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以安徽省高校为例

2014-08-17陈有忠张玉强

关键词:普通高校安徽大学

陈有忠,张玉强

(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 安徽 合肥 230036)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以安徽省高校为例

陈有忠,张玉强

(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 安徽 合肥 230036)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多采用自编教材为主,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教学内容差别大,一些高校老师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探讨,评价体系未形成标准化模式,作为体育课程延伸部分的训练、比赛得不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可以建立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联盟,通过联盟实现互聘优秀教师、共同编撰教材、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与交流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标准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比赛活动等,最重要的是引起校级领导重视学校体育,从而促进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安徽省高校;课程体系;教学;训练;比赛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推动了各地和学校贯彻实施体育课程标准,已全面拉开了义务教育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的序幕,作为学校体育最后一站的大学体育,还是以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进行课程改革。12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纲要》的指导下,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地探讨,如“三自主教学”“俱乐部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有些高校在体育课程体系上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发展,但因每所高等学校在领导重视程度、场馆设施、师资力量、学校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结果是每所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都不同,教学内容、课余训练与比赛参与度有很大差异,现通过对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希望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安徽地区的普通高等本科学校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安徽不同高校的主管部门、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不同可能带来的影响,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将安徽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划分为A、B两层。A层高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B层高校有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学院等(根据是否为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大学)。然后进行简单随机抽样,A层抽取2所高校,由于B层高校较多,抽取10所高校,从而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管部门为中科院)、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学院、池州学院、新华学院(民办高校)12所高校。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根据专家审定意见,制定问卷。将问卷发放至安徽地区12所本科院校,并请求体育教师及该校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填答。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1 181份,经检验有效问卷1 162份,回收率为98.42%。

实地考察与访谈法。课题组于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对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池州等地市的12所大专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并就有关问题与各校体育部负责人、体育教师展开讨论。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各普通高校的教学大纲、教材、近年来参加比赛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课程指导思想

每所普通高校依据《纲要》精神制定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有的学校修订过一次,有些学校至今已修订过两次,如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在《大纲》中明确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但是在针对教师的问卷中,有35%的教师认为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61%的教师认为是“终身体育”,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是素质教育、快乐体育等。学界关于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也有不同声音,如辛利等认为单靠学校体育不可能解决学生健康的所有问题,而应该提倡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多元化[1]。梁立启等提出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将会发展完善为“一元指导、多元并存”的体育思想体系[2]。刘延东在2014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3]。 “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并长期存在。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等指导思想将会共同作用于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中。

(二)体育课程目标

安徽大学等高校在《体育课程大纲》中总体目标采用了《纲要》中规定的主要目标:“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安徽农业大学提出了大学体育课程总的目标是:“育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服务社会。”具体目标都是直接采用在《纲要》中所制定的五大目标或围绕五大目标重新组织语言,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三)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2014年《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4]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44个学时的体育课程。安徽大学大学生在校期间修满了144个学时,而大部分学校不能完成,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6学时,新华学院130学时,安徽医科大学130学时,池州学院130学时,合肥学院128学时,安徽农业大学120个学时,安徽工业大学120学时,差距最大的高校达到了24个学时。文件还规定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体育课人数能够做到不超过30人,为研究生开设了小球类选修课。

在教学模式上每所学校根据自己的场馆设施、师资力量、学校规模等制定了各自的模式,在被调查的12所大学本科高校中存在6种不同教学模式,如表1。

表1 安徽省普通高校教学模式(12所本科高校)

合肥学院的俱乐部教学自2006年始,第一学期选项,第二学期初级会员,然后中级会员、高级会员;池州学院从2013年开始,班级人数50人到100人,可选体育项目少。

很多学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会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提高班体育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但在全校选课系统中不能有效控制选项班学员资格,所以很多中级班里有近半数没有一点基础的学生,造成教师上课时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内容难以统一,不得不全部设为初级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四学期开设俱乐部倒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学模式

有基础体育课的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先发展学生一般性身体素质并解决了专项师资力量薄弱,缺点是学生上基础课时锻炼兴趣性不高。四个学期都选一个项目的教学模式的缺点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只能发展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有的学生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等原因选不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运动项目,优点是能系统地学好一个体育项目。俱乐部教学模式优点是充分满足学生兴趣,扩大了教学时间段,但是给离校较远的老师带来了不利,学生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俱乐部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在考核时运动参与次数越多分数就越高,但是存在因俱乐部学生多,有些学生签到后不进行锻炼,达不到真正运动参与的效果。

(四)体育课程教材与教学内容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安徽省12所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普遍采用自编教材为主[5-6],教学内容如表2。

表2 安徽省普通高校在体育课教学内容一览表(12所本科高校)

