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2014-08-17宋永青谢艳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受区舌根血运

宋永青 谢艳霞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漯河 462000

口腔颌面部组织在人体结构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有效地维持着面部容貌。同时,也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始端[1]。舌根癌患者由于行舌半切除术,患者舌根缺损,切除患侧茎突肌、部分舌骨肌,导致口腔颌面部组织有所缺损,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破坏,患者因面部容貌失去支撑、咀嚼及发音功能受损而焦虑、抑郁,丧失信心,生活质量严重降低[2]。2011 -02—2013 -02,我院对90例舌根癌患者分别实施选取股前外侧皮瓣、胸大肌皮瓣、背阔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并比较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0例舌缘后三分之一未过舌中线的舌根癌患者,均行半舌切除术,手术切除患侧咽前、后柱和茎突肌、部分舌骨肌以及对侧舌外肌。随机分为3 组分别实施选取股前外侧皮瓣、胸大肌皮瓣、背阔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每组各30例,其中股前外侧皮瓣组患者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4~63 岁,平均(42 ±2.5)岁;胸大肌皮瓣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64 岁,平均(45 ±2.0)岁;背阔肌皮瓣组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6~67 岁,平均(46 ±3.5)岁;3 组在年龄、性别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全麻取仰卧位。皮瓣设计:股前外侧皮瓣主要供血动脉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该动脉在肌间隙中的浅出点为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的中点。皮瓣切除至阔筋膜下,切除范围根据受区缺损面积。根据受区设计皮瓣:切开皮瓣内、外侧缘至阔筋膜下,向内、外分离至股外侧肌与股直肌间隙。完成皮瓣四周的游离,逆向游离血管蒂。受区完成准备,断蒂,将皮瓣连同蒂一齐移植于受区。供区创面直接缝合。

1.3 观察指标 皮瓣成活率:即移植皮瓣成活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满意率:根据我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专科护理能力、皮瓣成活情况、面部容貌恢复状况及舌功能恢复情况等内容,总分100 分,≥90 分评“优”,(80~89)分评“良”,(60~79)分评“中”,<60 分评“差”,满意率为评“优”和“良”的患者总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皮瓣成活率分析比较情况 股前外侧皮瓣组皮瓣成活27例,成活率为90%;胸大肌皮瓣组皮瓣成活12例,成活率40%;背阔肌皮瓣组的皮瓣成活6例,成活率为20%;股前外侧皮瓣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胸大肌皮瓣组和背阔肌皮瓣组,各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Z =4. 36,P <0. 05),具体见表1。

表1 各组皮瓣成活率分析比较情况 (n)

2.2 各组患者满意率分析比较情况 股前外侧皮瓣组患者评“优”28例、“良”1例、“中”0例、“差”0例;胸大肌皮瓣组评“优”10例、“良”3例、“中”14例、“差”3例;背阔肌皮瓣组评“优”3例、“良”2例、“中”14例、“差”11例;股前外侧皮瓣组患者满意率显著大于胸大肌皮瓣组和背阔肌皮瓣组,各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Z=3.12,415,P <0.05)。

3 讨论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术也更加优越[3]。随着患者的要求提高修复术也不断的精确,不仅要恢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恢复患者的容貌,还要恢复其生理功能,如咀嚼、语音等[4]。目前,多采用皮瓣移植术修补缺损,一般选择部位为顾前外侧皮瓣、胸大肌皮瓣、腹直肌皮瓣以及背阔肌皮瓣等[5]。所谓皮瓣移植也称带蒂移植,普遍认为皮瓣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可以从身体的某个部位移植到另一部位,需要一个或两个蒂相连,再进行血管吻合[6]。因为,早期皮瓣还未融合于受区,此时的营养和血液依靠蒂来供给[7]。逐渐地,皮瓣便会形成新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时候的蒂即可切除,完成皮瓣移植过程。

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各组皮瓣的存活情况,有无血运障碍,观察各组患者皮瓣处皮肤颜色、温度及动脉搏动情况,另外,有无皮瓣血肿发生。本研究中,各组患者皮瓣移植失败有:骨前外侧皮瓣组患者有2例皮瓣出现血运障碍,1例血肿;胸大肌皮瓣组患者有16例出现血运障碍,2例血肿;背阔肌皮瓣组患者有18例出现血运障碍,4例血肿,2例感染。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舌根癌患者行舌半切除术后利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优点在于它是穿支皮瓣,无需动用主干血管,切除旋股外侧动脉不会影响到股部血运[8]。并且,其蒂较长,直径较大,有利于血管吻合。另外,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充分,对舌部起到有效的填塞。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神经与血管伴行,这为动脉的游离增加了难度,对于术者的要求高,需要准确掌握解剖结构,动作轻柔,经验丰富。

综上所述,股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效果较好,皮瓣移植后成活率较高,受到大多数患者的好评,从而获得较高的满意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1]李远辉,张光明,杨运发,等.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及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4):8 323 -8 326.

[2]徐中飞,谭学新,秦兴军,等.影响头颈部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因素分析[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8(3):265-268.

[3]冯云,李文婷,王乃利,等.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1):81 -84.

[4]罗瑞华,齐金星,赵铭,等.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4):585 -586,593.

[5]杨建平,刘美绸.游离腓骨肌皮瓣及CT 血管造影术在下领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1):92 -94.

[6]严斌,李哲光,游士奇,等.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12例和胸大肌肌皮瓣5例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比较[J]. 口腔医学,2009,29(12):671 -672.

[7]刘小娜.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21-22.

[8]吴静芬,谌永毅,陈云芳.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的术中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10,25(10):47-48.

猜你喜欢

受区舌根血运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CTA预选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受区血管
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反复复发的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诊治分析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全舌全喉切除治疗晚期舌根癌3例
所谓高人
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