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山寺的钟声

2014-08-21刘彦林

辽河 2014年8期
关键词:张继夜泊寒山寺

刘彦林

告别了寒山寺,那一抹难理难剪的牵念便倏然于心间升腾而起。是喜,是忧,还是葱茏的遗憾?不易细究,却又让人无法释怀……

上小学时,从课本里接触到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就被那穿透深夜而悠悠不绝的钟声摄住心魂。每次读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源自寒山寺的悠扬绝美而穿透力极强的钟声,便层层叠叠地刻印在大脑的沟回之中。从那时起,在暗自滋生着倾慕和亲游的渴望。不肖二十多年的时光流转,那个梦还未曾圆满。于是,期盼之树越来越丰茂,挤兑得心空愈显逼仄。

好在,有幸运垂怜。三年前的那个酷暑,有幸登上游历华东的航班。当抵临南京机场,亲睹寒山寺的欲念愈加浓烈。7月27日黄昏,在汹涌的热浪裹挟中莅临苏州,当夜乘坐画舫畅游夜色笼罩下的太湖。当华灯初上的景致于水波上潋滟时,我并没有被身着古装、弹着琵琶、吟唱《太湖美》的歌女迷醉,而是透过船窗急切地搜寻着……

或许,没有人知晓我的焦灼——寒山寺,你在苏州的哪一隅静候我呢?双耳也没有尽情吸纳古典评弹之悠扬、妙曼,而是极力绕开喧嚣和吴侬软语的追随,细细辨别夹杂在噪杂里的钟声。也猜测着——当年张继的行船可否走过此时船行的路线?我很希望在夜色中抵临寒山寺,重温枫桥泊船并聆听催发浓浓乡愁的钟声,品尝那远古流淌的情感之味。遗憾的是,整夜没有听到钟声,也一夜无梦。但是,心中多了一份急切。

7月28日清晨,早早洗漱,为的是不让世俗的污浊玷污那一方佛门净地。随着匆忙的步履来到寺外,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横在眼帘间。当被告知即是唐代诗人张继靠岸停船的那条“江”,而且横跨之上的小石桥就是让读过那首绝句的人顾盼无数次的枫桥。于此,竟有种迷茫和失落。难道是张继欺骗了我,还是历史在演绎的过程中改写了现实的状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寒山寺竟然不在巍峨的高山之上。

想在童年时,脑海里描绘过的寒山寺是何等的雄奇,是何等的气派令后辈神往。即使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后,一次次给目光里满怀憧憬的学子讲解《枫桥夜泊》时,那皎洁的落月、凄厉的乌鸦啼鸣,那天幕下的白霜、江边寂寥的枫树,那星星点点的渔火,撩拨起的是连绵不绝的想家思亲的“愁”思。 然而,为此增加沉重的便是“寒山寺”深夜送抵而来的钟声,把诗人的心情一圈圈地捆绑起来。可是,眼前之景哪有相似之处,除了低矮的枫桥、冷寂的寒山寺,还能找到曾经的多少真实?“看景不如听景”,这句话说得多么有道理啊!

但是,既然千里来寻旧梦,怎能不进去呢?或许如今的寒山寺,还能找到些许当年的踪迹。后来才知如今的寒山寺,并非唐诗中光芒四射的那个寒山寺了,而是几经历史劫难后重建维修的。如今的寒山寺,仍坐落于苏州城外的枫桥镇,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于是有了稍许快慰,随着人流之河在寒山寺内跌跌撞撞流动着。那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殿宇门桅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释迦摩尼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地迎送芸芸众生来来去去。两侧的十八尊罗汉,形象逼真。佛像背后,供奉唐代寒山、拾得。出殿转身,殿前高大的香炉“大化陶铸”四字之上,挂满祈福纳祥之愿的红绸带。那时,朗照的太阳光恰巧从殿顶斜射下来,被殿檐遮挡出金光万丈、佛光普照的景致。说不定,这里依然和唐代的寺内供奉的神佛一样,尽职地护佑世人、普渡众生呢。殿门两侧,悬挂了一副长联:“近郭古招提毗连浒墅名区渔火秋深涵月影;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客船夜半听钟声”。读此联,突然有了一种释然和轻松。个中情由,联语诠释的很透彻。尽管已经物是人非,可是依然能在此处重温曾经的细节,还能有什么别的祈求和奢望呢?不愧是高人制联,一语唤醒痴迷的世人;也不枉佛门圣地,联语都达到了佛家箴言的境界。只是,我读不出更多的内涵了……