注:1篮球、2排球、3足球、4乒乓球、5羽毛球、6网球、7健美操、8武术、9体育舞蹈、10跆拳道11空手道、12散打、13太极拳14健美。

由表2不难看出,开展体育项目最多的学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28项,最少的安徽中医药大学仅有7项,选项少于15项的高校有6所,占50%,与《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4]中体育课内容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有一定差距。

安徽省普通高校在体育课教学内容总体上看,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最多,其次是散打、跆拳道、网球等,新兴项目与传统体育开发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选项内容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力量并不强,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49岁,但是其硬件设施好,如室内场馆多,游泳池有两个,外聘教师,解决了其师资方面的难题,开设项目上不断探索学生喜欢的项目,如拓展训练、野外生存、茶与健康等。安徽师范大学是在其依托体育学院的专业优势,体育场馆与师资力量都很强。新华学院近几年引进年轻教师、外聘教师较多,但是体育教师专项相对传统集中;合肥学院是安徽省开展俱乐部较早的学校,在探索过程中,现在开展项目中有很多新兴项目,如街舞、定向越野和野外生存、轮滑,也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如毽球,也是唯一开展壁球的普通高校。

合肥师范学院、池州学院虽有体育系,2007年升本,但在场馆设施、师资力量上较弱,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华学院由于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和场地因素的制约,开设项目少,如羽毛球、游泳这四所高校都没有开展。

解决的办法是学校在人、财、物三方面解决好。一方面需解决人的问题,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或者通过教师进修学习新项目进行课程开发解决这一问题,如果距离较近的学校成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联盟,实现校际间师资力量的优势互补机制,可有效解决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制约,增加选项课教学内容。已知有些学校已经外聘教师,解决了师资方面的问题,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请搏击类项目教师4名,新华学院外聘武术、乒乓球等项目教师7名,合肥学院外聘跆拳道等项目教师。第二是财、物的问题,在体育设施上进行改善,建立相应的体育场馆才能把一些学生喜欢的项目开展起来,如羽毛球、网球、游泳,这些都需要学校资金的支持。

(五)体育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做了一些探讨,获得了课题立项并撰写论文,如多媒体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7-12]。虽然进行了探讨,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实地调查显示多媒体、幻灯等现代教学手段在安徽省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还未积极投入应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体育教学中也应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更直观的认识。

(六)体育课程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方式能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各个学校主要是从理论考核、技术考核、平时表现、考勤四方面对体育成绩进行评价,但是不同学校成绩考核各方面比例有一定差距,甚至有些学校不同项目之间也有所不同,如表3所示。

表3 安徽省部分院校体育成绩考核各项指标所占比例情况表

注: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包括传统养生课、桥牌课、传统健身课,另茶文化与健康课的理论部分占50%,实践占35%,学习态度占15%。

②安徽工业大学(1)是指第一、第四学期有理论课学期,安徽工业大学(2)是指第二、第三学期无理论课学期。

③合肥学院在学习态度上除了平时表现、考勤,多了一项进步幅度20%。

④安徽医科大学(2)指第二、第三、第四学期体育课。

从表3中不难看出各高校体育成绩的考核指导性原则具有一定的差距,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表现很大的差异性。有些学校在不同项目上也表现出差异性,如安徽大学足球项目的考核比例:理论部分占10%,技术部分占60%(包含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占30%,课堂表现与出勤表现各占15%,表现出更加注重学习态度的比例,但是身体素质所占比例不清晰。

在访谈中得知,有些学校要求教师在学期考核时统一各考核项目比例,有些学校没有强调。由于在上报成绩时采取的是总分制,因此对于各项得分比例也没有严格的规定。每个班级的优秀率不同学校控制也不同,如安徽大学要求优秀率35%,多点少点都可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要求优秀率30%,俱乐部50%;安徽医科大学优秀率控制在15%~20%;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池州学院理论上也有优秀率的控制,但在报送成绩时未严格控制,不同班级优秀率差异较大。调查得知有53.7%的学生选择考试容易过关的体育项目,有些学校优秀率的控制不够严格,造成学生觉得那位老师考试好过关就去选他的课,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

安徽师范大学是唯一采取了教、考分离的大学,两个学期所有上课班级内容一样,以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为主,采取教、考分离,后两个学期选修课采取代课老师自己考核的方式。

(七)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

从广义体育课程体系上看,训练、竞赛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训练、竞赛带动更多学生投入到健身活动中去。从比赛活动的开展上看,每个学校参与校际比赛的支持力度具有显著差异性,表现为学校的重视程度与奖励力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性造成每所高校由体育部主办校内比赛活动和参加高级别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表4所示。

