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对策
2014-08-19何锋
何锋
河南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 新乡 453000
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程长,有较高病死率及致残率。突发脑出血可引起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易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和整个康复治疗过程。研究指出[1],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对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脑出血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 -03—2014 -03 间收治的59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55~80岁,平均(69.40 ±5.72)岁。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29例,初中11例,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9例。
1.2 不良心理情绪分析 (1)发病突然,没有心理准备,难以接受现实,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具有攻击性,易怒易躁。(2)由于病情重及伴有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会出现精神异常等问题,如烦躁不安,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3)突然发生劳动能力丧失,给家庭带来较大的不便,尤其老年患者,担心成为家庭累赘,对未来生活产生焦虑和担心。(4)由于病室结构单一,患者感情脆弱,易产生依赖心理,渴望与医生、护士和其他患者沟通,诉说苦闷[2]。(5)在恢复期,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患者多开始逐渐熟悉和适应住院环境及身体状况,担心能否康复到发病前状态重返社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产生忧虑。
1.3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1)构造良好住院环境:定时消毒、通风、清洁,保持病室及病区的整洁。不要在病区内大声喧哗,保证患者良好的休息环境。随时调节室内温湿度,保持舒适的环境,以良好、舒适的环境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2)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通过娴熟的操作技巧,迅速做好急救准备。可带患者及其家属看望已治愈的患者,提高他们的治疗信心。(2)与患者保持密切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尤其是对出现依赖情绪的患者,要耐心地倾听其倾诉,注意语言温柔,适当应用肢体语言,如安抚性的拍患者肩等部位,针对性给予疏导。使患者心情平静。(3)向患者讲解病情及治疗情况: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给予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稳定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专人护理:对,有攻击性的患者尽可能采取专人护理,适当给予镇静药物,做好看护工作,减少患者对自我的伤害。(5)预防并发症:虽然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但并不代表不能动弹,要强调翻身等的益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要提醒患者不可擅自活动,以防加重病情。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交由患者进行自评,或由患者家属代为填写。根据患者自评结果计算得分,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情况。SAS 评分结果:分界值为50 分,50 分及以上为焦虑症状,得分越高,焦虑情况越严重。SDS 评分结果:分界值为53 分,得分越高,抑郁情况越严重。对比患者住院初期(1 周内、护理前)与出院时(护理后)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处理数据。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干预前后SAS 及SDS 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心理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患者SAS 及SDS 自评睛表评分对比情况表
3 讨论
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患者一旦发病,部分会引起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3]。
脑出血不同时期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的负面情绪,如急性期患者如果意识清晰,易表现为焦虑、恐惧等情绪。恢复期的患者病情处于康复过程中,因此患者多会产生渴望早日康复,回归社会的想法。而病情的影响使部分患者不能恢复到发病前状态,较大的心理落差会造成患者悲观、失望等情绪。我们针对脑出血患者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情绪影响,给予针对性护理及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清.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27 -28.
[2]刘未,韦淑萍,徐健,等. 综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2):106 -108.
[3]何依娜.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独壶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74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