在寺内,我还想寻到更多的与当年有关的蛛丝马迹。于是,匆匆穿梭于人流的空隙。在“普明宝塔”前,先是找到了那块书写张继《枫桥夜泊》的古碑,却是因岁久漫患后清光绪丙午新葺刻石,但是并不妨碍重温张继写《枫桥夜泊》时的心情。面对碑石,在心间动情地诵读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后来,步入寺内的纪念品店,想带回一张《枫桥夜泊》刻石的拓片,以便重温久远的情思。可,看看一千多元的价格,便也打消了那个念头。心想:在课堂上和学生一同重温“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许更便于留住对美好的东西珍存!

这时,恰逢缕缕钟声传入耳廓,但肯定不是张继当年听到的那个钟声了。循声追溯,来到太湖石堆垒的观音峰旁侧的钟楼前。钟楼并不高,两层亭塔式的建筑,二楼即是钟声生发的源头。钟楼下的听钟石,定是聆听钟声的最佳之地。其实不然,有“性空”题字的“听钟石”,石质粗砺,形状普通,没有一丝江南的柔美,更多成为游人拍照留影的首选。站到那里,并没有听出钟声饱含的情思,是祝福,是祈祷,是渴盼,还是敲散了的心中的块垒、愁思、烦忧、牵挂?难道是自己愚笨,悟性不够,慧根太浅,无法从庞杂的钟声中过滤出敲钟人的心愿?随后才知,敲钟是收费的,钟声自然别有滋味了。而且,这钟声并不是参禅礼佛的和尚、高僧敲响的,自然难有钟声里潜藏的宏亮、悠扬,睿智、余音、辽远、宏阔,苍劲、浑厚……原本以为,可以通过钟声体味到更多的东西的,时代不同了,敲钟人不同了,听钟的心境不同了,听到寒山寺内传来的钟声的韵味也就有了天壤之别……

诗以寺诞生,是一种缘;寺以诗扬名,也是一种缘;寺诗相系,诗寺相存,缘缘再生,以至千年,本身就存在禅机和佛理。读透了,想通了,也就不再滋生无由头的烦恼。为此,走出寒山寺时,心在隐隐中流连着,挽留着,不舍着……虽然带着诸多的遗憾走出了寒山寺,把那个在唐诗中鲜活了千年的古刹挤出了脑海,是为了忘却或者更深地怀念。当然,也把仓促间造访寒山寺的身影,用相机、目光藏进了这次华东之旅的记忆。

今后,即使面对聪慧的学子,我不会再复述构想的寒山寺了,我要把真实的情景全部转告他们,让他们在想象古代细节的时候,也懂得和现实对接,从中分辨真伪,懂得如何珍惜,如何放下过多的不舍。可是,我做不到忘却。因了那唐代的钟声,我还是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传到客船上的阵阵钟声无法从脑海里剔除干净……

不用猜想,寒山寺的钟声还会搅起更多人心中的波澜,也会撞响更多后来人内心的琴弦。谁又能说不是呢?

猜你喜欢

张继夜泊寒山寺
《枫桥夜泊》里的“霜”
山水 [外二首]
过寒山寺
少壮当自强的张继
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农民告状故事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 of Fengqiaoyebo
姑苏情·独于寒山寺感兴
从张继和杜牧的诗里小析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