表4 安徽省部分院校体育部主办的校内比赛及近几年参与体育竞赛情况表

注:1篮球、2排球、3足球、4田径、5羽毛球、6乒乓球、7健美操、8体育舞蹈、9手球、10 “阳光体育活动”长跑、11跆拳道、12武术、13空手道、14击剑、15马拉松。

国家级的体育比赛主要是大学生体育协会各分会举办的比赛,有高水平队的学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羽毛球)、合肥学院(击剑)、安徽工业大学(篮球、田径)、安徽建筑大学(击剑、乒乓球),他们参加一些更高级别的国家级、国际级比赛。

由表4可知,校内比赛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新华学院由体育部组织开展项目少;在省级比赛方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新华学院、池州学院参加项目相对少;参加省级比赛和全国性比赛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学院都具有很高的积极性,组队参加项目多,次数多。这些学校的教学、训练条件和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也吸引了大批优秀的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在此工作,相对于其他学校有充足的训练经费、比赛经费和奖励基金。

每所学校校内比赛、校际比赛除了体育部组织的,很多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也丰富多彩,是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中青联发2014[2]号)等相关文件要求,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团委牵头搞一些足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网球、拔河、轮滑、台球、踢毽子、跳绳、转呼啦圈、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等比赛[11]。调查中仅有16.7%的学生每周参加三次体育锻炼,部分学生包括上体育课,与阳光体育运动所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差距很大。还需要大力开展各项课外体育活动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更多的学生把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不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在指导思想、目标方面以2002年《纲要》为指导,具有统一性,而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与目标、体育教材、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在总课时数与《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不少于144学时、教学内容不少于15门体育运动项目上有一定差距,体育课程时间短。身体素质所占课程时间与考核成绩的30%还不能达到;在训练、比赛方面与学校的经费支持,场馆设施、师资力量、奖励制度等有很大关系,重点高校参与明显多于一般高校和民办高校。每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随着学校的发展在不断进行改革或试图改革以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加强各高校之间的联系,组建体育教学联盟,优质教师共享,学分互认,这样可以增加学生选项课内容,实现人、财、物利用最大化;在体育课程内容上也需要增加流行的、时尚的、深受欢迎的具有一定社会性、娱乐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就需要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师进人制度上有针对性,研究性大学不能仅仅进博士,对于优秀硕士生,甚至本科生都要具体情况特殊对待;增加高年级和研究生体育选修课内容,供其选修,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在教学模式上不断优化,扩展上课时间段,增加场地器材利用最大化;需要克服选课系统技术的不足,能够有效开展提高班;在评价模式上实现标准化,重视身体素质分值比重,有效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校社团活动、课外活动、训练、比赛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实行奖励学分(获得大型比赛优秀名次)[12],有效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引起校级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建设体育场馆,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教师能力,增加训练经费、比赛经费、奖励经费投入。

[1] 辛利,刘娟.对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3,20(5):8-11.

[2] 梁立启,邓星华.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对我国当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3,20(5):12-16.

[3] 中国教育报.刘延东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EB/OL]. [2014-07-1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407/172522.html.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EB/OL]. (2014-06-11)[ 2014-07-1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73/201407/171180.html.

[5] 宋健.大学体育教程[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

[6] 洪国武.大学体育[M]. 合肥: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7] 张德利,尹维增.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进攻战术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研究[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89-91.

[8] 洪晓波.攻防意识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体育科技,2012(5):84-85.

[9] 方文利,席玉宝,刘应.多媒体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502-506.

[10] 汪鸿,吴云飞.跨栏跑技术教学手段的优选与最佳教学步骤的量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822-824.

[11] 校团委.活力青春 运动科大[EB/OL]. [2014-05-22]http://young.ustc.edu.cn/reader.php?Aid=10292.

[12] 张永龙. 大学体育课程选择的价值取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114-118.

ThePresentSituationofUniversitySportsCurriculumA Case Study of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CHENG You-zhong, ZHANG Yu-qi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China)

Most universities adopt their self-compiled teaching material in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There are different sports teaching modes and big differences exist in teaching contents. Some teachers held a heated discussion on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and they considered that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standard, and competition, as an extension part of the sports curriculum training, cannot be strongly supported. The authors hold that we could set up a teaching union, and through the union, we can employ good teachers mutually, cooperate in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s,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 enrich teaching contents, exchange and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standardize the evaluation system, develop colorful activities such a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and most importantly, attract the college leaders’ attention to school sports,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ies sports curriculum.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training; competition

2014-09-01

安徽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136:《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安徽农业大学校教学研究项目(校教务字2013880:《“教学、社团、训练、比赛”四位一体大学体育课程研究》)

陈有忠(1963-),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教授。 张玉强(1980-),男,河南周口人,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讲师。

G807

A

1009-2463 (2014)06-0101-07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安徽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