计、管理和评估,以及政策开发的能力;具备多学科素养,并能很好地融入社区实践[1]。肯特州立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学生能够将公共卫生政策运用在当地以及国际层面上,在某一特定领域识别最关键的健康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能够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制定一些策略在关键方面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愿意为资源匮乏地区的弱势人群健康提供服务[3]。

确定我国全球健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首先,应明确本科教育定位;其次,要结合国家需求与就业方向;再次,需要注意全球健康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根据上述原则,在文献梳理、研讨基础上,制定出我国全球健康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能够从全球视角识别全球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全球健康治理策略、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具备跨文化、跨国界团队工作精神,善于沟通、协作,致力于改善全人类的健康公平性、提高全人类健康水平。其核心要素为:①善于从全球化视角识别、分析和解决全球主要健康问题;②致力于全球人人公平享有健康;③能够从事全球健康研究、教学和实践实务工作。

全球健康专业岗位需求,主要立足国家需要,兼顾国际组织。例如,国家卫生相关行政机关、大型事业单位国际交流合作部门(如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中国卫生援外项目机构,国际组织驻中国分支机构(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等),健康相关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国际组织等。

2.2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整、评价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Battat等[4]对全球健康专业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综述、概括出的核心素养包括:“能够与不同的人群交流,在不同文化和医疗体系下展开工作”与“理解移民/流动人口健康问题”;“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初级卫生保健与不同国家医疗体系的差异”;“了解全球疾病负担”;“社会责任感”与“人道主义”;“全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和健康后果”与“解决全球健康治理问题”等。美国公共卫生协会(ASPH)提出了全球健康硕士生应具备的素养分类如下:①能力建设;②合作和伙伴关系;③伦理学与专业实践;④健康平等性与社会公正领导力;⑤项目与过程管理;⑥社会-文化与政治意识;⑦策略分析与评估[5]。

借鉴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已经形成的全球健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定位,全球健康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①具备预防医学学科基本能力,以及在全球化视野下识别、评估全球重大健康问题的能力;②具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团队工作,以及创造性开展资源匮乏地区弱势群体健康服务,改善其健康公平性的能力;③具备多学科技能,善于运用多学科视角观点,分析和解决复杂健康问题的能力。

2.3 核心知识

对全球健康专业的本科生既强调能够放眼全球,也需怀有服务于资源缺乏地区的决心和能力;具备借助多学科多角度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6]。因此,全球健康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核心知识包括:①熟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学科基础知识,这是开展全球健康相关活动的前提,特别强调将群体预防和个体诊疗有机整合的知识结构;②掌握全球社会卫生状况、疾病负担,以及全球健康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任务和基本内容;③全球健康问题远远超越了医学范畴,它与社会经济、国际政治外交密切相连,需要有多学科视角的分析能力,因此,学生必须了解社会人类学、管理学、国际政治与经济、国际法学、外交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3 课程体系探讨

基于我国全球健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素养的思考,关于课程体系设计总体考虑是,本科教育主要是通才教育,课程体系相对宽泛,课程内容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注重打好基础。以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主要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共划分为4大模块。

3.1 第1课程模块:临床医学课程模块

包括基础医学概论和临床医学概论。其中,“基础医学概论”学时数与课程内容,与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课程改革后的护理专业打通上课,学习时间是2个学期;“临床医学概论”与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课程改革后的预防医学专业打通上课。

3.2 第2课程模块:预防医学课程模块

“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和“健康教育学”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同步,传统四大卫生与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同步,另外开设“公共卫生概论”课程。

3.3 第3课程模块:全球健康专业课程模块

包括“全球健康概论”、“全球卫生政策与卫生系统”、“全球健康治理”、“全球健康方法学”、“国际卫生项目管理”、“全球老年健康”、“全球妇幼健康”、“全球精神健康”、“全球环境健康”、“全球新发传染病”、“医学人类学”,以及相关专题等。

3.4 第4课程模块:相关学科课程模块

包括“伦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国际法学”、“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及若干通识课程自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定位自由选课。

4 面临的挑战

如何既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又结合本学科的特色构建一个合理的全球健康课程体系,仍然还存在着许多的挑战。

4.1 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目前,全球健康专业需要多学科的有机融合,使得本科生具备基础医学知识、经济管理学知识、人文素养和知识,具备应对将来处理全球健康相关问题时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这需要转变医学院校重医学轻人文的思想,教授全球健康相关的人类学、种族学、宗教、文化传播、管理学等课程;课程内容需要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学、经济学、人文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进行整合和优化。

4.2 改革传统的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

目前,传统的课程体系比较刻板,给予学生的选择自由和发展空间较小,突出表现在选修课的比例较低。全球健康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塑造,提高选修课的比例,积累人文素养,才能适应评估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健康不平等的改善。

4.3 师资队伍建设

全球健康专业自身的学科特色,对师资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具有宏观视野、学科融合背景、思考和分析全球健康问题的能力。全球健康本科生的培养需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国外教师队伍,讲授全球健康学领域的基础和前沿知识,以适应在国外学习、实践的需要。

4.4 全球健康专业教材的选择和编写

国外各大学开设的全球健康专业课程各成体系,均使用自编教材,而在国内则尚无配套教材,因而在教材上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完成,需要选择合适的国外教材进行参考和借鉴;同时,还要有所创新且适应我国国情。武汉大学正在牵头组织中国第一套全球健康学本科专业系列教材,预计2015年出版10本核心教材。

4.5 开展国际学习实践交流项目

全球健康专业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其中实践是重要的部分,除了本地现场教学外,开展国际学习实践交流项目,将更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全球责任感,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和现场应对能力[7]。如何与相关高校、国际组织构建合作网络,为学生创造和维持国际实践和交流项目还需付出相当的努力。

[1] Georgetown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 & Health Studies.Bachelor's-international health[EB/OL].[2014-02-12].http://nhs.georgetown.edu/internationalhealth/bachelors/.

[2] 王全,向浩,毛宗福,等.全球健康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95-97.

[3] Kent State University.Undergraduate global-health[EB/OL].[2014-02-12].http://www.kent.edu/publichealth/undergraduate/global-health.cfm.

[4] Battat R,Seidman G,Chadi N,et al.Global health competencies and approa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BMC Med Educ,2010,(10):94.

[5] Skemp L.Global health and gerontological nursing[J].J Gerontol Nurs,2012,38(9):3-5.

[6] 肖海燕,何启强,陈年芳,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新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3):165-167.

[7] 向浩,何启强,毛宗福,等.对开设全球健康学本科专业必要性的几点认识[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7):649-651.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课程体系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超学科”来啦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